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3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知名历史作家郭建龙新作,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一本书写尽盛世王朝短短百余年的跌宕起落。
内容简介
元朝,这个统一了中国全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南北对峙与多政权并列割据局面的强大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一百余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本书试图从财政经济的角度给出一个解释。
本书从成吉思汗西征的财政影响说起。成吉思汗采取了军事掠夺制、达鲁花赤制度、投下制度等种种措施,利用商业精神建立了更庞大的世界性政权,为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商的王朝——元朝打下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基础。
到了忽必烈时期,因其大肆征战,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财政隐患和制度弊端。而之后皇帝更是像走马灯一样轮换,为元朝的结局埋下伏笔。除了元朝统治者在蒙汉文化之间游移不定,造成了社会分裂外,还有一大问题,更是让元朝命悬一线:南北的财政和政治失衡。
在元朝,北方受盘剥过重,已无力提供更多的财富;而作为王朝大部分税收来源地的南方,却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央政府的统治,由此导致的财政和政治困境注定了元朝的崩塌。最终,元朝在南方的反抗和北方的军阀化之下,迅速走向解体。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元朝也许短暂,但其巅峰与低谷背后的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重新看待元朝历史,一窥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财政暗线。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成吉思汗时代
-
第一章 以战养战
-
惩罚肇事者
-
中路大军的榜样
-
为什么南方屠杀更严重
-
第二章 成吉思汗的制度创新
-
先声夺人
-
成吉思汗革命
-
短暂的东进
-
第三章 西风压倒东风
-
骤然向西
-
贸易力量的制度化
-
用西方统治东方
-
第四章 窝阔台系:艰难维持的政权
-
不一样的合罕
-
成吉思汗死后的军事和政治
-
艰难的制度建设
-
古代中国北方的新型统治
-
窝阔台后期的政策
-
美酒战争现裂痕
-
贵由汗时期的分裂
-
第五章 蒙哥汗:蒙古的解体
-
第一次内争
-
瓜分中央直辖区
-
缺失的财政制度
-
第二部 大元制度的创立
-
第六章 忽必烈:汉化的奠基人
-
汉化王子
-
称帝后的中央制度建设
-
地方制度的探索
-
第七章 制度建设:从迅速铺开到钝化
-
三权分立与行省权力
-
灭宋时期的制度跟进
-
精密的机器
-
征服的遗产
-
第八章 元世祖后期的大倒退
-
不断进攻,却没有收获
-
阿合马的冒险史
-
敛财的尚书省
-
聚敛之臣的狂欢
-
第九章 忽必烈留下的财政体系
-
制度移植之困
-
户籍和土地
-
纸币:马可·波罗没有看到的一面
-
拼花式的税制
-
财政收入和俸禄
-
漕运和海运:南北失衡下的朝廷命脉
-
第三部 在蒙汉之间颠簸
-
第十章 铁穆耳的拨乱反正
-
尊儒与减税
-
止战与开战
-
妥协导致的财政失控
-
元成宗的整顿与早逝
-
第十一章 慷慨的大汗,失败的皇帝
-
影响中期政治的第一人
-
敢花钱的大汗
-
元武宗的敛财经
-
第十二章 元仁宗与元英宗的汉化改革
-
又一次拨乱反正
-
迟到半个世纪的科举考试
-
判例式法典
-
无奈的土地改革
-
元英宗的变法
-
第十三章 倒向强人政治
-
戛然而止的治世
-
南北失衡的加剧
-
回归元武宗世系
-
回顾:中间期结束时的元朝财政制度
-
第四部 进取与衰亡
-
第十四章 伯颜和脱脱时代:从动荡到失衡
-
星火从川滇爆发
-
权臣与非汉化
-
脱脱的汉化政策
-
最后一次放权实践
-
第十五章 休克与瓦解
-
艰难的治水
-
元朝的软肋
-
最关键因素:江浙反叛
-
北方的瓦解
-
第十六章 群雄的争霸策略
-
群雄的财政策略
-
灭元者张士诚
-
长江争霸战
-
北方的分裂
-
第十七章 元朝的灭亡和遗产
-
最后的科举
-
明朝的考试制度
-
司法制度的转向
-
重税江南
-
分叉的历史
-
尾声 蒙古人的丘墟
-
后记
-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游牧民族,尤其是没有文字(文化)的民族,打仗生猛,在 800 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战马是最珍贵的的资源和武器,当蒙古得到中国工匠,有了充足的铁器和攻城技能后,1184 年铁木真开始纵横四海,三次西征开创了蒙古帝国。本书是郭老师新作,一般,叙述太宏大,缺乏数据的分析,尤其是作为一本讲财政的书,全书没有蒙元税收的具体数据和比例,该详细的地方没有数据,其他地方又太啰嗦,郭老师写的最好的是《中华帝国的财政密码》提出土地,货币和官营盐铁是中华帝国的主要财源。而这些税收的前提是需要有文化会统计和计算的官吏队伍和文书体系,这在 800 年前的其他地域不具备。而在世界其他区域,农耕定居区域因管理水平限制,都是狭小疆域的邦国,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强悍在于有马匹和全民皆兵,各个部落共同结伙抢劫,抢劫后各地人财物都是战利品,人是奴隶(未来立功后可升级),攻城掠地之后,传统是 “三光政策”,可杀到中东后,发现恪守交通要道收取商税,是可以长居的(谁都希望定居有人伺候),属地采取包税制,层层上供,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铁木真)去世后,子孙分别建立了金帐汗国(1246 年),伊尔汗国(1256),察尔汗国和窝阔台汗国(1260 年),元(1271 年,1297 年灭南宋),如何统治对蛮夷来说是陌生的,有两种模式:1. 由宗教凝结共识,财政是包税制,掌控交通要道收取商税,从罗马帝国到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类似模式,政教合一的穆斯林体系最完善,因此当时的世界除未征服区域,大部分绿化。2. 中华汉文化的文明体系,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就注定汉文化是个整体系统,蒙元还没有完全学会就崩溃了,朱元璋学习了元朝包税制的保甲结坐户籍制度,更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系,满清入关后就自觉汉化,彻底融入中华文明。