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类的本性从根本上说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一部反潮流的大历史著作,在容易绝望的年代召唤希望。

内容简介

试着想象一下,有一架飞机失事紧急降落,着陆后断成了三截。机舱里浓烟滚滚,飞机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必须离开这里。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在A星球上,乘客们纷纷询问邻座的人有没有受伤。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第壹时间被救出了飞机。人们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去救助他人,哪怕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人。

在B星球上,大家为了自身安全各自匆忙逃离。于是恐慌爆发,出现了推搡和踩踏现象。一些儿童、老人和残疾人被踩在了脚下。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今天生活在哪个星球上?

在《人类的善意》中,鲁特格尔·布雷格曼告诉我们,大约有97%的人认为我们生活在B星球上,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生活在A星球上。

如果说有一种信念将左派和右派、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古代思想家和现代思想家团结在一起,那就是人性本恶这一心知肚明的假设。这个概念驱动着报纸头条,指引着塑造我们生活的法则。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从弗洛伊德到平克,这种信仰的根源深深扎根于西方思想中。我们被教导说,人类天生自私,主要受私利支配。

但如果这不是真的呢?布雷格曼为过去20万年的人类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旨在证明我们天生良善,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竞争,更倾向于信任而不是不信任。事实上,这种本能有着坚实的进化基础,可以追溯到智人的起源。

从现实的蝇王到战争后的团结,从津巴多的监狱实验到曼德拉孪生兄弟的故事,布雷格曼向我们展示了相信人类慷慨与合作的现实,慷慨与合作对社会运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我们把人想得更坏的时候,政治和经济似乎也会变得更坏。但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的善良和利他主义的现实,它将成为实现社会真正变革的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词
  • 测一测 你对人性了解多少
  • 推荐序一 绝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都是相当正派的吗
  • 推荐序二 自然主义人性研究展示了惊人事实但道路漫长
  • 推荐序三 承认善有多难
  • 导论 人类共有的特质
  • 第1章 新现实主义
  • 一种激进的思想
  • 安慰剂效应
  • 为什么会相信人性本恶
  • 新现实主义登场了
  • 第2章 真实的“蝇王”
  • 蝇王
  • 寻找真实的“蝇王”
  • 彼得船长的发现
  • 6个男孩的荒岛求生
  • 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 PART1 远离自然状态的文明时代
  • 第3章 友好与合作
  • 人类真的那么聪明吗
  • 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 稚人的登场
  • 友好的银狐
  • 是什么让人类如此独一无二
  • 第4章 不曾开枪的士兵
  • 房间里的大象
  • 高贵的野蛮人
  • 不曾开枪的士兵
  • 好战并不是我们的天性
  • 第5章 文明的诅咒
  • 狩猎采集者的生活
  • 统治者的权力
  • 利维坦
  • 国家诞生了
  • 文明与野蛮
  • 文明的诅咒
  • 第6章 复活节岛之谜
  • 神秘的复活节岛
  • 复活节岛的悲剧
  • 并不悲剧的复活节岛
  • 来自欧洲的船只
  • 希望的源泉
  • PART2 社会学实验背后的故事
  • 第7章 津巴多的监狱实验
  • 臭名昭著的监狱实验
  • 罗伯斯山洞实验
  • 被误解的孩子们
  • 人性还是骗局
  • 另一个监狱实验
  • 第8章 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
  • 平庸之恶
  • 被导演的实验
  • 一场闹剧
  • 为什么我们总是相信人性本恶
  • 暗黑之海中的灯塔
  • 第9章 凯瑟琳·苏珊·吉诺维斯之死
  • 我们不知道
  • 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 旁观者效应
  • 90%
  • 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拥有彼此
  • PART3 为什么好人会变坏
  • 第10章 同理心为什么使人盲目
  • 士兵为何而战
  • 天生的部落主义倾向
  • 同理心的两面
  • 为什么好人会变坏
  • 第11章 权力是如何腐化的
  • 马基雅维利的哲学
  • 权力的悖论
  • 寡头政治的铁律
  • 第12章 启蒙运动错了吗
  • 解除文明的诅咒
  • 自私的人性
  • PART4 新现实主义
  • 怀疑的意愿
  •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戈莱姆效应
  • 相信的意愿
  • 第13章 内在动机的力量
  • 新现实主义倡导者
  • 激励与管理
  • 内在驱动力
  • 管理的简单与复杂
  • 自我激励
  • 第14章 游戏的人
  • 不再游戏的孩子
  • 消失的游戏文化
  • “垃圾”游乐场
  • 归来吧,久违的“游戏的人”时代
  • 第15章 民主的样子
  • 真正的民主
  • 参与式民主
  • 共享
  • 解救公地悲剧
  • 公地的未来
  • 一条全新的路
  • PART5 对抗仇恨的最佳武器
  • 第16章 反恐中的非互补行为
  • 挪威的哈尔登监狱
  • 监狱的样子
  • 破窗理论的作用
  • 送上另一边脸
  • 人性化管理下的监狱
  • 第17章 消除仇恨、不公正和偏见最好的方法
  • 两兄弟的故事
  • 接触理论的作用
  • 南非历史性的时刻
  • 曼德拉的超能力
  • 消除偏见
  • 第18章 当士兵们走出战壕
  • 不能重回战壕
  • 负向的宣传
  • 哥伦比亚的和平进程
  • 给予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 结语 赖以生存的10大准则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善恶,永恒的话题

