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涛动周期论》溯本清源,严谨清晰地呈现了周金涛“涛动周期理论”的核心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

内容简介

周金涛先生,中国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作为大师级的策略分析师,从2008年次贷危机到2016年大宗商品年度反弹,先生对于大级别周期运行脉络的把握可谓千古独步,被人们誉为“周期天王”。本书的主体是以时间轴为线索将先生的重要报告和研究成果编纂成册,将其以经济周期研究和结构主义为核心的独特的逻辑框架和思维体系全面而完整地展示给读者。书中的内容几乎覆盖了包括股票、商品、美元、黄金以及房地产等在内的所有大类资产类别。依靠扎实的理论功底、翔实的数据论证以及严密的逻辑推演带领读者领略周期理论、结构主义与大类资产配置的完美契合。

目录

  • 版权信息
  • 题记
  • 内容简介
  • 第一部分 涛动周期论
  • 1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 2 繁荣的起点——中国股市大繁荣时代来临
  • 3 “色即是空”——世界经济的共生模式
  • 4 长波衰退中的增长与通胀
  • 5 走向成熟——中国经济即将V形反转
  • 6 结构主义的薪火——周期波动、结构演进与制度变革
  • 7 三周期嵌套——从熊彼特到罗斯托
  • 8 康波衰退二次冲击正在靠近
  • 9 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中的价格波动
  • 第二部分 大类资产配置
  • 10 改造“美林投资时钟”——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研究
  • 11 美元破百,冲击巾国
  • 12 世界大宗商品周期研究
  • 13 康波中的房地产周期研究
  • 14 康波体系下的黄金价格
  • 第三部分 先生言谈
  • 15 周金涛演讲实录:中国经济已经接近底部
  • 16 周金涛演讲实录:宿命与反抗——2016全球大类资产配置
  • 17 周金涛演讲实录:一波三折——周期反弹节奏研究
  • 18 周金涛采访实录合集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9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摘抄 1,资本的本质是增值,货币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如果世界各地都没有好的投资机会,货币不会形成方向性流动。以前,虽然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风险相对较高,但较高的收益率还是留住了很多资本。但当我国去泡沫,经济不景气之时,美元的持续升值,必然吸引资本向美国流动。这就会导致资产价格下降,加速去泡沫的过程。       2,对大部分工业化人口群体而言,人生的财富由康波所决定,而在大宗商品、黄金、地产、艺术品和股票四类资产中,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最具有长周期的意义,而且是最为暴利的资产。       3,实际上,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可见因素是朱格拉中周期,但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趋势对于国别来讲还是房地产周期。我们也将商品超级周期与房地产周期进行了比对,因为东西半球的房地产周期启动点差 10 年,所以,比对的结果是,商品的超级周期在 1960 年之前更多跟随西半球的房地产周期波动,而在 1960 年之后,则更加倾向于东半球的房地产周期。自库兹涅茨定义建筑业周期后,房地产周期的运动一直不具有经典特征。到底当代房地产周期是不是库兹涅茨定义的运动模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问题。从逻辑的角度看,房地产周期首先是一个国别周期问题,它与技术周期和商品周期的最大不同点是它不具有全球的共时性。但是单纯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来推导它的房地产周期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追赶国(例如近 20 年的中国)的房地产周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和结果,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第五次康波繁荣扩散的结果,所以,房地产周期国别的差异和非共时性一定不会是单纯国内因素所导致的,它是全球繁荣扩散和传递的结果。      