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5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游牧民族,尤其是没有文字(文化)的民族,打仗生猛,在 800 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战马是最珍贵的的资源和武器,当蒙古得到中国工匠,有了充足的铁器和攻城技能后,1184 年铁木真开始纵横四海,三次西征开创了蒙古帝国。本书是郭老师新作,一般,叙述太宏大,缺乏数据的分析,尤其是作为一本讲财政的书,全书没有蒙元税收的具体数据和比例,该详细的地方没有数据,其他地方又太啰嗦,郭老师写的最好的是《中华帝国的财政密码》提出土地,货币和官营盐铁是中华帝国的主要财源。而这些税收的前提是需要有文化会统计和计算的官吏队伍和文书体系,这在 800 年前的其他地域不具备。而在世界其他区域,农耕定居区域因管理水平限制,都是狭小疆域的邦国,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强悍在于有马匹和全民皆兵,各个部落共同结伙抢劫,抢劫后各地人财物都是战利品,人是奴隶(未来立功后可升级),攻城掠地之后,传统是 “三光政策”,可杀到中东后,发现恪守交通要道收取商税,是可以长居的(谁都希望定居有人伺候),属地采取包税制,层层上供,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铁木真)去世后,子孙分别建立了金帐汗国(1246 年),伊尔汗国(1256),察尔汗国和窝阔台汗国(1260 年),元(1271 年,1297 年灭南宋),如何统治对蛮夷来说是陌生的,有两种模式:1. 由宗教凝结共识,财政是包税制,掌控交通要道收取商税,从罗马帝国到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类似模式,政教合一的穆斯林体系最完善,因此当时的世界除未征服区域,大部分绿化。2. 中华汉文化的文明体系,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就注定汉文化是个整体系统,蒙元还没有完全学会就崩溃了,朱元璋学习了元朝包税制的保甲结坐户籍制度,更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系,满清入关后就自觉汉化,彻底融入中华文明。陈寅恪先生论述:“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游牧民族就是传统文明的新鲜血液,而战争也带来技术的交流,因为成吉思汗,让中国的四大发明和瓷器茶叶向中东和西方流传,同样印度的棉花也在明朝开始全面推广。3 千年人类史,延绵留长的是文化,蒙古本身的血统基因广泛留存,如果基因测序肯定非常广阔,但显性的还是文化,比如无论任何种族到美利坚后,接受美式教育和英语的几代后就是美国人了,印度人以本身印度教文明骄傲的同时已经开启统治世界的模式,而成吉思汗的发源地,蒙古人其实已经俄罗斯化,而最多的蒙古族已经融入中华民族。

      2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朱元璋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让我从很敬佩到很讨厌的君王。关于他的史料读的越多,这种感觉就越强烈。那个一无所有,从极度贫困中走出来的皇帝,我曾深深为这种逆袭着迷。可也是这样的经历,让这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直很贫困,即使成为皇帝,他的匮乏感却从未缺席,这一切都体现在他永不满足的控制欲中。正是这种带给民族枷锁的控制欲让我忍不住讨厌这个人。我知道,即使我不再像曾经那样崇拜成吉思汗,但我依然喜欢他,仅仅凭他能打下别人都打不下的土地,这一点就够了。这本书也再次说明,能做到成吉思汗的武功,绝不是只靠战场指挥就能做到,还有背后必不可少的后勤,毫无疑问,成吉思汗都做到了。而对于忽必烈,只要在他们家族的序列里有成吉思汗的存在,我就知道我永远不会崇拜或喜欢他,这就像你真的喜欢过一个人,你就很难再喜欢别人了,即使那个人不会属于你,因为在那之后你会知道你的喜欢是什么样子。其实,这本书我读下来的感觉不太好,都没有之前密码系列,亚洲系列带给我的触动大,但还是比前不久的失去的三百年好一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这种清晰的感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起张明扬的崖山和谌旭彬的大宋繁华。在那些郭建龙没有详细讲述的地方,这两本书里都可以找到一点补充。就像读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夺位之战,这本书会让我觉得忽必烈是正统,阿里不哥是反派。但崖山里的讲述让我知道,不是这样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当时几乎都得到了一半的支持,分别来自以蒙古为中心的东方和西方两支力量。在经过长达六年的斗争后,忽必烈最终胜利,而在这场争夺中,无所谓正反。还有各种税赋制度建设,大多历史书中总喜欢打着为民减负这样的口号,大宋繁华却让我看到了另一副模样。那些普通的人民不过是国家既要敛财又要出力的工具。所以,读过那本书,再看这里元朝的制度建设,难免会觉得所有皇帝的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的统治聚敛天下财富,他们心里啥时候有过人民呢?就算有,也是想着让他们缴税和出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目前为止,元代史最好读的一本

