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杨燕迪对音乐学理的漫谈。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

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

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何谓“懂”音乐?(上)
  • 何谓“懂”音乐?(下)
  • 听乐与读乐
  • 倾听心声——谈音乐鉴赏
  • 听乐之道
  • 奏乐之乐
  • 演释不是临摹
  • 演奏是一种发现
  • 听昆德拉谈乐(上)
  • 听昆德拉谈乐(下)
  • 阅读马勒——兼谈作曲家传记的功能和意义
  •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汉译本出版前后
  • 达尔豪斯的著述作风
  • 感谢经典
  • 引入音乐西学之意义
  • 读彼得·基维
  • 文人与乐人的对谈
  • 领受古典恩泽——评《环球经典名曲导读》
  • 偏激的洞见
  • 诊断音乐:病理与处方
  • 学术型的普及书——读《剑桥插图音乐指南》
  • 翻译的硬伤——评勋伯格《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中译本
  • 凡人贝多芬
  • 奇人奇书——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中译者序
  • 古典式平衡
  • 怀念温先生
  • 独一无二的音乐心路——读《朱践耳创作回忆录》
  • 时代与个体:琴声中的二部复调
  • 音乐学愿景
  • 二十世纪音乐学大家
  • “五四后”的乐坛耆宿——送钱仁康师
  • “音乐界的钱锺书”——记查尔斯·罗森
  • “门外”的“内行”
  • 听Plantinga教授讲学有感
  • 通过“经典”达至“教化”
  • 研究生培养思考点滴
  • 艺术升格后的喜与忧
  • 中国音乐评论现况判断
  • 展望理想的“音乐学生态”
  • 竞技的艺术性与艺术的竞技性
  • 价值论随想
  • 艺术是什么?
  • 谈人之“三性”
  • “美学”不等于“审美”
  • 经典永驻
  • 唢呐班及其代表的乡村秩序困境是留给时代的质问——影片《百鸟朝凤》观后谈
  • 用音乐的眼光看画——《俞中保画册》序
  • 音乐作为人文
  • 世纪末的音乐沉思
  • 中西音乐的文化角色刍议
  • 作曲家的自我意识
  • “乐”是不是“音乐”?
  • 音乐的质量判断
  • 风格不仅是形式特征
  • “Empfindung”≈“awareness”
  • 无言的恳谈——漫话室内乐
  • 严肃音乐中的幽默
  • 造访现代音乐
  • 评判音乐
  • 关于音乐评论
  • 音乐的现实生态与我们应有的抵抗
  • 德奥音乐的诗哲性
  • 莎士比亚的音乐辐射
  • 创新的艺术策略
  • “误入”音乐
  • 忆钱仁康先生二三事
  • 受业谭师记
  • 春天的故事
  • 文汇音乐缘
  • 以文载乐——贺“笔会”创刊七十周年
  • 切入肌肤“铅笔头”
  • “专业乐迷”自白录
  • 音乐讲解:个性比喻与技术观察
  • 学术的生命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本让音乐为你“赋能”的好书

    很多人都讲 “我喜欢音乐,但是我不懂”,还会问 “怎么才能听懂音乐呢?”。对于这样的朋友,这本 “漫谈” 随笔《何谓懂音乐》很值得一读。


    先介绍一下作者,本书作者杨燕迪教授是当今中国最权威的音乐评论家,早在九十年代就享受 “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还是国家 “万人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所以,他给中国人讲音乐,是最合适的。
    不过,你不需要担心这本书会因为出自学院派教授之手而晦涩难啃,相反,这本书读起来最大的特点就像在跟贝多芬、德彪西、马勒等一众音乐大家闲聊一样。既然是闲聊,所谈的主题就不会像教科书编排的线索一样不蔓不枝,而是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和宏大的视野,让读者不会产生被绑缚住推着向前走的感觉。行文风格也一反美学类书籍的行文风格,多使用短句,并配合具体事例给读者讲解,比如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根本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贝多芬晚年的《大赋格》“极其难听”?为什么说拉赫玛尼诺夫是个 “死硬死硬的保守派”?为什么德彪西放弃西方主流传统,转向东方和神秘主义寻找灵感?什么是勋伯格口中的 “德奥音乐的宿命”?怎样才能 “懂音乐”?如何享受 “懂之美”?等等。
    任何理论都是具体的抽象化,同样,音乐理论也是源于生活实践的。所以,如果你读这本书,你或许还会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那就是找到你 “生活的韵律”,引导你去思考音乐和生活是什么关系?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什么样的不同暗示,进而对人的习惯、性格命运产生什么影响?最终让音乐为自己 “赋能”。
    根据 2017 年《何谓懂音乐》这本书在国家图书馆的被借阅数据,其多元受众群体与超高的借阅量,与其 “音乐评论”“美学” 这样古板深奥的标签类目看起来十分地格格不入,足见这本书不一般!那么,想 “听懂音乐”,让音乐为自己 “赋能” 的读者赶快去一饱眼福吧~
     
    对音乐和美术艺术感兴趣朋友,也可以订阅严公子(严伯钧)的《西方艺术课》,为你迅速补上艺术修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杨先生对音乐的态度专业,谦虚且不做作,这本书里不仅记录了他对一些音乐相关问题的想法,更让我顺藤摸瓜,找到其他许多音乐著作,幸甚至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討論音樂的虛實

        一系列的音樂文章,言之有物,同好多光是表達自我音樂感受,『呀呀呀』的那種,很不一樣。提出 “何謂懂音樂?” 這種燒腦問題,講的非常好。類似無論多厲害醫學大佬,電腦大佬,都不可能無所不知,巴洛克、古典、浪漫主義,現代當代,是不同程度的認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