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震慑人心的亲历者口述,从幸存者和作恶者视角,还原真实的大屠杀历史。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劳伦斯·里斯历时二十五年采访了纳粹德国和大屠杀的幸存者和作恶者,并将亲历者的证言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有机地整合进这段影响广泛的历史中,以揭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犯罪是如何进行的。

里斯认为,虽然对犹太人的仇恨是纳粹思想中的核心,但如果不把纳粹也计划屠杀数百万非犹太人纳入考虑,我们就不能充分理解大屠杀的本质。里斯指出,其实并不存在单一的大屠杀的总体计划,而是一系列恐怖犯罪的不断升级。毋庸置疑,希特勒要为所发生的一切承担最主要的罪责,但里斯也提醒我们,罪孽是带有普遍性的,而其后果也是具有历史持久性的,这也是“最令德国人不安和闪烁其词的核心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导言
  • 1. 仇恨的起源
  • 2. 纳粹党的诞生(1919-1923)
  • 3. 从革命到投票箱(1923-1933)
  • 4. 巩固权力(1933-1934)
  • 5. 《纽伦堡法》(1934-1935)
  • 6. 教育和帝国的形成(1935-1938)
  • 7. 激进化(1938-1939)
  • 8. 种族战争的开始(1939-1940)
  • 9. 西欧的迫害(1940-1941)
  • 10. 毁灭性战争(1941)
  • 11. 通往万湖之路(1941-1942)
  • 12. 搜捕和屠杀(1942)
  • 13. 纳粹在波兰的死亡集中营(1942)
  • 14. 屠杀和胁从(1942-1943)
  • 15. 压迫与反抗(1943)
  • 16. 奥斯维辛(1943-1944)
  • 17. 匈牙利的灾难(1944)
  • 18. 屠杀的终结(1944-1945)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屠杀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那段黑暗时期,让我对战争的毁灭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感激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应当时刻警惕,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结束前,曼弗雷德・冯・施罗德发现了奥斯维辛的可怕现实,他感到很害怕:“天哪,当我们输掉战争后,德国人会有怎样的报应?” 以前在和苏联红军作战时,他感到 “在战争中人命是不值钱的,如果你听到附近有俄国囚犯、游击队员或犹太人被枪决时 —— 同一天还有五个你的战友死去 —— 你会觉得那又怎样?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死去…… 所以你想的是‘怎样让自己活下去’,而对其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了,你懂的”。希姆莱当然担心自己在德国战败以后的命运。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他让贝尔根 — 贝尔森集中营 1945 年 4 月 15 日原封不动地落入盟军手中。但他的算盘完全成了一场灾难,当英国人进入集中营时,他们看到幸存的囚犯生活在极为可怕的条件下。“我认为他们[英国士兵]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以前住在罗兹隔离区,后来到贝尔根 — 贝尔森集中营的雅各布・泽贝斯坦说,“因为那里正在流行斑疹伤寒、痢疾和霍乱等。” 不久,英军的推土机就开始为成千上万的死者挖掘坟墓。4 月 21 日,希姆莱向世界犹太人大会的瑞典官员诺伯特・马瑟提出抗议,称他没有因为把集中营移交给盟军而得到感谢。他还重复了 3 月中旬给克斯滕的信中所提到的那些自私的谎言和借口:犹太人是德国的外来异己分子,必须被驱逐;犹太人是危险的,因为他们与布尔什维克主义有联系;他希望犹太人能和平移民,但其他国家没有合作;来自东方的犹太人携带斑疹伤寒,德国人建立火葬场是为了处理死去的病人;德国人和犹太人一起遭受了战争的苦难;集中营实际上是一类进行再教育的营地;等等。在和马瑟的会面结束后,希姆莱仍然在徒劳地试图挽回自己的名誉。两天后,4 月 23 日,他告诉瑞典外交官贝纳多特伯爵,他可以和盟国接洽,告诉他们德国会在西线向英国和美国无条件投降,但不会向苏联投降。当时,希姆莱认为希特勒可能已经自杀了,但希特勒仍然躲在帝国总理府花园地下的防御工事里。当他得知希姆莱在 4 月 27 日的广播中提出投降的消息时,感到极为愤怒。弗赖塔格・冯・洛林霍芬回忆道:“这条新闻就像一枚炸弹落到地堡中,给了希特勒很大的打击。” 希特勒说,希姆莱向西方盟军投降的企图是 “人类历史上最可耻的背叛”。他认为 “忠诚的海因里希” 最终还是背叛了他,现在他准备自杀。1945 年 4 月 30 日下午,希特勒自杀了。他在留下的 “政治遗嘱” 中说道,他并不想在 1939 年发动战争,这场战争是由 “那些本身是犹太人或为犹太人工作的国际政治家” 引起的。他还暗示自己对犹太人的灭绝负有责任 —— 对此还感到很骄傲。他说,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发动战争的 “真正有罪的一方” 将被 “追究责任”。根据他的说法,这一方就是 “犹太人”。“并且,” 他说,“我要把事实告诉所有人,这一次,有数百万名成年男子死去,几十万名城市中的妇女和儿童被炸死或烧死,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没有为他的罪行付出代价,哪怕是用更为人道的方式。”