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对性别议题的探讨,从文化叙事的角度揭示将女性排除在权力之外的深层文化结构。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其睿智的头脑和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

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媒体评价
  • 前 言
  • 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
  • 女性与权力
  • 后 记
  • 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
  • 致 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构性别化编码的权力架构

    每日一书:《女性与权力》。英国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选取了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 “厌女症” 背后的文化根基。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没有一席之地,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重构吗?“妇女选举权” 于 1792 年提出;1893 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妇女选举权的国家;1928 年,英国所有的妇女也有了平等的选举权;1979 年,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贯穿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尽管可能会对 “玻璃天花板” 这个比喻感到困惑,她也很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职业生涯中所抵达的位置越高,周围的女性面孔就越少。特拉马库斯当时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却会喝令佩涅罗珀这样一个精明练达的中年妇女噤声,这一幕颇有些荒诞之感。但它恰如其分地显示了早在西方文化最初的书写证据出现之时,女性的声音就被排除在了公共领域之外。不仅如此,在荷马的叙事里,一个男人成长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会掌控公共场合的言说,并阻止女性发声。公共言说是男性身份的一个定义性特征 - 如果不是唯一的定义性特征的话。或者我们可以引用在罗马广为人知的一句口号,说一个标准的精英男性公民是一个 vir bonus dicendi peritus,即 “擅于言辞的优秀的男子”。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公开发言的女人,按照定义,就已经不是个女人了。计较这些措辞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它们构成和强化了一种社会沿袭下来的思维模式,它消解女性话语中的权威、力量,甚至是幽默感。这种模式有效地将女性的位置再次放回到家庭领域之内。《她乡》的封面抓住了吉尔曼小说里那种奇异的乌托邦式幻想的氛围,以及其中的 20 世纪初特有的种族主义和优生学色彩。《吕西斯特拉忒》该剧是关于一次 “性罢工” 的故事,其背景并非想象出来的神话世界,而就是当时的古代雅典。在吕西斯特拉忒的带领下,雅典的妇女们试图通过拒绝与之同床的手段,来胁迫她们的丈夫结束与斯巴达旷日持久的战争。在全剧的大多数时间里,男人们的阴茎都显著处于勃起状态,这给他们造成极大的麻烦。最终,当他们胯下的累赘变得实在无法忍受时,男人们不得不屈服,于是就与斯巴达讲和了。令人惊异的是,即使到了今天,美杜莎的斩首仍然是与女性权力为敌者所选取的文化象征之一。安吉拉・默克尔的面容就被屡次置换到卡拉瓦乔画作的脸上。在一次较为愚蠢的此类攻击事件中,警察联合会主办杂志上的一篇专栏将当时任内政大臣一职的特雷莎・梅唤作 “梅登黑德的美杜莎”。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而改变架构本身就意味着以全然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权力;意味着将权力的定义与公共声望切割开来;意味着从协同运作(collaborative)的角度去思考,更多地去考虑追随者而非领袖的力量;意味着将权力当作一种属性,甚至是一个动词(to power),而非某人的私有财产。我所构想的权力的新定义,是一种 “产生效用”、为世界带来某种改变的能力,以及被认真对待的权利 — 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一个整体。很多女性所渴望拥有而不可得的,恰恰是这样一种权力。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女性主义者进不了“高端局”?

      这本书很适合和伍尔芙的那本《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放在一起看。它们都是两篇演讲的合集,内容也不长。伍尔夫主要从女性创作的角度展开,而这本书主要是从女性和权力的角度来展开的。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女性主义者都不谈政治?看完玛丽・比尔德的这本《女性与权力》,让我忽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我发现身边很多勇敢的姐妹,都在为女性发声。在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 “女性革命” 里面,大家首先革男朋友,革丈夫,再革父亲,再再往外延一点,甚至已经逐渐革到了职场,但至此,好像就打住了,很少有人会谈政治,谈政治中的女性权力…… 为什么呢?我在想,可能对我这样的普通女生来说,能够对我形成直接影响的圈子的边界,大概就到那了。政治…… 好像确实离我太远了。但比尔德在这本书里给了一个让我没想到的答案。那就是,政治权力这个东西,从一开始的定义和架构,就是把女人拒之门外的。


