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拓展中国戏剧世界格局的领航者之一、央华戏剧制作人王可然,深度披露工作心法和舞台运作内幕,让观看戏剧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

内容简介

一部好戏是如何诞生的?什么是戏剧制作人?怎样开拓戏剧市场?……

本书为中国舞台领域代表性人物,央华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王可然从业十余年来的工作心法和剧场理念分享。书中从如何看待观众与舞台的关系、怎样和导演及演职人员展开协作、如何带好一支戏剧团队等多个角度,结合《如梦之梦》《犹太城》《雷雨》《雷雨·后》等央华重要戏剧作品的创作实例,辅以大量剧照和创排现场的图片实录,分析戏剧制作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列举值得借鉴的工作技巧,讲述诸多与演员、导演合作的幕后故事,表达了对中国戏剧创作和戏剧市场的认知、判断与期许。

观看戏剧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对戏剧人来说,作品的后一个句号,要画在观众的掌声上。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一片共同的艺术宇宙
  • 推荐序二 大戏推手
  • 推荐序三 时代骑士
  • 推荐序四 何为戏剧,戏剧何为?
  • 作者序一 戏剧这个行当
  • 作者序二 在这个时代,跟戏剧制作人学什么?
  • 1 重新定义“戏剧制作人”
  • 1.1 日常:一部好戏是如何诞生的?
  • 1.2 角色:为什么制作人可以是剧团的灵魂?
  • 对话:舞台艺术需要文化商人、精算师和总设计师
  • 1.3 温暖:戏剧应该给观众带来什么?
  • 对话:最好的戏剧作品,都是给大众看的
  • 1.4 造梦:制作人要为观众和舞台建立通道
  • 对话:戏剧的最后一个句号,要画在观众的掌声上
  • 2 戏剧制作人的创作心法
  • 2.1 《陪我看电视》:用通俗化击穿市场
  • 对话:戏剧和一切都有关联
  • 2.2 《犹太城》:把情感消费变成生产力
  • 2.3 “真”:戏剧工作者的行动依据
  • 对话:“真”不是“真诚”,“真”是冷酷而朴素的根本
  • 2.4 创意:突破行业规则的行动方式
  • 王可然独白:最好的戏剧制作人,应该有导演的能力
  • 2.5 护城河:央华的连台戏,别人为什么学不会?
  • 3 如何用好演员?
  • 3.1 明星:要力量,不要流量
  • 3.2 点燃:没有商业利益,明星为什么还愿意来?
  • 对话:没有哪个人能超越戏
  • 3.3 选角:比试戏更重要的是聊天和观察
  • 3.4 安全感:怎样管理好演员的体验?
  • 4 怎样与导演展开协作?
  • 4.1 共识:制作人和导演如何建立信任?
  • 对话:创作是从心里长出来的东西
  • 4.2 规则:怎样把“丑话”说在前头?
  • 4.3 边界:怎样给导演提创作建议?
  • 4.4 兜底:怎样避免毁灭性的创作问题?
  • 4.5 眼光:怎样选择合适的导演?
  • 4.6 镜子:如何帮助导演“照见自己”?
  • 5 如何带好一个戏剧创作团队?
  • 5.1 选人:如何发掘一个人的质感和潜能?
  • 5.2 培养人:一流的团队战斗力是怎样炼成的?
  • 5.3 留人:怎样保持创作团队的稳定性?
  • 对话:年轻人是否愿意跟你一起工作,很重要
  • 6 怎样开拓戏剧市场?
  • 6.1 对标一流:不赚钱的剧目,为什么值得引进?
  • 王可然独白:所谓“先锋”,是对传统的开锁
  • 6.2 文化仪式:戏剧营销的高级玩法
  • 6.3 年度制作:如何打造戏剧的品牌价值?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9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央华的戏剧作品越来越多,创立十三年来,央华经历了风风雨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風華絕代

      佳作不斷來自於自我的要求;首先,我们绝不会只看主创的知名度,而是看剧本能不能打动我们;其次,我们会看作品的思想情操、价值导向、情感诉求是不是与时代合拍,是不是能让当下的观众满足、同意、接受;最后,我们要看从技术层面能不能完成它。人走得远或近,与格局有关。格局取决于你对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美学、经济发展的理解,对人性在经济发展中的所需所欲的理解,以及个人在中间的投射的理解。央华都是站在这个角度判断每个作品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戏曲界中的天花板

        王可然是谁?他是一家民营戏剧机构央华文化的负责人,一系列热门话剧《如梦之梦》《冬之旅》《犹太城》《雷雨》《雷雨・后》等的制作人,一个谈起当下中国戏剧,不能不提到的人。《犹太城》是以歌舞讲东欧一座集中营里的真事。那些三个月内必死的艺术家在写诗、歌唱,他们成立剧团,演出了最后一百场戏;那些三个月内必死的居民就穿戴起整洁体面的衣服,就在胸前佩戴鲜花,就呼唤着朋友涌到剧院里看戏。如此遥远的苦难,如此不同的苦难态度,为什么在今天在这里上演?制作人王可然回答:他要请当下的中国观众去想 “假如明天你会死去,今天你要怎么活”。世上最较真的人是一直纠结于这类生死虚无的人。你看他书中自述,从中学时遇到戏剧以后就自言:“不做事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戏剧恰恰让我有强大的动力去活着……” 我们读到的,是一个人偿还他欠戏的那条性命。如此以性命制戏、以戏关照性命的人够格回答:何为戏剧?戏剧如何为?何为戏剧?王可然绕过古今中西,经典或前卫,传承或颠覆,着落在了一个 “真” 字上:那是冷酷到天地不仁的 “真”,是人生命里本质的行动力,不为任何 “后” 建立起来的价值观、情感体系所改造。在王可然看来,要成为戏剧制作人,最重要的有三点:第一点,制作人应该具有极其强大的、理解生命中各种喜怒悲哀的感性能力,并且拥有热衷于把故事关系放在舞台上去表现的能力。“一个人会去编故事,但编故事有个前提,即他是不是具有强烈的爱恨情仇,他对生命是不是有颇多的伤感、失望、愤怒、憎恨和希望,他是不是真正愿意在这些故事中拥有这些情感…… 这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二点,戏剧制作人应该有一种正确认知,知道戏剧是一种可以传递生命价值观的载体,而传递的手段是可以物质化的。通往价值观的路径是价值,这话说得没错,但戏剧制作人依然得用卖票的方式来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第三点,制作人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不是成为亿万富翁,而是能依靠戏剧自食其力,还能传播自己的人生信仰。要坚持在戏剧行业里耕耘,坚守这个行业的原则与方向。“拥有这三个素质,就可以当戏剧制作人,这是首要条件。别的制作技术、经验,都是次要的,都可以学习。” 作为戏剧制作人,王可然有一个朴素的心愿:给更多年轻人,包括大学生、高中生,创造了解戏剧、亲近戏剧的机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一个有参考性的选项。未来可期,国内戏剧行业的发展壮大,有待于年轻力量的加入。最后,附上王可然的小诗:山野村庄,未必是我们的故乡。星际寥阔,也未必是我们的远方。我们能做的,是爱护奔波劳碌的时光,修习此刻,管束自己的欲望。等待星辰,带我们留或离开这修罗场。

          3
          2
        • 查看全部123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