“政治遗嘱” 的第二部分,也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是,我要求国家的领导者及其追随者严格遵守种族法,无情地抵制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毒害者 —— 国际犹太人。” 希特勒对于他给世界带来的破坏毫无愧疚,他感到愤怒的是,西方 —— 尤其是英国 —— 没有意识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危险而站到他这一边来。对犹太人的仇恨仍然占据他内心的中心位置。虽然德国濒临崩溃,他也快要完蛋,但他仍然对自己杀死了六百万名犹太人而感到欣慰。*  *  * 通过历史上的这一时刻,也可以重新审视纳粹领导人在制造和策划大屠杀上所起到的作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希特勒并没有简单地为这一想法起草规划,然后命令他的部下去完成。他犯下罪行的方式要复杂得多,这反映了他是如何统治这个纳粹国家的。他无疑是一位克里斯玛型领导人,但他并没有以此 “催眠” 德国人民去服从命令。相反,他在努力让民众相信他是正确的。他曾说:“我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努力说服他人。” 希特勒在大屠杀背景下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设定了一个愿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进入政界开始,这一愿景都是一贯的。他满怀激情地憎恨犹太人,这种情绪几乎压倒了一切。犹太人应该为德国的不幸负责,应该被削弱直到无害 —— 不管用什么方法。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常常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希特勒认为在某个特定时间在政治上的需要。因此,大屠杀的历史上有许多的路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入侵苏联;希特勒决定在 1941 年秋天把德国及其保护国的犹太人送往东方;几个月后,他对美国宣战做出的反应;1942 年屠杀普通政府辖区犹太人的命令。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暴行,不是由某个重要决定造成的,而是由一系列逐渐升级的决定累积而成了我们称之为 “大屠杀” 的灾难。纳粹国家的结构也在大屠杀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不同的集中营使用了不同的毒剂 —— 奥斯维辛的 “齐克隆 B”,特雷布林卡的引擎废气,以及海乌姆诺的毒气车,这表明了纳粹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下属自行其是,只要能更好地实现整体目标就可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面对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在战争期间,虽然希特勒和其他纳粹分子的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使得与犹太人的对抗成为战争的必然结果,但他的注意力仍然主要集中在战场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大屠杀在实施时常常面临资源不足,因而显得杂乱无章。这里并没有为希特勒开脱,毫无疑问他是罪魁祸首。正如世界上著名的希特勒研究专家所说:“没有希特勒,就没有大屠杀。” 如果没有希特勒,这种罪行就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发生。在关键时刻,他显然进行了干预,使这一进程更加极端。研究这一历史的人无一不认为,对于大屠杀希特勒应负主要责任,但是由于纳粹政权的运转方式,还有其他许多人也难逃罪责。第三帝国在其缔造者消逝后不久就崩溃了。5 月 7 日凌晨,在法国的兰斯,德国国防军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和英美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次日,在柏林,凯特尔元帅代表德国向苏联投降。至于希姆莱,他已经下令达豪和福洛森堡集中营不得将任何活口留给盟军。结果,就在第三帝国的最后几个钟头里,还组织了新的 “死亡行军”,导致数千人丧生。据估计,1945 年初在集中营里活着的七十一万四千名囚犯中,有二十四万人至三十六万人在德国投降前夜死亡。希姆莱在德国投降后仅活了几天。5 月 23 日,看管他的英国士兵发现这个自称海因里希・希辛格军士的人就是海因里希・希姆莱,前党卫军领袖和最为臭名昭著的战犯之一,于是希姆莱咬破毒胶囊而亡。对于那些在集中营获得解放的犹太人来说,他们所感到的并不仅仅是快乐。吉塞尔・西科维奇还记得她和同伴们得知战争结束时的情形:“我们听到了哨声 —— 你知道他们使用像警察那样的哨子,那代表要点名了。我们跑了出来,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这是一片很大的空地,女孩们站在场地的一边紧张地排起队来,因为我们不能磨蹭。突然,我听到扩音器里传来一个党卫军的声音:‘今天战争已经结束,你们自由了,可以去任何你们想去的地方,做你们想做的事。但我们被要求留在这里,守着你们直到俄国军队到来……’让我告诉你为什么我感到很痛苦…… 因为在他说我们‘自由了’那一刻,特别是他说‘可以去任何你们想去的地方’——[我想]我能去哪里?有什么地方可去呢?我是否应该回到他们带走我的地方?…… 我父母的一切都被留在那栋无人看管的房子里…… 犹太人的东西早就被拿光了。所以我愿意回去吗?谁想回到一个自己遭受厄运但人人袖手旁观的地方?谁想去那里呢?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