4,从内因上来看,康波增长的根源是由技术创新所导致的,但是增长不单纯是技术创新问题,所以,技术创新对导入期和展开期的划分,确实不能描述增长的全部。因为现实的增长除了作为技术革命的主导产业外,增长的最核心载体应该是房地产周期,这对于个体国家的经济增长最为重要,而房地产周期一定是滞后于技术周期的,这是因为可以把房地产周期看作是技术革命的引致增长。同时,由于技术是从主导国逐步向外围传递的,从而增长也是如此,这就决定了房地产周期也是如此,房地产周期存在从主导国向外围国家依次传递的过程,而这种各国房地产周期之间的传递关系,就决定了商品周期的出现,以及美元周期的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1890 年以来的房地产周期平均时长为 25~30 年,且房地产周期确实在跟随康波周期运行,在一个 60 年的康波中,房地产周期主要存在两个波动,这两个波动分为一大一小,即强周期和弱周期,这也符合房地产周期的真实周期特征。根据美、英、法等国的实际房价数据,并结合康波运行特点,我们认为第三次康波以来的房地产周期可划分为:1892—1920(28 年)、1920—1942(22 年)、1942—1975(33 年)、1975—1995(20 年)、1995—2025(30 年)共 5 轮周期。我们发现,若从启动时点看,启动于回升期或繁荣期的房地产周期,平均时长为 31 年左右;启动于衰退期或萧条期的房地产周期,平均时长为 21 年左右,前者要长于后者。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启动于 1995 年(康波繁荣期)的本轮房地产周期可能要到 2020—2025 年才会触及大底,历时 25—30 年。这个低点与商品产能周期的低点(2030 年)是接近的。       5,本文认为房地产周期是驱动商品周期的重要力量。从逻辑上看,康波增长除了作为技术革命的主导产业外,现实增长的最核心载体就是房地产周期。这意味着,房地产周期是决定商品产能周期出现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还发现,在全球房地产周期中,核心主导国、外围主导国、追赶国、附属经济体、资源国等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即全球房地产周期的演进遵循着 “主导国 — 外围主导国 — 追赶国 — 附属经济体、资源国” 的传递顺序。       6,一般情况下,当市场情绪趋于谨慎时,同为避险资产的黄金、美国国债与美元会趋于走高,但由于市场的分流作用,此时三者之间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如果美元在经济运行的某一时期处于确定性的熊市阶段,则彼时黄金和美国国债将会成为市场投资者的主要避险资产。相反,如果美国国债收益率处于上升通道中,则黄金和美元将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黄金的根本属性为信用对冲,黄金价格的走势可以视作长波经济增长的反面,同时也是货币体系稳健程度的反向指标,并且从近代历次货币体系的演进中所观察到的金价波动节奏与黄金价格在长波周期中的波动规律相互对应。       7,到 2025 年,都是第五次康波的萧条阶段。所以 2008 年是第一次机会。第二次机会在 2019 年,最后一次在 2030 年附近,能够抓住一次,你就能够成为中产阶级,这就是人生发财靠康波的道理。巴菲特其实没什么,为什么能够投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出生在第五次康波周期的回升阶段,所以他能成功,如果是出生在现在一样不会成功,这个就是由你的宿命决定的。我们在做人生财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的大系统中运行,社会大系统给你时间机会你就有时间机会。这个大系统没给你机会,你在这方面再努力也是没有用的。一个房地产周期的循环就是这样,20 年的循环,15 年上升,5 年下降,美国也是一样。2007 年美国房子开始跌,跌到 2011 年附近触底反弹。我的看法是,未来五年是资产的下降期,这个时候大家尽量持有流动性好的资产,而不要持有流动性不好的资产。像高位的房子就是流动性不好的资产,还有一级市场的股权也是流动性不好的资产。为什么提新三板,因为流动性很差,想卖很难卖。在未来的投资,大家一定注意,赚钱不重要,第一目标是保值,第二是流动性。这两个是未来五年大家在投资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非常注意的一个核心的问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了解经济周期