    “生活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一课是,你应该努力去寻找人性中善良和积极的东西。” 这是一本有争议的书,34 岁的作者布雷格曼被称为 “荷兰的新思想神童”,作者通过本书表达了非主流核心观点,“绝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实际上都是十分正派的”。这本书的争议本身就让相信人性善良的人不愉快,当我们的科技和文明已经如此发达;“人性本善” 这个命题,还需要用大量的证据来大写特写,难道不是 “天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流” 吗?所以,“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的争议有时被搁置,但从未有结论。🔥被挑战的证据 “科尔皮告诉记者,他们的整个崩溃过程都是假装的 —— 从头到尾都是假的。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秘密。” (注:科尔皮是监狱实验中一名扮演囚犯的学生,因为情绪崩溃而出现在本次实验的记录片中)虚构作品《蝇王》告诉我们,未经世事的少年在绝境中依然选择相互欺骗和压迫;津巴多的监狱实验告诉我们,从学生到恶魔不过只需要角色、制服和一个糟糕的环境;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试图证明在外界的要求下,人们对于命令的服从会对同类的苦痛无动于衷…… 作者用详实的调研和事实,对以上这些用来证明人性本恶的作品和实验提出了严肃的质疑;仅仅是书中的这些内容,都值得我们去阅读。毕竟那些案例在各种作品甚至论文中广为流传和被引用。如果证据都经不起推敲,那就让我们忘记那些令人不快的结论。🌈战场上的圣诞节格雷厄姆・威廉姆斯(GrahamWilliams)后来回忆道,“两个敌对国家的士兵在战争间隙一起唱起了同一首颂歌。”1914 年的平安夜,在德国和英国士兵对峙的前线,德国人先唱起了圣诞歌,而后是不敢沉默的英国人唱起了另一首;最后大家用拉丁语共同完成了一首《普天同庆》。再后来,两国士兵们跑出战壕,相互交换了圣诞礼物,甚至完成了几场足球比赛。这是真实的历史,即使是战争和死亡的威胁,也不能让人们忘记对于美好的憧憬,和对同类自然而然的信任与好感。“一名英国士兵被一群德国士兵簇拥着来到了德军后方的一个酒窖,在那里,他和一名巴伐利亚士兵打开了一瓶 1909 年的凯歌香槟(Veuve Clicquot)。两人交换了地址,并约定战争结束后双方一定要在伦敦或慕尼黑见上一面。” 类似这样的史实还有很多,书中的案例丰富且视角独特。🍀鸡汤或真理 “人类几千年来一直都在错误的自我形象的指引下前行。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是禽兽,甚至还要更坏。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文明只是一层极其脆弱的外壳,哪怕是一丁点儿挑衅也会把它撕裂。现在我们知道,这种人类观和对历史的看法,都是完全不现实的。” 作者的观点非常清晰,我们对于自身的怀疑,可能建立在一些错误的假设和基础之上,我们该回归理性的现实。人性本善,不该被怀疑。作者给了读者十条准则,帮我们在这个不缺少善意的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和彼此相处。遗憾的是,为本书作序的陈嘉映教授说,“我对布雷格曼的结论大多存疑。” 这些准则充其量可能只是一碗鸡汤,“可我还是不相信任何人能够发明出消除仇恨、不公正和偏见最好的办法。” 所以,读这本书,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我不反对陈教授的说法,但是我仍然相信人性中的善意。必须承认,这个世界还在不断发生令我们不快的事实,国家与国家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矛盾和冲突从未停止。不由得再次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动心 忍性

      看第一章,头脑里一直在反对作者。确实我们对人性都是失望的,所以作者要说人善人慈,内心就会不断 diss: 你说这些有点无聊,人善又能怎样?每天还是有那么多恶事发生。每次有人在说 “你要对人性多一点认识”,那意思都是人性复杂幽暗,你别太单纯了,“人善被人欺”,已经说出了人类长久以来的集体认识。所以带着这种基本认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敌意,做人行事确实很危险。还有一点,让我也不断抗拒的是,会想到老子的《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善无恶,我同意,大自然有何善恶?之所以我们对恶人恶事反应强烈,是因为那些人和事让我们不舒服,不接纳,格外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像只有不寻常的事才会上新闻一样,但一切如常的大背景却容易被我们忽略。知道这个道理,也就多少能慢慢发现,人生只道是平常。而且尽管一边读一边带着抵触和抗拒,也不得不承认,“人慈” 的观念还是慢慢在植入体内,多少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比如,看到新闻里的恶人恶事,可能第一反应是嫉恶如仇,对人类人性感到绝望,又一想,那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也算生出慈悲来。我还是有个观点,这世上的一切恶人恶事都是整个社会产生的,人类共谋的结果,不过落在他身上,让我们看见。还有一个变化,遇人遇事,不会简单粗暴地说一句 “人就是这样”,带着那种鄙夷厌恶,《人慈》还是能稀释、消解掉这股能量,让它消散。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回头再咀嚼这四句话,太有味道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多数人都是正派的👍

        我乐意看到这样的观点。歌颂人类的善良本就是一件需要每个人去做的事情,因为 “自证预言”,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丑陋的世界里。至少每个人都应该选择首先相信他人一次,这才是最佳的 "一报还一报策略"。但是我发现此书的翻译并不完整全面。比如在讨论士兵为何而战时,此中文版省略了二战双方对士兵的爱国,忠诚,团结,牺牲和同志友谊的大肆政治宣传的作用,以及恐怖分子易被组织左右思想,为家友而战的弱点。总之,这些高大尚的词藻成了国家和组织用来忽悠个人的工具。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