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与所有关心高等教育未来的人共同探讨高等教育的前途。

内容简介

日益高涨的学费、教学与科研之间资源的争抢,校际竞技体育消耗大笔的学校资金,名校与大多数学校之间的竞争张力,以及所谓“精英”学校、“精英”人才对社会矛盾的影响,导致美国高校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院校排名这种“信号刻板暴力”,导致高校的“基因雷同”,高等教育生态遭受破坏,这种局面值得高等教育行业同人深刻反思。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AI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是雪中送炭,还是火上浇油,如何重振教育成为了社会关心的话题,本书由两位管理教育家,将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引入教育领域,为我们从本质上,深入到不同高校的DNA来勾画了人才培养的创新路线图。

本书以哈佛大学近四百年的基因演化为主轴,可以看到现代大学的创新演化过程,再加上杨百翰大学爱达荷分校这些年依靠在线教育,实现快速突围的方法,向我们揭示“创造新知、传承薪火和明德亲民”是大学的关键作用。新技术或将有助于大幅降低教育成本、彻底改变教育方式,从而使教育行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些能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大学、能够利用历史优势的大学、能够拥抱新技术并超越对哈佛模式效仿的大学,将拥有光明的未来。通过两所学校不同的创新DNA对比,从战略创新和组织变革角度,对理解当下大学的困境和探寻AI时代教育的未来出路非常有启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建构苔花牡丹竞相开放的高等教育
  • 致中国读者
  • 前言
  • 序言 是时候去颠覆—并革新
  • 第一部分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
  • 第1章 教育创新者的窘境:风险挑战与理性希望
  • 第二部分 卓越的美国大学
  • 第2章 哈佛学院
  • 第3章 查尔斯·艾略特,美国高等教育之父
  • 第4章 先驱
  • 第5章 哈佛大学的复兴
  • 第6章 挣扎
  • 第7章 追求卓越的动力
  • 第8章 成为四年制大学的抱负
  • 第9章 哈佛大学快速发展的力量
  • 第10章 坚守
  • 第三部分 颠覆的时机来了
  • 第11章 基因之重
  • 第12章 即使是哈佛,也……
  • 第13章 脆弱的教育机构
  • 第14章 颠覆性的竞争
  • 第四部分 一种新型的大学
  • 第15章 独特的大学设计
  • 第16章 开始起步
  • 第17章 提升质量
  • 第18章 降低成本
  • 第19章 服务更多学生
  • 第五部分 基因重构
  • 第20章 新模式
  • 第21章 学生与学科
  • 第22章 学术
  • 第23章 新基因
  • 第24章 变革与不可或缺的大学
  • 译者跋一 育出全人器识
  • 译者跋二 教、育、学一解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大学的创新者窘境

    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教授,以 “颠覆性创新” 理论闻名全球,其代表作《创新者的窘境》曾重塑企业战略思维;艾林则长期担任杨百翰大学爱达荷分校校长,兼具学术洞察与高校管理经验。两位作者虽非传统教育学者,却以管理学案例剖析的犀利视角,揭示了高等教育行业潜藏的危机与可能的破局之道。书中核心论点源自克里斯坦森的经典理论:行业主导者因过度满足 “显性需求” 而陷入僵化,最终被低成本的 “破坏性创新者” 颠覆。高等教育行业看似例外,实则暗藏相同逻辑。大学通过效仿哈佛等名校模式(如长聘教授制、竞技体育、四年学制等)追求 “更大更好”,导致运营成本飙升,但学生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已悄然转向灵活学制、技能导向和低成本教育。这种供需错位使多数高校陷入 “同质化竞争” 的财务泥潭,而人工智能、企业培训等新兴教育形态正悄然蚕食传统市场。克里斯坦森与艾林指出,大学困境的根源在于其组织基因:排名内卷迫使高校追逐名校标准,而削减成本的阻力来自固化的决策机制与文化惯性。例如,美国许多二线大学因缺乏哈佛的捐赠基金,却效仿其昂贵模式,最终导致财务脆弱性加剧。这一分析精准呼应了当前全球高校的共性难题 —— 如何在成本与价值之间重构平衡。而在 2025 年 5 月 22 日也发生了关于哈佛的事件,特朗普政府以 “纵容反犹主义” 为由,突然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要求 6800 名在读留学生转学或离境。尽管加州联邦法院紧急叫停该政策,该事件仍暴露了高等教育对外部政治干预的极度脆弱。这一事件与《大学的窘境与革新》的预言不谋而合。书中强调,大学依赖国际学生的学费收入(哈佛国际生占比 27%)和科研贡献,但政策变动可能瞬间瓦解其财务模型。特朗普政府的行动不仅威胁哈佛的运营,更凸显了大学在应对突发风险时的被动 —— 正如书中所言,高校内部缺乏对 “灰犀牛” 式危机的严肃讨论,而外部破坏性力量(如政治打压、技术变革)可能加速行业洗牌。此外,事件折射出大学 “潜需” 未被满足的痛点: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学生可能转向更灵活、低成本的教育提供者(如跨国在线课程或区域性高校),这恰是书中预言的 “破坏性创新” 的萌芽。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