        成吉思汗,这位翱翔于草原的雄鹰,凭借其超凡的军事才略与深远的政治洞察力,为元朝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创立的军事掠夺制度、达鲁花赤制度及投下制度等,不仅为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后续元朝的财政体系铺设了基石 (以及覆灭的伏笔)。本书作者郭建龙通过这本书,细腻地剖析了这些制度背后的逻辑架构与运作机理,让我们得以窥见成吉思汗时代之后的草原帝国的全貌。随着忽必烈登基后,元朝步入了制度建设的新纪元。他慧眼识才,重用汉人,积极吸纳中原的制度精髓与文化底蕴,迅速终结金朝,稳固了自身政权。然而,忽必烈执政晚期,部分政策的逆转与财政隐患逐渐显露。作者通过对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深度剖析,揭示了元朝财政体系潜藏的冲突与难题,为理解元朝中后期社会的动荡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在蒙汉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元朝的帝王们经历了漫长的摇摆不定。这种摇摆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与动荡,也导致了财政体系的混乱与失衡。作者在书中特别详尽地描绘了这一时期元朝社会的复杂图景与财政困境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比蒙汉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深刻剖析了元朝帝王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最终,元朝在动荡与失衡中走向了衰亡。伯颜和脱脱时代的政治动荡、帝国的财政困境、江浙叛乱和北方的瓦解等关键事件,共同唱响了元朝末年的悲歌。作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详细叙述和分析,揭示了元朝衰亡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他通过财政经济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元朝的兴衰历程。我向来欣赏郭建龙先生的写作风格,其文字流畅而生动,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底蕴,又不失现代人追求的轻松阅读体验。他擅长运用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与制度机制化繁为简,易于理解。同时,他也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层面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剖析与解读,使得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趣味性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我想作者应该已经构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独有的资料收集系统,能迅速整合信息并转化为文字并付梓,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元朝,这个统一了中国全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南北对峙与多政权并列割据局面的强大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一百余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书试图从财政经济的角度给出一个解释。本书从成吉思汗西征的财政影响说起。成吉思汗采取了军事掠夺制、达鲁花赤制度、投下制度等种种措施,利用商业精神建立了更庞大的世界性政权,为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商的王朝 —— 元朝打下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基础。到了忽必烈时期,因其大肆征战,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财政隐患和制度弊端。而之后皇帝更是像走马灯一样轮换,为元朝的结局埋下伏笔。除了元朝统治者在蒙汉文化之间游移不定,造成了社会分裂外,还有一大问题,更是让元朝命悬一线:南北的财政和政治失衡。在元朝,北方受盘剥过重,已无力提供更多的财富;而作为王朝大部分税收来源地的南方,却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央政府的统治,由此导致的财政和政治困境注定了元朝的崩塌。最终,元朝在南方的反抗和北方的军阀化之下,迅速走向解体。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元朝也许短暂,但其巅峰与低谷背后的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重新看待元朝历史,一窥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财政暗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吉思汗

            神奇的人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吉思汗不是只会杀戮的莽夫,而是一个管理天才。正是他超凡的组织能力,让蒙古军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杀戮并非蒙古人战略的全部,相反,他们更加注重以战养战,从战俘中获得人员、技术和资金支持。蒙古人是在对定居民族的战争中从一开始就想要获得疆域而不仅仅是掠夺的少有的游牧民族。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经济脉络看元朝

                被老胖推荐过以后,对郭建龙写的历史就比较感兴趣,他的历史著作有点类似《荣国府的经济学》的写法,适合不喜欢弯弯绕绕的烧脑游戏,而是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的从经济角度来进行阐述分析的历史。作为朱元璋改名改命的 “元”,强大到以战养战打到了土耳其的军队,同时也懂得学习南方的制度文明,工程建设,却为何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被农民起义给打败了呢?这是一部以财政为主线的元朝兴衰史。从强大到无人能及的军事征服到学习汉人文化下制度建设,强大的蒙古帝国大元朝,所谓元朝,其实只是蒙古帝国的一个区域而已。一部恢宏接地气的元朝兴衰史,仿佛是一个脱颖而出的独角兽从初创的兴盛后最终落幕的伟大创业史。读完有种感觉,再伟大的人也必须遵从物质和客观规律。我们只有这样看待中国历史,才能学会尊重经济规律,让社会自我发展。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元朝是最开放的王朝,但它的某些制度也为最封闭的明清朝打下基础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时代,它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王朝,但同时,它的某些制度也为接下来的两个中国古代最封闭的王朝打下了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元朝的存在激发了西方的冒险基因,却让东方主动关闭了想象力的大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我对元朝的统治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很无意间发现了郭建龙老师的这本书,我便点开了。郭老师笔下的文字,娓娓道来,富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完了这本书,改变了我以前诸多的误解。就拿科举考试来说,以前我只知道明清之后变得僵化了,但不知道这个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读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元朝对科举制度的简单粗暴的使用才是明清科举的源头。所以,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场有关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头脑风暴