陈寅恪先生论述:“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游牧民族就是传统文明的新鲜血液,而战争也带来技术的交流,因为成吉思汗,让中国的四大发明和瓷器茶叶向中东和西方流传,同样印度的棉花也在明朝开始全面推广。3 千年人类史,延绵留长的是文化,蒙古本身的血统基因广泛留存,如果基因测序肯定非常广阔,但显性的还是文化,比如无论任何种族到美利坚后,接受美式教育和英语的几代后就是美国人了,印度人以本身印度教文明骄傲的同时已经开启统治世界的模式,而成吉思汗的发源地,蒙古人其实已经俄罗斯化,而最多的蒙古族已经融入中华民族。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朱元璋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让我从很敬佩到很讨厌的君王。关于他的史料读的越多,这种感觉就越强烈。那个一无所有,从极度贫困中走出来的皇帝,我曾深深为这种逆袭着迷。可也是这样的经历,让这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直很贫困,即使成为皇帝,他的匮乏感却从未缺席,这一切都体现在他永不满足的控制欲中。正是这种带给民族枷锁的控制欲让我忍不住讨厌这个人。我知道,即使我不再像曾经那样崇拜成吉思汗,但我依然喜欢他,仅仅凭他能打下别人都打不下的土地,这一点就够了。这本书也再次说明,能做到成吉思汗的武功,绝不是只靠战场指挥就能做到,还有背后必不可少的后勤,毫无疑问,成吉思汗都做到了。而对于忽必烈,只要在他们家族的序列里有成吉思汗的存在,我就知道我永远不会崇拜或喜欢他,这就像你真的喜欢过一个人,你就很难再喜欢别人了,即使那个人不会属于你,因为在那之后你会知道你的喜欢是什么样子。其实,这本书我读下来的感觉不太好,都没有之前密码系列,亚洲系列带给我的触动大,但还是比前不久的失去的三百年好一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这种清晰的感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起张明扬的崖山和谌旭彬的大宋繁华。在那些郭建龙没有详细讲述的地方,这两本书里都可以找到一点补充。就像读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夺位之战,这本书会让我觉得忽必烈是正统,阿里不哥是反派。但崖山里的讲述让我知道,不是这样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当时几乎都得到了一半的支持,分别来自以蒙古为中心的东方和西方两支力量。在经过长达六年的斗争后,忽必烈最终胜利,而在这场争夺中,无所谓正反。还有各种税赋制度建设,大多历史书中总喜欢打着为民减负这样的口号,大宋繁华却让我看到了另一副模样。那些普通的人民不过是国家既要敛财又要出力的工具。所以,读过那本书,再看这里元朝的制度建设,难免会觉得所有皇帝的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的统治聚敛天下财富,他们心里啥时候有过人民呢?就算有,也是想着让他们缴税和出力。
目前为止,元代史最好读的一本
成吉思汗,这位翱翔于草原的雄鹰,凭借其超凡的军事才略与深远的政治洞察力,为元朝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创立的军事掠夺制度、达鲁花赤制度及投下制度等,不仅为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后续元朝的财政体系铺设了基石 (以及覆灭的伏笔)。本书作者郭建龙通过这本书,细腻地剖析了这些制度背后的逻辑架构与运作机理,让我们得以窥见成吉思汗时代之后的草原帝国的全貌。随着忽必烈登基后,元朝步入了制度建设的新纪元。他慧眼识才,重用汉人,积极吸纳中原的制度精髓与文化底蕴,迅速终结金朝,稳固了自身政权。然而,忽必烈执政晚期,部分政策的逆转与财政隐患逐渐显露。作者通过对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深度剖析,揭示了元朝财政体系潜藏的冲突与难题,为理解元朝中后期社会的动荡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在蒙汉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元朝的帝王们经历了漫长的摇摆不定。这种摇摆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与动荡,也导致了财政体系的混乱与失衡。作者在书中特别详尽地描绘了这一时期元朝社会的复杂图景与财政困境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比蒙汉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深刻剖析了元朝帝王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最终,元朝在动荡与失衡中走向了衰亡。伯颜和脱脱时代的政治动荡、帝国的财政困境、江浙叛乱和北方的瓦解等关键事件,共同唱响了元朝末年的悲歌。作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详细叙述和分析,揭示了元朝衰亡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他通过财政经济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元朝的兴衰历程。我向来欣赏郭建龙先生的写作风格,其文字流畅而生动,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底蕴,又不失现代人追求的轻松阅读体验。他擅长运用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与制度机制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同时,他也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层面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剖析与解读,使得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趣味性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我想作者应该已经构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独有的资料收集系统,能迅速整合信息并转化为文字并付梓,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 查看全部27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