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9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助你用不造成伤害的温柔手法化解人际冲突。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说爱一个人,有功力高下之别?为什么我们说某某人是一个很糟糕的爱人,而某某人甚至根本就不懂爱?为什么在人际关系里,你的付出常常换不来你所期待的回报?如何应对父母对你的情感勒索?一直听父母的话,就对吗?如何吸引有趣的陌生人,让他成为你的朋友、甚至视你为知音?
我与人之间,设置什么样的界线,能令我平静、自在、舒服?请人帮忙,不但不会被讨厌,还会成为对方的好朋友?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为什么交朋友要越来越挑剔?你要做情绪的主人,还是被情绪牵着走?
康永哥亲自拆解令人如沐春风的秘密,将“人际关系之道”用26个幽默小故事表达出来,教你如何积极引导、主动塑造你想要的人际关系,强势自我表达的同时,仍能进行简洁、愉悦而高效的沟通,用不造成伤害的温柔手法化解人际冲突,疗愈原生家庭留下的痛楚童年回忆,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成长,成为懂得爱人、更能轻易获得别人青睐的情商高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康永的序
-
01 提供给别人日行一善的机会,顺便收割友谊
-
02 当我们谈论朋友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
03 活着没有范本,只有适合我们的剧本
-
04 动用内心的魔法,挣脱人生的困局
-
05 如果被勒索,别马上投降,要讨价还价
-
06 你的人生为什么要拿来让大家都欢喜?
-
07 别装无辜!你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
-
08 如何吸引有趣的陌生人,让他变成你的朋友?
-
09 与人来往时拿捏好分寸,不伤对方,也保护自己
-
10 主动引导、主动塑造我们期待的人际关系,不做委曲求全的滥好人
-
11 感觉缺爱时,探索一下缺乏的源头:是不是拿了根本与我无关的人生当范本?
-
12 过得越幸福,就越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
-
13 在虚拟世界里,感受真实的、散发力量的人际关系
-
14 为关心的人设立“无战争区域”,才是真的贴心
-
15 没有别人,你就做不了自己
-
16 请人帮忙,不但不会被讨厌,还能交到好朋友?
-
17 借取别人的力量,让自己活得更好
-
18 交朋友,应该要越来越挑剔
-
19 人际关系不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才是人际关系的主人
-
20 用被动式讲话的你,是否习惯了扮演受害者呢?
-
21 为什么我们说爱一个人,有功力高下之别?
-
22 当爸妈尝试对你进行威胁或利诱……
-
23 有了自知之明就像练了上乘内功,心思清明百毒不侵
-
24 吵架同时身兼人际关系的炸弹与彩蛋
-
25 准备一篇葬礼上的悼词,让人生的长假提早来临
-
26 让朋友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
康永的跋
展开全部
可以慢慢细品
蔡康永的文风一向是偏温柔的散文风。这本书的内容一如既往的零散琐碎,加之我都是利用上下时间来听,所以感觉上确实比较散乱。大致整理了一下作者的思路框架以及一些应对,加上我画线记下来的有意思的句子:客观认清人这种动物把自己当人,把对方当人,来建立彼此的关系;先把对方当一个人,有个性、有偏好、有缺陷的人;从执念与控制中解脱出来正确理解友谊的关系,能够让你自在的,才算是朋友这一端,会让你焦虑的,那应该算是所谓的人脉那一端;友谊这种东西,追求的是理,还是情呢?当然是情吧;我们需要的,是值得交往的朋友,还是听话的朋友呢?朋友像一本有趣的书,帮助我们窥见另一种价值观,选哪些你有一点看不懂的书,胜过看那些你一看就懂的书。能够对你有所启发的朋友,就是适合交往的朋友。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心态管理我们可以常常否定自己的某些行为,可以常常承认有些事我们做错了,但我们永远不要否定自己整个人,永远不必要觉得自己整个人就是错的;有选择不代表会选得好或选得对,但,没得选择就只是没得选择;不少人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说服自己根本不需要活成范本的样子;为了虚妄的胜负,我们的心力会支配到违背我们感受的方向;你不是要别人懂,你是要别人宠;在人际关系中的交手规则在对方心中越有分量,谈判起来就越有筹码;只要你感觉到自己在情感上杯勒索,那么谈判的时刻也就来了;争取达成自己最优先的目标,而在次要的目标上让步,这是面对所有谈判最根本的原则;人生不是让你拿来逗大家开心的,根本不必追求皆大欢喜;体会着自己的存在,摸索出自己的需要,才有可能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人际关系;把别人对我们的期望,跟自己的愿望划分开来,这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第一步;在小事上满足父母的期望,是为了储备谈判的筹码,希望在大事上能尊重我们自己的意愿;我们不一定能够让自己变得非常有趣,可是我们可以让对方觉得怎么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特别有趣;哪个世界给我们存在感,我们就会想要住在那个世界;吊人胃口,永远会使一切更添滋味;用别人喜欢的方式,请别人帮忙,就有可能变成朋友;找人帮忙的秘诀:先提出一个对方不会答应的要求 -- 在提出合理的要求 -- 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天之选 -- 让对方觉得你给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 讲究互惠精神;冷静对待别人的威逼利诱;头脑清楚,心理明白,了解自己的需求,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什么时候结束关系;吵架是促进感情的手段之一;核心思想做,就是要有行动;没得选择的时候,创造选择,没朋友的话,交朋友;我们值得好东西,要认得出好东西,并让好东西出现在我们够得着的地方;有关心,才会有关系;别人看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他们的;这本书讲得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推荐的方式都是我们随时可做的。虽然都懂,但是还是要真的去做,才知道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的变化。
