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1千字
字数
201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蒋方舟二十岁后,首度杂文结集,写作生涯的成人礼。
内容简介
本书是蒋方舟二十岁后,首度杂文结集。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描画身旁被绑架的一代群像,重寻写作的意义。2008年秋天,作者进入清华大学就读,2012年毕业,受聘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回首过往五年,课业之外,作者亦经常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及多种社会活动,生活不可谓不丰富不精彩。然而在忙碌与喧腾背后,作者却渐感迷失与困惑:参与的讨论越多,离真相仿佛越远;战斗檄文式的文章越写越多,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剑拔弩张的嘴脸。
书中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书中还特别收录获得“人民文学奖”的长文《审判童年》。在四万余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众议,纵横捭阖,重新审视与阐发涉及童年的若干命题,将戏谑的口吻与犀利的质问、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读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结舌,令人耳目一新。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故人无少年
-
被绑架的一代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
我为什么不敢“留点余地”
-
三十未立,二十而蹲
-
那些参选人大代表的大学生
-
中产阶级的孩子
-
天才的出走
-
被绑架的盗火者
-
长安青年
-
想象的祖国
-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作家真正的恐惧,是被“国家”所魇住
-
文学中的乡土中国
-
中国作家梦魇
-
我们的谎言是纯净的
-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孤单做伴
-
达尔文改变中国
-
纸上的街道
-
前卫的民国
-
@张爱玲
-
将军白先勇
-
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
审判童年
-
第一章 家里的鬼影幢幢
-
一 手足
-
二 祖父祖母
-
三 母亲
-
四 父亲
-
第二章 我活在一个我不可能成为好孩子的世界里,而我也比我想象的更坏
-
一 保姆
-
二 幼儿园
-
代后记 写什么
展开全部
“当时代流淌过我,我仍是我。”
当时代流淌过我,我仍是我。当故乡离开了我,我仍是我。前半句来自方舟的公众号,后半句是正在他乡生活的我加的。这本书当然不是第一次看,因为和方舟同年同乡的缘故,她的书出了之后有注意到就会立刻去看。这本散文集里的《被绑架的一代》,可以说是回忆那个年代的抓手。其中北大的天才印象最是深刻,几乎是一开篇就立刻在脑子里复现了整个故事脉络。很喜欢方舟在这个故事后边引用的那段话,"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孽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有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 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好像她可以引用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文字一样。
蒋方舟告别年少时,送给自己的杂文集
写《东京一年》的读书感悟时,为了确认【得到】里蒋方舟的书不多,又搜索了一遍,结果意外的发现了这本《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当时就被书名吸引了。因为之前有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的一本自传就叫《我坦言,我历尽沧桑》很难讲出版社不是为了蹭这波热度,不过蒋方舟的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说来也奇怪,我读不进去这些知名作家的那些文学著作。但是像这些短篇合集啊、杂文选啊、日记体啊,我却读的津津有味。也许是八卦的本性使然,一窥这些文化名人的内心,乐此不疲。不过,虽然蒋方舟老师这本书还不足以和诺贝尔奖得主的著作抗衡,但是作为国人,从她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读出很多发人深省的内容的。比如,大学生认认真真竞选人大代表那节,我读起来颇有黑色幽默的感觉。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本身参选却倍受阻挠。当然还有那些被世俗打败的文学大家,那些愤世嫉俗的富二代,那些被深圳截流的少年科学家,那些肩负着学校使命却活的异常纠结的数学天才。蒋方舟老师的文字很美,说刻薄话却形同金句,思想前卫却逻辑清晰。但是最后讲家里的鬼影曈曈那一章我两倍速听居然也听了整整一个半点,对母亲、父亲、玩伴、奶娘等一众亲密家人的戏谑描述,真的是引起我阵阵的不适。整本书读下来,内心有一个感受,蒋方舟老师还是经历了一些沧桑的。我猜,这也是她想让我们这么想的吧。
蒋方舟的作品,一直都有看,这本的我从不曾历经沧桑,也是她自己本人的独白,北大才女出身的她,好像比同龄人更加有洞察力,一直很佩服这些有个性的作家,一如三毛,艺术作品有时候就像是出生婴儿,从构思到呈现到读者面前,这一步步的过程,有苦也有笑。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