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5千字
字数
202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燃料是人类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改造自然的利器,人类社会演进实际由燃料变革所促成。
内容简介
燃料危机与燃料革命塑造了古代华北的社会与生态,而古代华北的社会与生态变化也限定了燃料变革的方向。
本书采用环境史的理念与方法,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华北地区围绕燃料问题展开的人与自然交互作用及彼此因应的故事,梳理古代华北燃料匮乏局面形成与燃料变革发生的大致脉络,同时窥探人们围绕燃料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行动。
本书致力于构建全新的燃料史话语体系与阐释模式,彰显环境史能源取向的重要学术价值,丰富燃料变革的内涵。我们希望以本书为基础,在不远的将来将研究推展到其他区域的燃料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华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丛书》总序
- 绪论
-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预期目标
- 一 从火的历史到燃料史
- 二 预期目标
- 第二节 中国燃料史研究现状评述
- 一 较大区域燃料问题研究
- 二 特定区域燃料问题研究
- 三 对特定燃料的研究
- 四 历史地理与森林史的相关研究
- 五 对炊具与取暖设备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难点和我们的新努力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架构
- 第五节 史料概述
- 第一章古代燃料构成及其传统文化意蕴
- 第一节 燃料的若干基本问题
- 一 概念与内涵
- 二 燃料与人类社会的演进
- 第二节 传统燃料的主要种类
- 一 原生植物燃料
- 二 动物燃料
- 三 人工燃料
- 四 煤炭
- 第三节 燃料与传统文化
- 一 燃料有关之民间语言
- 二 燃料与岁时节日
- 三 燃料与信仰及礼仪
- 第二章华北自然环境的特征与燃料格局
- 第一节 地貌概况
- 一 地貌概况
- 二 分区简介
- 第二节 植被类型、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 一 植被区划与植被水平分布
- 二 植被的垂直分布
- 三 植被状况对燃料利用方式的影响
- 第三节 气候特征及其对燃料的影响
- 一 气候概况
- 二 气候与燃料的地区差异分析
- 三 气候变化的影响
- 第四节 区内各地燃料资源的差异
- 一 燃料蕴藏量与人口分布的倒置结构
- 二 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
- 第三章古代华北燃料消耗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政府的一般性消耗
- 一 宫廷的燃料消耗
- 二 祭祀礼仪方面的燃料消耗
- 三 特定部门的燃料消耗情形——以明代工部下属机构为例
- 四 官员薪俸中的燃料发放
- 第二节 普通家庭的燃料消耗情况
- 一 生活中的燃料利用情形
- 二 个体一生中的燃料消耗情况
- 三 普通家庭的燃料需求量分析
- 第三节 军队的燃料消耗
- 一 华北驻军与其对燃料状况的影响
- 二 军队的薪柴樵采流程及人们对军队薪柴供应的重视
- 三 烽火台用薪柴情形
- 四 守城照明需求
- 五 火药需求
- 第四章古代华北燃料危机的发生和逐渐加剧
- 第一节 华北区域人口变化与燃料消耗状况
- 一 战国以降华北人口的发展概况
- 二 生活用薪柴量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 第二节 明代以前的燃料状况
- 一 宋以前逐步紧张的燃料资源状况
- 二 宋元时期燃料危机的爆发及其原因
-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燃料危机
- 一 明代燃料危机的深化
- 二 清代的燃料状况
- 第五章生物燃料消耗与草木植被的变迁
- 第一节 远古至明清华北地区植被的变化概况
- 一 华北森林植被变迁概述
- 二 耕地拓展与野生蒿莱的减少
- 三 湿生植被的变化
- 第二节 薪柴采集对植被的影响
- 一 薪柴采集对森林的影响
- 二 薪柴采集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 第三节 特定燃料利用及其环境效应——以木炭为中心
- 一 古人用炭情况简述
- 二 华北木炭用量分析——以明代为中心
- 第六章燃料危机与高能耗手工业的渐衰
- 第一节 三大手工业的高能耗特征
- 一 冶铁业中的燃料消耗
- 二 陶瓷砖瓦业的燃料消耗
- 三 丝织业中的燃料消耗
- 第二节 燃料危机与华北手工业的兴衰节点
- 一 冶铁业的盛衰
- 二 陶瓷业的盛衰
- 三 丝织业的盛衰
- 第三节 燃料危机与华北手工业的没落
- 一 燃料危机与近世冶铁业的发展
- 二 燃料危机与近世华北陶瓷业的没落
- 三 燃料危机与近世蚕桑丝织业的没落
- 第七章燃料危机与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
- 第一节 燃料与饮食习俗的变化
- 一 烹饪习惯变动的燃料驱动力
- 二 近世华北的若干饮食现象
- 第二节 取暖器具及其演变
- 一 兼具烹饪功能的取暖用具
- 二 专用的取暖用具
- 第三节 火炕的盛行
- 一 火炕的定义及其出现时间
- 二 火炕传入华北的过程
- 三 火炕的构造与类型
- 四 火炕在华北地区盛行的原因
- 五 生活情趣
- 第八章燃料革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
- 第一节 学术史及其评析
- 一 学术史梳理
- 二 燃料革命评析
- 第二节 用煤与社会经济发展
- 一 煤炭的价格优势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 二 衣食之源与闲散劳力的安置
- 三 准近代的经济模式
- 四 用煤与若干产业的发展
- 第三节 煤炭与政治
- 一 煤窑秩序与政局
- 二 煤炭供应与京师安危
- 第四节 煤炭推广之阻力
- 一 经济因素之影响
- 二 技术因素之影响
- 第九章燃料革命的生态效应
- 第一节 用煤的正面效应
- 一 森林植被压力的减轻
- 二 役畜饲养业的勉强维持
- 三 地力的保持
- 第二节 用煤的负面影响
- 一 煤炭采空对居室的影响
- 二 煤炭开发与水源枯竭
- 三 采煤与矿区植被的破坏
- 四 用煤与地表土层之破坏
- 五 用煤与居住环境之恶化
- 第三节 化石能源忧思
- 一 化石能源与薪柴燃烧效率之比较
- 二 近现代化石能源利用模式之反思
- 三 后化石能源时代的能源忧思
- 结语
- 一 日趋紧张的燃料供应状况与社会变化
- 二 燃料危机与生态变化
- 三 燃料危机的社会应对
- 附录
- 一 附表
- 二 史料
- 参考文献
- 一 古典文献
- 二 今人论著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