总有那么一本书是写进你的心里,真好需要的时候。读书治愈太强大
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人活得好不好?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活得有没有选择。因为有的选择,是感觉幸福的基础。没的选择的时刻,永远是我们最郁闷的时刻。做自己的人,人际关系是这样的:是由你来引导别人如何看待你,而不是你被迫接受别人的看待;是想要独处的时候才独处,而不是被迫一个人孤单;是恰如其分地理解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不是照别人的意思而活。真正重要的能力,不是去认识这些顺便认识一下、或是不得不认识的人,而是去认识我们感觉值得认识、感觉想认识的人。通过提供他人一个简单的帮助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了好事,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感觉。这种策略被称为 “不露痕迹的无相神功”,因为它巧妙地让别人愿意与你相处,而不显得刻意。同样特质、同样态度,常常是友谊的基础。两人如果都知道某款手机的某个隐秘功能,或者都讨厌同一个倒霉的明星,都可能是一段友谊的开始。能令你自在的,才算是朋友这一端;会令你焦虑的,那应该算是所谓的 “人脉” 那一端。这种分类是当然的,友谊的存在本身就是情感的回报,不见得能派上什么实际的用场;而人脉的建立,本来就是为了派上各种用场。有些人在抱怨朋友太现实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先用了现实的标准去衡量友谊。如果期望友谊派得上用场,那最好一开始就用建立人脉的标准去交朋友。当我们自诩 “很有原则” 的时候,最好同时提醒自己:这些原则,只是我的原则,不见得是大家的原则。有选择的人一个人时,那叫 “独处”;没有选择的人一个人时,那就难免是不得已的 “寂寞” 了。我们要尽量成为有选择的人。别让自己成为一个只拿不给的人。“有关心,才会有关系。” 关心是双向的,是维持健康关系的关键因素。活着没有范本,只有适合我们的剧本。相信了范本的存在,之后就是面对一连串的失落。失落倒是没关系,失落就是学习的时刻,只是不少人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说服自己根本不需要活成范本的样子。“你不是要别人懂,你是要别人宠”。家人之间不一定需要互相完全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相较于被理解,人们更渴望被宠爱。被宠爱意味着在关系中得到关心、包容和支持,即使对方不完全理解自己。对于很多人来说,感受到被宠爱和被重视,比被完全理解更为重要。即使父母不完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要有爱和宠爱,关系依然可以和谐和稳固。人跟人之间本来就很难互相了解。一个人越懂得动用想象力来解决心灵的困扰,他在物质方面自立自强的能力就一定会越高。“所谓人际关系,明明白白就是字面的意思,把自己当人,把对方当人,来建立彼此的关系。“妈宝” 现象时,强调了成熟的人际关系需要个人能够独立判断和决策,而不是过度依赖他人(如父母)。这也是在强调人际关系中个人独立性的重要性。只要你感觉到自己在情感上被勒索,那么谈判的时刻也就来了。想要跟任何人谈判,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够分辨自己心中各种愿望的轻重缓急。争取达成自己最优先的目标,而在次要的目标上让步,这是面对所有谈判最根本的原则。“谁要欢喜,就要自己想办法” 个人的幸福和满足需要自己去主动争取,而不是依赖他人或被他人的期望所左右。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人生是让你拿来活的,不是让你拿来逗大家开心的,你的人生为什么要拿来让大家都觉得欢喜?他们要欢喜,就要自己想办法。把别人对我们的期望,跟自己的愿望划分开来,这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第一步。让有趣的人感觉,只有跟你在一起,一切才会这么有趣。能说又爱说,当然算一种长处。可是如果在忙着说的同时,错过了听,忽略了听,听的能力渐渐退化,难免会在重要的时候,也听不清自己的声音。友谊的关键在于,小嘴巴能够认知并肯定大嘴巴的生活精彩,而大嘴巴也能认知并肯定小嘴巴带来的融洽气氛。通过这种互相欣赏,双方能够成为朋友。友谊的核心在于相互认知和肯定彼此的长处。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从来不向对方寻求帮助或麻烦对方,那么你们之间就很难建立起深厚的人情关系。人情关系往往是在互相帮助、互相麻烦的过程中建立的,因为这种互动能够增加彼此的联系和信任。与人交往时需要拿捏好分寸。虽然不应该过度依赖或频繁麻烦他人,但适度的请求帮助或互动可以促进关系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双方可以在互相支持和帮助中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心理学家麦格罗(Phil McGraw)说过:“别人看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他们的。” 可惜人际关系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跟别人一起的事;不是一个人在天上飞,而是两个人或更多人都开着车,共用一条马路。