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著名音乐家杨燕迪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

内容简介

说起来,歌剧这种体裁从一开始,就是个误会。四百年前,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风早已在欧洲大地席卷而过,文学、美术中早已硕果累累。直到这时音乐似乎才如梦方醒,欲与姊妹艺术一争高下,也想恢复失地,再创曾有过的希腊式辉煌。一群文人智士,自愿聚集在佛罗伦萨贵族巴尔迪家中,商讨复兴古希腊戏剧的宏图大业。

目录

  • 版权信息
  • 歌剧的误会
  • 走进歌剧
  • 女仆作贵妇(上)——漫议歌剧中的音乐
  • 女仆作贵妇(下)——漫议歌剧中的音乐
  • 达尔豪斯的歌剧观
  • 歌剧的基本问题与蒙特威尔第的实践
  • 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 ——《费加罗的婚姻》的人文/音乐解读
  • 启蒙和觉醒——莫扎特《魔笛》的人文内涵
  • 威尔第百年祭
  • 威尔第的政治情怀——评歌剧《阿蒂拉》
  • 以声音承载人性——评周小燕歌剧中心的新版《弄臣》
  • 解读《茶花女》:现实主义和心理洞察
  • 茶花女的爱和怨
  • 以音乐透析政治——上海大剧院的音乐会歌剧《唐·卡洛斯》观后
  • 《阿依达》:威尔第的东方色彩“大歌剧”
  • 责任与人性的冲突——写在《阿依达》中国首演之际
  • 漂泊与拯救
  • 灵肉之争——谈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
  • 瓦格纳的叔本华
  • 《莱茵的黄金》:瓦格纳乐剧的滥觞
  • 《指环》断想
  • 瓦格纳《指环》的当代意蕴
  • 瓦格纳的魔力
  • 歌剧《浮士德》:背景、诠释与评价
  • 悲歌经典莎翁情——写在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沪首演之际
  • 《卡门》新解
  • 爱无定律
  • 歌剧《黑桃皇后》的三重世界
  • 色调与象征的杰作——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观后
  • 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歌剧《波西米亚人》观后
  • 话说《图兰朵》与普契尼
  • 试解《图兰朵》之谜
  • 音乐在每扇门开启时都有色彩变化——谈巴托克的歌剧《蓝胡子的城堡》
  • 贝尔格的歌剧:无理性与理性的悖论结合
  • 怪诞讽刺的库特·魏尔歌剧
  • 普朗克歌剧概观
  • 《魅影》之魅
  • “问君能有几多愁”——评歌剧《一江春水》
  • 学院派的抗战情——评音乐剧《海上·音》
  • 歌剧在中国:发展与问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艺术的“晚进生”——音乐

    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文艺领域的 “晚进生”,比如五六百年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风在欧洲大地吹拂而过,文学、美术领域中的彼得拉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早已硕果累累。但直到这时音乐似乎才如梦方醒,欲与姊妹艺术一争高下,我们能想到的最早的文艺复兴的音乐类型,比如牧歌,都已经是一两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案,音乐的 “晚进” 其实是常态。一次新的变革,最早会萌动于经济社会或技术能源领域,随后才是文艺领域,而在文艺的各个门类中,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嗅觉是最敏锐的,而文学家对于新生现象与潮流做出的具象反馈,就表现为散文、诗歌,甚至小说等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承继了 “追求人的本性”“肯定人的欲望” 的理念,怎么表达呢?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家找到了绝佳的模板,那就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多为这些具体可见的成果。
     
    对于音乐创作来说,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本就在这个 “传感链条” 中处于末端,再加上古希腊时期还没有留声机,也没有记谱法,后世的人们对于一千多年前的人们怎么唱歌,唱什么歌,几乎处于一种只能依靠文学剧本进行想象的状态,摆脱教会音乐进行创作就必然是一件另制炉灶、白手起家的事情。一件像样的音乐作品能流传下去,自然需要数十年,上百年的积淀,所以,音乐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 “晚进”。
     
    歌剧艺术就诞生在这个时候,当时的文人音乐家任凭着一股热忱和冲动,声称音乐应该像在古希腊悲剧中一样,必须走上舞台,直接参与戏剧的紧张冲突,以自然的人声吟唱唤起观众的强烈感情。只有这样做,才算忠实继承和复兴古希腊悲剧的精神。这批音乐家以为,他们脑子里所想象到的这种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是古希腊悲剧的再造,但不承想,结果却促成了一个崭新艺术品种 ——“歌剧”—— 的诞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现在,大家往往把去大剧院听一部歌剧,当作有品位的高雅的 “贵族” 举动,其实这也是歌剧艺术的初衷,不过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越来越多的有钱商人和中产阶级也附庸风雅,趋之若鹜。1637 年威尼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家公众歌剧院,自那以后,只要肯掏钱,谁都可以去歌剧院过把贵族瘾。艺术走向平民,当然是件好事。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看歌剧的人越来越多,歌剧剧目的音乐质量和艺术品位也就大打折扣。买票看戏的人多,供不应求,创作自然粗制滥造。写作快手几个星期出一部歌剧,这并非天方夜谭,也不是什么天才,而是艺术要求较低,熟练的匠人都能一挥而就。当时没有保留剧目的习惯,看戏都是看新鲜,演几遍就完,过后再看新的。像我们现在这样,一部威尔第的《茶花女》在外国演、中国演,翻来覆去看一辈子,要在当时,准当笑话。


    所以,流传至今的很多歌剧的情节都是简单甚至是俗套的,而且,比较成功的歌剧作品大多为意大利歌剧,或法国、德奥歌剧,虽面对着显然的语言障碍,但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涌向歌剧院,可见他们并不是在 “看剧” 也不是在 “听歌”,而是在 “听旋律”,直白点讲,就是听那几段有名的咏叹调。opera 这个词已经在数百年间,逐渐失去了 “以音乐作为手段的戏剧”(dramma per musica)的特征,而这正是格鲁克、莫扎特、威尔第等伟大人物的歌剧理想。相反 musical(音乐剧)这种在上世纪在美国兴起的轻型小歌剧,既有歌唱又有舞美,还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更符合剧中人设的外形长相(而不是歌剧演员那样无一例外的大胖子)更有资格被称作 opera
     
    这样的 “误会” 还有很多,要了解歌剧的真面目,快去翻书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歌剧的通俗读本,且有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