                        对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算长的一个朝代 - 元朝,似乎我们有关它的信息储备多限于成吉思汗的伟大战绩,以及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过渡时期。本书带来了很多打破固有认知的事实和论述,从影响战争和统治成败的财政治理角度做出独到的分析,让那段历史的进程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整个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兴衰成败,也变得清晰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元史通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元朝在建立之初就为它的迅速败亡埋下了伏笔,成就其强大者,终会将其埋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南北发展失衡的财政角度去理解元朝快速崩溃,确实打消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郭老师的书,是从以前的 3 本游记开始,郭老师巧妙的将历史融入了沿途见闻之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跟着郭老师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都进行了一次穿越,其文章构思的精巧和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底,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郭老师以财政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元朝从崛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这本书不仅梳理了元朝的财政制度和经济政策,还深入分析了这些制度和政策如何影响了元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不过对于历史研究来说,难免还是会有追随时间连续性讲故事的习惯,到了元朝后面一些的皇帝,有些史实可能会缺乏一些趣味性和可阅读性。本书主要将了以下 4 个方面的内容:1. 成吉思汗时代的制度创新:成吉思汗通过军事掠夺制、达鲁花赤制度和投下制度等措施,建立了庞大的世界性政权,为元朝的经济基础奠定了重要基础。2. 忽必烈时期的财政隐患:忽必烈大肆征战,引发了严重的财政隐患和制度弊端,尽管他试图通过汉化政策来稳定政权,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3. 蒙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元朝统治者在蒙汉文化之间游移不定,导致社会分裂和财政体系的混乱,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最终加剧了元朝的衰亡。4. 南北财政和政治失衡:北方受盘剥过重,已无力提供更多的财富,而南方作为主要税收来源地,却未能很好地融入中央政府的统治,导致财政和政治困境,最终促使元朝走向解体。这一本是郭老师针对元朝的史实著作,按照书中郭老师的计划,还会有一本关于虚构的元朝著作,让人期待。郭老师的基于史实的本书,我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财政视角的独特性:大多数元朝历史著作侧重于政治、军事或文化等方面的叙述,而郭建龙老师则从财政经济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财政制度对元朝兴衰的影响,这种视角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理解维度。其次郭老师做了大量的史料与分析的结合:书中不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还通过细致的分析,将复杂的财政制度和经济政策化繁为简,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元朝的财政体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最后是郭老师多维度的剖析:本书不仅关注财政经济,还结合了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元朝的历史进程,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法使得对元朝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个人认为,如果想从多角度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祖国、这片土地的过去,郭老师的书,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通俗易懂,这也是郭建龙一直追求的风格

                                  特别指出了元朝的政治遗产对明清两朝的影响尤其是科举制的简化对明清两朝选拔人才产生的僵化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元朝的经济

                                    这本书让人意识到,蒙古草原能选择一套经济治理的系统接入蒙古帝国。可以选择的有伊斯兰商业文明,中原儒教文明和高原佛教文明。儒家文明由于缺乏大量有效率的人才,以及蒙古统治者需要解决的急迫问题,而逐渐式微。书不错,俞敏洪也不错,但是结合起来,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的过程中很难停下来,看完还是相当震撼。相比于教科书和媒体影视对明朝和朱元璋的鼓吹和吹捧,对前元的抨击。这本书更加客观,关注人和事件背后的制度建设,关注经济和财政在国家建设和维持的作用,也关注到了经济学在各种场合下起的作用。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郭建龙先生的书,内容很详实,引用也很多,写书下了很多功夫。作为爱好历史的人,我对元朝的所知比较少。看这本书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补充。元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时代,它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王朝,但同时,它的某些制度也为接下来的两个中国古代最封闭的王朝打下了基础。挺好的,结尾有些突然,也许元朝真的就是戛然而止的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蒙古帝国之新视角

                                          全书大概断断续续读了一段时间,最近一天集中读完,从成吉思汗开创蒙古帝国到元朝的辉煌👌灭亡,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王朝用全新视角做了一遍解读,的确耳目一新,收获颇多,值得细读,细品。欧洲的财税制度 -- 古代汉族的田亩制度,冲撞选择,蒙古作为外来少数民族统一华夏的适应、调整、反复、以及内部政权的动荡变化,构成了这个最开放,🈶最不完善、最不平、缺乏严谨的朝代多元和有些些的另类,很新奇的感受。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