我们越是不计较,就等于逼得别人要越计较。有人会珍惜赠品吗?不会的。人们只珍惜自己付出成本所得来的事物。关键在于,重要的不是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麻烦,而是要用恰当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麻烦。这样一种心态意味着接受麻烦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过度担心或逃避。在人际交往中,适度地麻烦别人可能是建立和维持关系的一种方式。总是避免麻烦别人并不一定能带来最佳的人际关系。因此,面对麻烦时,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可能更有助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维护。尊重人际界线的人,一旦感知自己得到别人好处,懂得想着回报,这就是俗话说的 “知好歹”。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把这个人际关系只当成理所当然的赠品,看这个人 “知不知好歹”,就能看出来。“为你自己好就好,不用‘为我好’” 强调个人成长和自我关注的重要性。它建议人们在做决定或采取行动时,应该以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为了迎合或满足他人的期望或要求。做事情应该以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为优先,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安排或期望。主动引导、塑造我们期待的人际关系,不要总在这么重要的事上随波逐流在建立和维护友谊或同事关系时,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关系的自然发我们应该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安排或影响。鼓励我们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要有主动性和勇气,以确保我们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安排。只有活着的,才是爱,不然就只是爱的标本而已。感觉 “缺爱” 时,也许是你拿错范本了当我们不加选择地抱有过高的期望时,会导致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忙碌状态,因为我们不断追求那些可能无法实现的目标。这种忙碌不仅让人疲惫不堪,还可能永远无法感到满足,因为期望总是超出实际能力或现实条件。建议我们不要纵容自己放大内心的缺乏感,也就是不要过于沉溺于自怜或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状态。这种心态会让人陷入消极情绪,导致自我设限和自我伤害。因此,作者提醒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期望,避免因过度期望而导致的忙碌和不满足,并且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沉溺于受害者心态。1. 情商的原则:恰如其分:2. 父母的自伤身世:3. 孩子的罪恶感 4. 物质上的报答强调了在家庭关系中,情感和物质上的给予都需要适度,不能过度或不足,以保持健康的家庭关系和个人心理状态。恰当的歉疚感是知恩感恩,但过度的歉疚感,会玉石俱焚。1. 让步和妥协 2. 互相迁就 3. 独自与共享的对比美好的人际关系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让步、妥协和迁就来维持和发展。情商原则可以理解为三种不同的态度或方法,用来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1. 阳光~明白 2. 微风~刚刚好 3. 水滴~慢慢来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一种健康的情商态度,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和理解。提醒我们重视人际关系,因为它们不仅影响我们的外部生活,也深刻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整体幸福感。作者建议读者在追求 “明白” 或清晰理解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接受他人普遍认同的标准或观点。1. 独立思考 2. 自我认知 3. 批判性思维鼓励读者在生活中保持清醒和独立,不被外界的声音轻易左右,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贴心往往不是抱紧紧,而是为你关心的人留下足够的空间” 这句话强调了在亲密关系中,给予对方适当的空间和自由的重要性。不是时刻紧紧相拥,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空间,让彼此有机会反思和成长。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健康和持久的关系。有选择不表示会选得好或选得对,但,没的选择就只是没的选择。没的选择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什么?是创造选择,多创造一些选项出来这段话中的 “做” 自己,不是 “坐” 自己,强调的是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区别。这里的 “做” 自己,指的是积极主动地去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而 “坐” 自己,则意味着消极被动地等待事情发生,而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在上下文中,作者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观点:即使神明安排了多次机会让你中头奖,但如果你连一张彩票都不买,那么这些机会也无法实现。