主编推荐语
溯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关键概念,剖判新自由主义绩效主体自由假象。
内容简介
本书对生死本能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联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当下数字化的大背景,指出如今对透明的崇拜与数字化和数字网络一起给当今哲学带来的特殊任务与挑战,对反思加速时代社会发展悖论具有启发意义。
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资本主义受困于死亡。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
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生态上的灾难,也产生精神灾难。破坏性的绩效压力将自我确证和自我毁灭合而为一。人不断优化自我,直至死亡。肆无忌惮的自我剥削致使精神崩溃。
对当代社会弊病的反思和批判拥有诸多理论资源,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几乎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重要并切中要害,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个体处境。
尽管弗洛伊德与死亡有着矛盾的关系,但他完全意识到了生死和解的必然性。
对死亡的下意识排斥必须让位于对死亡的自觉接纳:“在现实中,在我们的观念里,给予死亡应有的地位,让我们迄今为止如此小心谨慎地压制在潜意识里的死亡不时显身,难道不是更好吗?这似乎不是一种进步,反倒像是某种程度的退步,某种回归;但它也有优点,即正确认识真相,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好过。”
本书是一个随笔性质的文章结集,对其他各书涉及的主题如倦怠社会、爱欲之死、他者的消失、神圣时间、沉思的生活等均有简明扼要的复述,同时较多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难民/移民身份,对德国文化和语言的一往情深,以及对当下德国和未来的期望,由此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思想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 为什么今天不可能发生革命?
- 对人的全面剥削
- 在数字化全景监狱里
- 唯死亡之物才透明
- 数据主义和虚无主义
- 虚空之苦
- 跳跃的人
- 难民来自何处?
- 野蛮人的国度
- 谁是难民?
- 美在陌生者之中
- 万事皆匆促
- 爱欲击败抑郁
- 资本主义不喜欢安静
-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