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渗透着作者对文学意蕴及文学的时代精神的探寻与追求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者近年学术研究成果的结集。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文学与文化批评类,是作者在全球化时代,面对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和文坛出现的各种思潮做出的理性思考和探究;第二编为中外作家作品研究,是作者在文学课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学问题的研究心得;第三编为书评与影视评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文学创新与世界眼光(代序)
  • (一)文学与文化批评
  • 文学:人类精神的希望
  • 文学需要理想主义
  • 文学应抒写健康的情感
  • 文学要善于发现时代的诗意
  • 文学写作要有精神追求
  • 文学写作就是坚守精神的家园
  • 文学精神的丧失损害文学品格
  • 文学写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 文学的发展需要健康心态
  • 文艺学应有中国立场
  • 学者不能甘作西方思想解说员
  • 文艺学应当学以致用
  • 文艺学要有中国话语
  • 女性写作应该与时代共振
  • 从《诗经》走来
  • 从冰心到铁凝
  • 从时代汲取精神能量
  • 文学不能没有崇高
  • 诗歌需要思想和情感
  • 文艺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
  • 文学不能忘记生活
  • 生活永远是作家最宝贵的财富
  • 文学:逃离还是回归本位
  • 从“文学革命”到“文学边缘化”
  • 文学不能自我式微
  • 文学与城市化
  • 文学的繁荣自古就和城市文明密不可分
  • 现代文学大家对城市文明有过生动的表现
  •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应该对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作出反应
  • 期待陕西文学再出精品
  • 时代巨变呼唤文学再出精品
  • 文学应善于把握时代巨变
  • 作家要用杰出的才华表现时代巨变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 学术研究与文化情怀
  • (二)中外作家作品研究
  • 《诗经》叠音词与主体情感表现
  • 一 《诗经》叠音词的大致分类
  • 二 《诗经》叠音词对主体情感表达的作用
  • 三 《诗经》大量使用叠音词的缘由
  • 《诗经》“二南”主旨考辨
  • 一 “周南”主旨:婚嫁、家庭与宗族繁衍
  • 二 “召南”的主旨:婚嫁、教育与社会治理
  • 《诗经·蒹葭》主旨的心理学解析
  • 古代诗文中的方位观念
  • “东”与尊贵
  • “南”与王位及人寿
  • “西”与成熟及衰落
  • “北”与败亡及不祥
  • “中”与皇权及其他
  • 孟浩然的“愁情”诗
  • 李白咏物诗中的人格意象描写
  • 一 以“松桂”为意象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
  • 二 以“鸾凤”为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凌云之志
  • 三 以“桃李”为意象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
  • 李白诗歌中的黄河、长江意象
  • 一 雄浑、奔放、壮阔的黄河意象
  • 二 空远、清秀、幽静的长江意象
  • 三 黄河、长江意象所代表的自然物貌和南北文化特征
  • 杜甫与屈原简论
  • 杜甫诗歌的人类文化价值
  • 一 真挚的爱国爱民情感和强烈的时代忧患意识
  • 二 孜孜不倦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
  • 三 蔑视权贵的批判精神和同情弱小的人道品格
  • 四 热爱祖国河山的爱美情怀和珍重人间友情的亲善品德
  • 宋代文人的自然情结
  •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的几种形式
  • 李清照词的白描手法
  • 一 李清照词对白描手法的运用
  • 二 李清照词白描手法的特点与艺术效果
  • 三 白描手法与李清照的词论主张
  •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时代精神要义
  • 古典诗文艺术谈
  • 《论语》的语言艺术
  • 《殽之战》的叙事艺术
  • 《凉州词》的讽喻艺术
  • 《送元二使安西》的衬托艺术
  • 《小石潭记》的遣词艺术
  • 《如梦令》的构思艺术
  • 《西江月》的写景艺术
  • 《满井游记》的写景艺术
  • 《阎典史传》的人物刻画艺术
  • 《为学》的说理艺术
  • 《少年中国说》的论说艺术
  • 《鲁迅日记》里的日本医务人员考略
  • 一 北京时期(1912.5—1926.8)
  • 二 上海时期(1927.10—1936.10)
  • 《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 一 藤野严九郎的家世
  • 二 藤野严九郎所受教育及职业
  • 三 藤野严九郎的家庭及乡村医生生活
  • 四 藤野严九郎的后代及其所受教育
  • 柳青的小说处女作《待车》
  • 纪弦的四首思乡诗
  • 《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诗性阐释
  • 一 《神曲》创作缘由的再考察
  • 二 《神曲》对基督精神的自我阐释
  • 三 《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诗性传播
  • 《唐璜》的讽刺力量
  • 青年歌德的爱情诗
  • 英格博格·巴赫曼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 一 国内对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介绍和研究
  • 二 国内对英格博格·巴赫曼作品的研究
  • 三 高校学位论文对巴赫曼的关注
  • 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
  • 一 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诗性批判
  • 二 对人类尊严生活的渴望
  • 三 结语
  • 巴赫曼对西方社会的理性思考及批判
  • 一 巴赫曼对西方现代社会的理性思考
  • 二 巴赫曼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诗性批判
  • 三 巴赫曼的文学思想及创作风格
  • 文学:人生困惑和苦痛的阐释者
  • (三)书评及影视评论
  • 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
  • 体悟灵性 阐发哲理
  • 诗书画雅集 心意物并称
  • 一部厚重的陶学新著
  • 一 用力至深,包举甚全
  • 二 思路泉涌,新见迭出
  • 三 长于梳理,重点突出
  • 四 论诗论艺,别出心裁
  • 民族脊梁的深情礼赞
  • 民族脊梁人物的群像塑造
  • 史诗气派和历史纪实的有力结合
  • 对比的力量和细节的美感
  • 时代变革背景下人性善恶的殊死搏斗
  • 影视艺术要敢于反映社会现实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 影视艺术反映现实要有思想内涵和底蕴
  • 影视艺术要靠鲜活的人物形象来赢得观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