同样地,如果你想要交朋友或谈恋爱,就不能只是等待缘分,而是需要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走出家门、与人交流等。因此,“做” 自己意味着要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机会或缘分的到来。在这段上下文中,"做,就是要有行动" 这句话强调了采取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比 “做” 和 “坐” 来说明,仅仅停留在想法或计划阶段是不够的,必须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这里的 “做” 意味着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和实践,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或仅仅思考。如果采取了行动但没有效果,可以承认失败并分析原因,以便改进。这进一步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获得经验和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和成长。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应该把 “讨好所有人” 视为最高的目标或境界。1. 自我责备与自我认知: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对外界评价的过度关注。2. 误解人际关系的目标:这种观念可能导致个人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过度迎合他人。3. 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这说明人际关系中,虽然他人的反馈很重要,但不应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去迎合他人。4. 健康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讨好。真正的关系建立在理解、尊重和真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的期望。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保持自我,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失去自我价值和判断。我们每个人能力都很有限,人际关系是扩大我们能力的方法。没的选择的时候,创造选择。没朋友的话,交朋友。找人帮忙时,要让对方觉得,他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最佳人选。找人帮忙是可以交到朋友的,因为你在找他的时候,就已经表示你懂得欣赏对方的好。而如果你被帮忙之后,也表现出了令他欣赏的特质,你们就会成为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具备情商的人,不会故意放大恐惧,然后拿恐惧当成借口,接着就很理直气壮地自暴自弃,不采取任何行动。生活中困难的选择会一直出现,如果身边有人可以不只是一次性回答,而是让我们能够在不知如何是好时,借取他们的眼睛看出去,用他们的角度来想象:如果是他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选择?那么,这些人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就是人际关系的追求:借取别人的力量,让自己活得更好。但具备同理心,得到最多帮助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一旦我们找到了常常值得聆听的人,我们的同理心会成为一把钥匙,让我们在需要时能够坐进对方的驾驶舱,模拟着,如果是他们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会怎么做。如果找不到喜欢的事,找出真心讨厌的事,向反方向用力狂奔真心喜欢的事,隐藏在各种线索里,一部你喜欢的电影、一本你喜欢的书、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最重要的,一个你喜欢的人,都是你的线索。所谓的人际关系,当然不只有关系的开拓与维持,也有关系的结束。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跟实体或是虚拟的别人一起完成。搞不定人,就搞不定人生。所以,我们当然要相信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值得好东西,不能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而值得好东西的前提是:我们要让自己认得出好东西,而且让好东西出现在我们够得着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交朋友的能力。主动才能当主人。情绪不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才是情绪的主人。人际关系不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才是人际关系的主人。想要增加自信时,跟别人比我们比较强的地方;而想要增加斗志时,就跟别人比我们比较弱的地方。坦率地看,情商就是要自得其乐。太多人赞赏判断错误的努力,太少人赞赏判断正确的放弃。这是你的人生,除了做自己,没有其他可做的。不要让你生命中的人白来一场,让他们带你去你原本不知道的远方,让他们陪伴你成为比你原本想象中更好的自己。
语言细腻温柔,没有什么大条说教勇敢做自己,多一些包容心和视野去看待别人,感受生命的过程,我要时常提醒自己,做主人,要主动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