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求新媒体时代公共舆论和意志形成的可能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哈贝马斯在1962年出版的成名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续篇。在该书中,哈贝马斯从社会史和概念史的角度定义了公共领域的概念,并认为公私划分是公共领域存在与运行的第一前提。

但公共领域从近代以来一直在衰退,新媒体的兴起是病源所在。电视和报纸的泛滥使得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型,公域和私域之间不再有明显划分。这在如今监护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一方面导致公共领域的包容性特征正在消失,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声音的日益不和谐以及挑战性话题和意见内容的复杂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媒体消费者利用数字平台,退回到志同道合者的屏蔽式回声室。

哈贝马斯详细论述了新媒体及其平台特性,它们正日益将传统大众媒体这一旧的结构转型的决定性驱动力推向后台。新的传播形式损害了政治公众的自我认知,导致了公共领域的新的结构转型,对民主进程和协商政治产生了严重影响,甚至对人类的未来世代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哈贝马斯给出的建议是通过完善法律来保持一个媒体结构,使公共领域具有包容性,并使公众舆论和意愿的形成具有协商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七星哲人文库 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列)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公共领域的新结构转型
  • 第二部分 协商民主 ——访谈
  • 第三部分 协商民主是什么意思? ——反对意见和误解
  • 从公共领域到数字界面:哈贝马斯与数字时代的公共领域转型 ——代译后记
  • 一、公共领域的历史构成
  • 二、数字媒体下的商谈伦理的境遇
  • 三、公共领域的衰落与数字界面的兴起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数字时代的公共领域变迁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发表 60 年后,这位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中坚人物九十多岁高龄的尤尔根・哈贝马斯再次带来了他的新作《公共领域的新结构转型》。哈贝马斯在书中首先回顾了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 —— 一个由私人自主组成、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并形成舆论的领域。他认为公私划分是公共领域存在与运行的第一前提。然而这一领域从近代以来一直在衰退,而新媒体的兴起则是病源所在。电视和报纸的泛滥使得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型,公域和私域之间不再有明显的划分。在当今监护制度缺失的情况下,这种变化导致公共领域的包容性特征正在消失,同时也使越来越多媒体消费者利用数字平台,退回到志同道合者的屏蔽式回声室。哈贝马斯详细论述了新媒体及其平台特性,这些算法驱动的平台如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 Twitter,其表现从来不是中立的。这些新媒体服从于资本获利指令的公司,它们的利润来源于数据的利用,为广告目的或其他方式作为商品出售这些数据。虽然传统媒体本身也是广告载体,但那种引发对 “监控资本主义” 批评的价值创造,是以商业上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的。这些信息随意地 “粘贴” 在其他服务上,使个性化的广告策略成为可能。而在本书第二部分,哈贝马斯则重点论述了协商民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挑战。虽然他注意到新媒体用户摆脱了单方面信息接收者的角色,同时成为了作者,但他也指出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性带来了专业性的降低。由于缺乏监管,加上新媒体依托服务于自身商业利益的平台等因素,哈贝马斯担心公共领域可能再次走向衰落。这种衰落对民主进程和协商政治产生了严重影响,甚至对人类的未来世代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哈贝马斯给出的建议是通过完善法律来保持一个媒体结构,使公共领域具有包容性,并使公众舆论和意愿的形成具有协商性。他强调道德、立法在新媒体时代的指导和监护作用,体现了一位政治哲学家、一位社会理论家的长远眼光和宏大格局。同时他也强调传统媒体编辑对于公共空间的把关作用 (虽然目前看来貌似也没啥用),以及在公共舆论和决策的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在目前缺少监督和监管的信息和流量社会里,无论对于社会舆论和共同信念的形成,还是对于个人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提升来说,一个有规则秩序、有责任担当的,基于商谈伦理和民主决策的公共领域,都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愿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