      权力被定义为一种性别身份的象征和宣告,它是专属于男人的活动和技能。这个东西,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的那个圈儿,男人们作为自己人可以自由出入,没有壁垒,但女人进不去。所以不是女人不想谈政治,而是不能谈,不敢谈,也谈不了。
      3000 年前,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英雄奥德修斯的儿子特拉马库斯对他妈说:“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里去…… 讲话是男人的事情…… 我掌握着整个家庭的权力。”3000 年后,女性谈论国家大事,仍然会有男人从鼻孔里喷气,说一句 “妇人之见!”2000 多年前,一个罗马的贞女被强暴,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她才被允许在公共场合得到一个说话的机会。2000 多年后,女性可以在公共场合发言,但大多也被锁(suǒ)定在 “女性议题” 这一个范畴内。1500 年前,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里,女主吕泰涅斯特拉统治了城邦,作者对她的评价是,“带有男子气概”“像男人一样思考”。1500 年后,希拉里・克林顿穿着男性化的裤装,用男人一样的修辞和低沉的声线,传达着自己参于政治游戏的决心和胆魄。比尔德从古希腊古罗马戏剧中的女人一直谈到当下美国议会大厅的女性政客。追溯了几千年的历史之后,发现,女性一直都是被排除在权力之外的,从古至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虽然这本书里说的都是西方国家的情况,但揭示的政治舞台上的女性困境是一样的。现在女性在不同的权力场域中,有了更多参与和发声,但真正的高端局 —— 也就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 “高端” 权力,还是一群男人在玩儿。所谓的 “高端” 权利,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一位女性议员可以成为平权大臣、教育大臣、卫生大臣,但迄今为止,英国还没有任何一位女性成为财政大臣。财政、军事这些相比于教育、卫生,就是传统意义上更 “高端” 的权力。现在女性政客的天花板几乎还触及不到那些权力领域。我很同意书里的一句话,说:对于一个强大的女人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文化没有提供任何范本。
      就算到现在,一提到政治家,大多数人脑子里呈现出来的都是男性的形象。很少有一个让我们仰望的女性政治家。这也是为什么我第一次看大法官金斯伯格的纪录片时,全程都有那种从毛孔里散发出热气的激动和震撼。只有更多的女性能够参与政治,才会有真正的女性范本,才会有更多的女性可以谈论政治权力。那这个问题有解决方案吗?有!很简单,既然说女性是在权力架构之外的,那把女性放进去,不就好了吗?就像把大象放入冰箱一样,开门,送进去。但问题在于,从来没有一台冰箱一开始的设计,是为了要去装一头大象。女性权力也是一样。就像比尔德所说: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如果我们认为女性并非完全在权力结构之内的话,那么需要被重新定义的当然是权力,而非女性。
      意思是说,大象无需重新定义,但需要重新定义冰箱,得重新设计一个能够装得下大象的冰箱。听起来很形象很简单。但真正落地到现实世界,我的信心和作者的一样:在乐观和听天由命的悲观之间,摇摆不定。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权是个什么权?

        在今天的语境中,“女权” 似乎代表了争议、口号与愤怒。它无法被直接定义,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每一次公共事件的讨论之中。
         
        在《女性与权力》一书中,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玛丽・比尔德从文化叙事的角度揭示了将女性排除在权力之外的深层文化结构,回溯了数千年来西方文化如何使女性在主动 / 被动的沉默中被削弱了话语的分量。
         
        在这本 “小黑书” 中,“权力”(power)不仅指代了那些勇敢的女性所发出的声音,也包括了去挑战和改变 “那些给了男人们托词以逃脱罪责的叙事的力量”。
         
        玛丽・比尔德通过将古希腊神话、网络暴力、现代政府选举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讲述了那些 “不假思索” 的定义中所隐藏的不平等现象。她指出,在习成的刻板印象下,我们往往无法在潜意识里快速将总统、教授、财政部官员等公共领域的重要职位与女性形象相匹配。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去形容有力量的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 —— 除了说她像个男人。
         
        正如《女性与权力》所写,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除非你改变架构本身。
         
        现代厌女症并非一蹴而就,男女平等的未来也并非一日便可到来。
         
        如何理解女性与权力的关系,如何在思索中重新定义权力本身,或许正是《女性与权力》这本书所承载的使命。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