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全面描绘了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刘备的一生,笔法流畅生动,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一个贩履织席的落魄宗室,带着遥不可及的皇帝春梦投入天下动荡的乱世竞争,屡战屡败,屡败屡起。当他终于靠着超越常人想象的坚韧在花甲之年成就大业,却又从人生的巅峰急剧陨落,出演了三国乱世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人生戏剧。 蜀汉先主的英雄霸业虽然早已随风而逝,但他百折不挠的创业历程、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白帝托孤的置腹推心……却早已融入后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感动。本书以史料为依据,剥开了《三国演义》塑造的历史面具,全面描绘了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刘备的一生,笔法流畅生动,通俗易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增订版自序
  • 台北初版自序
  • 一 少年春梦
  • 二 创业开篇
  • 三 结识曹操
  • 四 效力公孙
  • 五 解救孔融
  • 六 作牧徐州
  • 七 鸠占鹊巢
  • 八 依附吕布
  • 九 寄寓曹营
  • 一〇 虎脱樊笼
  • 一一 败投袁绍
  • 一二 蹉跎荆襄
  • 一三 礼聘卧龙
  • 一四 当阳涉险
  • 一五 联孙抗曹
  • 一六 刘郎得意
  • 一七 染指益州
  • 一八 喧宾夺主
  • 一九 安定西蜀
  • 二〇 东邻争利
  • 二一 汉中称王
  • 二二 痛失荆州
  • 二三 蜀中天子
  • 二四 兵败夷陵
  • 二五 白帝长恨
  • 二六 身后轶事
  • 附录一 刘备生平大事年表
  • 附录二 三国小百科·概况篇
  • 总体发展阶段
  • 各国地域
  • 各州部的主要地域
  • 各国人口
  • 人口数字统计
  • 各国军队数量
  • 各国政权机器运作
  • 各国都城
  • 各国正式国号
  • 各国年号
  • 记录三国的史书不止陈寿《三国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国梭哈之王

    在三分天下的初创者中,刘备起点最低,无爹可依;在奋斗生涯中,其起伏最大,多次受挫,家小被掳多达四次;三国中其得到根据地的时间最晚,根基也最薄弱,但其一旦得势,便悍然发动大规模战役,可见其性格上的主动性。可惜天不假年,留给刘备的时间毕竟太短了,在未能稳定大后方的背景下,若想在有生之年实现统一华夏光复汉室,那就只能通过战争削弱敌方。只是这一念想,在国力、人力、人才均与魏吴有较大的差距下,要成功的概率真得太小了。作者方北辰先生在书中对刘备的总结:有小得必有小失,有大得必有大失。确然,得徐州又失于吕布,得汉中则又失荆州。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各方势力对于刘备的忌惮,我猜那几个玩家心中自有算盘,刘备人格魅力太强,不能让其稳定,若放任其生长,其必将蚕食各方地盘。木秀于林,曹操还是很有眼光的。若非要去指摘其不足,便是少了一分慎重,有小得时若是更谨慎一些,未必会有小失。如丢失徐州,完全是因为张飞不善于治事,导致手下撺掇吕布进城;如丢失荆州,一方面对关羽太过乐观,另一方面是未提防孙权。(刘备坑了孙权那么多,就不允许人家偷袭自己?)当然这与其自身境遇有关,一生漂泊,从未有稳定根据地,这种动荡日子造就其极其缺乏安全感,故一旦得了益州,便有轻浮之嫌,听不得奚落,听不进劝谏,又携汉中大胜及斩夏侯之威,带有一丝赌徒心理去开动对吴战争。想必那时,刘备心中可能有真命天子的自信吧。作战要自信没毛病,但作战的策略却要慎重啊。光看对面的牌面,孙坚 - 孙策 - 周瑜 - 鲁肃 - 吕蒙 - 陆逊,这孙吴在军事统领的传承上,那是杠杠的啊。这一不小心,果然把命都搭上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耍心眼的成事者

      和曹操比和孙权比,刘备最可爱之处是不耍心眼,如忠厚长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战略透明度很高。所以他有结义的兄弟,有诸葛亮赵云。在那个把头别在裤腰带上的年代,没有背景根基,但就靠不耍心眼儿,也能做大做强,不能不说,坦诚阳光一直是一条直路。人之所以宁可走弯路,是眼界是底气,走直路需要底气眼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刘皇叔

        刘皇叔成为正统,我们不学刘备,还能去学 “我与曹贼何异?”🤣常败将军,翻译过来叫《败方 MVP🤣。这样 KDA 是很高的,系统给你匹配的对手很强,队友很弱,想要躺赢,那是不可能的呀。所以遇到诸葛亮,是多么对么多么的不容易。求带飞🤣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