      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介绍一种经济周期的波动。任何跟经济有关的活动,都会受到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


      书中作者自己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经济波动周期的规律,并且一直用它来检验和判别自己判断的准确率。
      经期周期本身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之间的关系,黑天鹅事件的出现,自然资源的变化等等。如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具体事情和现象中,抽离出经济周期本身的规律,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我们需要慢慢积累的技能。
      这本书我是刷完的,并没有非常仔细深入的阅读。书中的内容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另外的视角,可以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自己对经济的理解。并不是书中的每一个观念我都认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这本书去为自己思考问题增加一个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人的努力与历史的进程

        本书的作者是曾经的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 “周期天王” 周金涛,周金涛的研究方向是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将周期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大类资产配置的策略研究,2016 年其所做的 “人生发财靠康波” 的演讲可谓是红极一时。


        本书是出版社根据周金涛公开发表的研报访谈演讲内容进行的汇编。本书内容从读者可读性角度来说,最后的采访实录最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理解;公开演讲属于强观点,偏口语化,有一定专业术语;而研报则可能对普通读者不太友好,但是逻辑推演以及细节阐述相对采访以及演讲更加紧密详细,更适合专业投资者阅读。书籍本身(2017 年 12 月 10 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版本)的一大缺点是本书的编者没有给出每篇研报原文的发布时间,且在研报的选取逻辑上没有给出解释。全书的分类逻辑(第一部分涛动周期论,第二部分大类资产配置,第三部分先生的言谈)过于简单,使得阅读体验受到一定影响。
        书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文章有两篇: “三周期嵌套 —— 从熊彼特到罗斯托” 与 “色即是空”—— 世界经济的共生模式”,第一篇阐述周金涛使用的周期理论核心工具,第二篇阐述世界各国共生关系
        1.“三周期嵌套理论” 发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熊彼特曾经在《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一书中提出了典型的三周期经济周期变化模型:
        第一种是长达 50 多年的经济长周期,称为长波,因它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于 1926 年首先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第二个周期是 9-10 年的中周期,称为中波。因其 1862 年由法国医生、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由设备投资周期对经济带来的周期性变动,故又名朱格拉周期;
        第三种周期是平均 40 个月的短周期,称为短波。1923 年英国的约瑟夫・基钦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而提出的周期现象,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中把这种 2 到 4 年的短期调整称之为 “存货” 周期,熊彼特将这一周期现象称为基钦周期。
        熊彼特认为,一个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大约包括 6 个朱格拉中周期和 18 个基钦短周期;1 个中周期中包含约 3 个短周期。长周期是对中周期起制约作用的因素,并影响着中周期借以发生的背景。中周期的繁荣和萧条的程度,受到长周期的特定阶段的影响。中周期与短周期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这就是熊彼特 “三周期嵌套” 理论的精髓。三周期特别是长周期与创新活动显著相关。
        熊彼特的周期理论本身有其局限性,周金涛在文中引入罗斯托的主导产业创新以及范・杜因的创新生命周期理论,对熊彼特式创新进行了有益补充:主导产业中的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繁荣的前提,生命周期决定创新必然是非连续的,也就解释了创新下的周期波动。
        这篇文堪称是周金涛使用周期理论工具的核心阐述。
        2. 世界经济的共生模式这篇文主要探讨了 2006 年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背景下,三类国家相互依赖的共生模式。
        文中将世界各国在产业链条上分成了资源核心国、制造核心国、货币(消费)核心国这三种国家经济类型:
        资源核心国的资源主要用于出口而不是自我消费,以中东各石油出口国为代表;
        制造核心国的产品用于出口的比例十分庞大以至于外需成为遏制或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以中国为代表;
        货币(消费)核心国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仍然占据主导,但其对制造核心国的产品依赖度很强,具有消费但不生产的特征,以美国为代表。
        货币(消费)核心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引领世界贸易和经济走向,而消费核心国本土经济形势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制造核心国与资源核心国的经济好坏。美元的国际地位是共生模式的基础,而一旦美元信用失衡,这种模式的持续性将面临极大挑战。
        这篇文对于国际格局对各类国家的影响分析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收录的文章横跨 2005 年末到 2016 年。站在 2019 年往回看,经过编者筛选的文章里对未来的判断有对有错。毕竟谁也没有水晶球。
        那么周期理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了?作者自己认为有两个,即定拐点、定趋势。就资产品类而言,周期理论对商品投资更加有指导意义。在定趋势方面,周期理论可以预测大趋势转折。
        按照周期理论来看,周金涛按照雅各布・范杜因的《创新随时间的波动》对世界经济长周期的分析划分,认为上一轮康波大概从 1982 年开始复苏;到了 1991 年,随着美国信息科技的大发展进入繁荣期;大约在 2004 年左右进入衰退期;在 2018 年左右,世界经济逐步进入萧条期。而复苏期则可能在 2030 年左右来临,所以这或许也是 18 年年末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 “2019 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的由来所在。
        个人看来,我们了解宏观的经济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机遇与方向,这也是人生发财靠康波的核心概念所在。顺势而为确实是事半功倍。那么如果恰巧处在宏观不佳的年代,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了?
        个人觉得,从个体而言,宏观是个体无法改变的,微观是个体可以掌控的。就算是碰上经济危机的年份,照样有伟大的公司诞生,传奇的新星崛起。就算是环境不佳,个体还是要摆正心态,首先要有不畏困难的自驱力,不要从心态上就直接放弃。所谓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越看越觉得正确。
        宏观不佳的情况里虽然蛋糕可能变少,机会也没那么容易获得。但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滚雪球的事情不管在什么时候做,都让人充满力量。
        本书推荐给对宏观经济,经济理论感兴趣的朋友们。

          5
          2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