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指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系统中存在着四种形式的危机倾向。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技术的高速增长,管理和控制的过度强调,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危机,除各种形式的经济危机外,文化危机(包括人性的自由发展、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信任和参与动机等问题),以及行政系统的合理决策和有效协调等问题,是更严重的危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社会科学的危机概念
  • 第一章 系统与生活世界
  • 第二章 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三章 社会组织原则的解释
  • 1. 原始社会形态(Die vorhochkulturelle Gesellschaftsformation)
  • 2. 传统社会形态(Die traditionale Gesellschaftsformation)
  • 3. 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形态(Die liberalkapitalistische Gesellschaftsformation)
  • 第四章 系统危机
  • 第二部分 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倾向
  • 第一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叙述模式
  • 1. 经济系统(Das ökonomische System)
  • 2. 行政系统(Das administrative System)
  • 3. 合法性系统(Das legitimatorische System)
  • 4. 阶级结构(Klassenstruktur)
  • 第二章 晚期资本主义增长的后果问题
  • 1. 生态平衡(Die ökologische Balance)
  • 2. 人类学平衡(Die anthropologische Balance)
  • 3. 国际平衡(Die internationale Balance)
  • 第三章 危机倾向的分类
  • 1. 经济危机倾向(Ökonomische Krisentendenzen)
  • 2. 政治危机倾向(Politische Krisentendenzen)
  • 3. 社会文化危机倾向(Soziokulturelle Krisentendenzen)
  • 第四章 经济危机原理
  • 第五章 合理性危机原理
  • 第六章 合法化危机原理
  • 第七章 动机危机原理
  • 第八章 小结
  • 第三部分 论合法化问题的逻辑
  • 第一章 韦伯的合法化概念
  • 第二章 实践问题与真理的关系
  • 第三章 普遍利益的压制模式
  • 第四章 个体的终结?
  • 第五章 复杂性与民主
  • 第六章 对理性的偏爱
  • 人名对照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法兰克福学派经典著作

    这部著作从理论上说明了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的政治矛盾。该书开篇便指出,在后自由的积累体制中,国家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尽管在自由体制下,国家的主要职能是使私营市场经济合法化,压制对私营市场经济的反抗,但是现在国家还承担起了额外的危机管理职能。此外,国家还试图通过反周期支出的方式来缓和繁荣 - 萧条周期,例如,创建一个公共部门,以部分替代市场,以及通过总体国家(性质)的谈判来管理劳资关系。然而,即使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体制规避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趋势,它也没能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问题。它所做的反而是转移矛盾,将危机的中心从经济转移到国家,从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哈贝马斯采用有边界的领土国家的视角(并且有争议地忽略了全球维度),继而概述了战后体制所特有的具体的政治矛盾。一方面,国家承担了危机管理的任务,切实负担起了确保经济增长、相对合理分配、可接受的就业水平、工资 / 价格稳定、社会福利供给的责任 —— 过去认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最好留给市场来解决。作为结果,国家便使自身暴露于失败的可能性之中,或者甚至暴露于 —— 倘若国家政策打开了制度局限的缺口 —— 行政危机的前景之中。另一方面,国家现在需要来自民主公民的大量的合法性储备,因为责任的增加必然要以更多的公众支持为前提。然而,这个社会的基本阶级特征并没有改变,而且原则上可能经受不住强有力的民主审查。因此,国家也可能陷入合法性危机。为了避免后者,国家便会寻求一种特殊的政治支持:一种无意调查国家行为的真实目的或理由的被安抚的、消极的公民,同意积极的国家行为的普遍意愿。哈贝马斯的问题是:国家可以在不引发合法性危机的情况下 —— 不激活公民、不让其对利用公共权力来为私人利益服务的行为提出质疑 —— 为致力于维持阶级统治的扩大的行政职能争取到足够的公众支持吗?在哈贝马斯看来,答案取决于社会和道德心理。尽管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形式具有固有的合法性危机趋势,但合法性危机并非必然会发生。确切地说,当且仅当行政危机与动机危机同时发生时,才会出现合法性危机。在动机危机发生时,足够数量的公民将拒绝接受私有化、消费主义和职业主义导向,而接受这种导向是他们忠于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体制的基础。一旦公民摆脱使制度免受挑战的政治被动状态,他们就可能质疑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并要求废除阶级统治。在哈贝马斯看来,这种可能性反过来又取决于公民接受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制度秩序的规范正当性的社会化程度。只要有足够数量的公民坚持认为,应当证明或废除阶级统治的正当性,那么一场动机 - 合法性危机就是可能的。但是,如果这种取向逐渐被削弱或被破坏,那么即使一场全面爆发的行政危机,它也不会转化为合法性危机。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似乎已经具备了全面爆发合法性危机的条件。「青年学生」掀起了一波全球抗议浪潮,引领其他不满的阶层,摒弃个人消费主义的满足感(正是这种满足感,支撑着中心国家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由此产生的「动机危机」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的、迅速高涨的去合法性浪潮,这一浪潮似乎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政治危机;不是分配冲突,而是围绕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结构的边界斗争。然而,随之而来的转变并不是哈贝马斯或者他的新左派先锋所想要的转变。资本主义非但没有被取代,反而获得了新形式 —— 我们当今所处的新的全球化、金融化的形式。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