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有关并购的实用指南。

内容简介

作者为那些考虑并购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知识,列出了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分析它们,以及如何有效地计划和执行交易。从战略规划到价值评估,再到业务整合,以及确保顺利的Day 1运营及其后续发展,本书全面阐述了商业领袖需要理解的一切:关于战略举措对他们组织的意义,以及如何成功地筹划和实施这些举措,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建立和维护信任。

本书将指引收购者做出正确的交易决策,让愿景变为现实,使收购者更有可能在整合过程中跃升,打造出一个高效、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并培养出致力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员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序言
  • 第一章 并购游戏
  • 一、从过去到现在:事实与证据
  • (一)收购方的表现平均低于同行
  • (二)初始投资者反应持久且具有预示未来回报的意义
  • (三)在良好开局后交付结果将获得巨大回报,反之亦然
  • 二、并购游戏
  • 三、解决之道
  • 四、并购过程
  • 第二章 我做好准备了吗
  • 一、被动者状态:为避免失败而参与
  • 二、成为准备充分的公司:追求胜利之道
  • 三、亚马逊:为收购创建路径
  • 四、从被动型公司到“随时待命”的收购者
  • (一)自身和竞争对手的并购评估
  • (二)将高层团队与战略路径和优先事项对齐
  • (三)列出已选定路径上的候选公司清单
  • (四)战略筛选和候选名单的选择
  • 五、收获成果
  • 第三章 这靠谱吗
  • 一、FDD:深度解析财务数字
  • (一)数字的准确性如何
  • (二)何谓“常规化”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 (三)数字能告诉我们什么
  • 二、CDD:答案蕴藏于市场之中
  • (一)CDD的要素
  • (二)CDD的核心见解
  • 三、ODD:成本协同效应是否真实
  • (一)ODD的实际要素
  • (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 (三)通过数字化捕获协同效应的尽职调查
  • (四)剥离业务的ODD
  • 四、结论
  • 第四章 我们如何估值和定价
  • 一、贴现现金流
  • 二、恶作剧的邀请
  • 三、你到底承诺了什么
  • 四、当你愿意为目标公司支付溢价时会发生什么
  • 五、延迟:投资者听到什么
  • 六、将所有内容整合起来
  • 七、重温大型交易案例
  • 八、结论
  • 第五章 他们会有理由欢呼吗
  • 一、公告日的准则
  • (一)三大核心功能
  • (二)提前着手准备
  • (三)深入探讨交易假设、具体收益和协同效应、最坏情况假设以及执行时间规划
  • (四)提前准备全面的问答文件以应对潜在批评
  • 二、投资者推介会关键测试
  • 三、在实际案例中的三个问题:百事可乐收购桂格燕麦
  • 四、为公告日成功的战术准备
  • (一)正式界定并记录交易理念及关键信息
  • (二)明确利益相关方
  • (三)与外部媒体合作
  • (四)选择传播渠道
  • (五)确定时间安排和出席情况
  • 五、挪威邮轮控股公司的公告日
  • 六、结论
  • 第六章 如何兑现我的愿景和承诺
  • 一、整合规划:精髓要义
  • (一)超越模板,拥抱愿景
  • (二)可预见的错误
  • 二、运营模式与整合方法:交易愿景的实现
  • (一)塑造运营模式
  • (二)整合方法、治理和指导原则
  • 三、IMO:推动整合计划的超级引擎
  • (一)领导力、工作流程和人员配置
  • (二)治理和节奏
  • (三)研讨会和任务
  • 四、Ecolab收购Nalco
  • 五、结论
  • 第七章 如何实现我的愿景与承诺
  • 一、组织设计:构建未来的正确结构、角色和领导层
  • 角色而非人员
  • 二、协同规划:细节决定成败
  • (一)设定基线
  • (二)自上而下的协同目标
  • (三)自下而上的协同目标
  • (四)工作计划
  • (五)Ecolab的协同效应
  • (六)沟通与员工体验:减少不确定性,为变革做好准备
  • (七)参与感
  • 三、Day 1的准备:从规划到执行
  • 四、剥离业务和过渡服务协议
  • 五、总结
  • 第八章 梦想触手可及吗
  • 一、过渡1:从IMO向日常业务的过渡
  • 二、过渡2:从组织设计到人才选拔和劳动力转型的过渡
  • (一)人才选拔
  • (二)劳动力转型
  • 三、过渡3:从协同效应规划向协同效应跟踪和报告的过渡
  • 四、过渡4:从清洁室向客户体验和收入增长的过渡
  • (一)从清洁室到增长机会
  • (二)Ecolab的增长
  • 五、过渡5:从员工体验向管理和文化变革过渡
  • (一)文化
  • (二)Ecolab的文化
  • 六、总结
  • 第九章 如何规避协同效应的陷阱
  • 一、股东价值风险
  • 深入探讨基础原理:现金与股票交易的权衡之道
  • 二、公司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 (一)收购方的关键考虑
  • (二)卖方的关键考虑
  • 三、PMI董事会资料包
  • (一)PMI过程日历
  • (二)关键高层决策
  • (三)量身定制的整合方案
  • (四)结构、团队与资源配置
  • (五)商业计划
  • 四、达成溢价线与可行性框架
  • 五、能力/市场准入矩阵和协同效应组合
  • 六、“如何做”的案例
  • 七、案例对比
  • 八、结论
  • 第十章 精通并购之道
  • 一、成功并购的基本原则
  • (一)并购策略
  • (二)尽职调查
  • (三)你究竟需要多少资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 (四)与董事会的互动
  • (五)公告交易
  • (六)交割前规划
  • (七)交割后执行
  • 二、实现承诺的艺术
  • 附录1 并购中的股东回报
  • 一、对于收购方的股东回报:总体结果
  • (二)亮点:
  • 二、股东回报随时间的变化
  • (一)主要发现:
  • (二)亮点:
  • (三)逐年数据结果
  • (四)回报分布
  • 三、总股东价值增值
  • 附录2 M&M 1961和经济附加值的起源
  • 附录3 经济附加值模型的发展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并购成功不等于交易完成

    并购成功绝不等于交易完成。真正的成功仅存在于一个维度 —— 获得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超额回报。这个标准剥离了所有表象,将评判基准锚定在资本市场的终极逻辑上。许多企业热衷于追逐规模扩张,陷入 “增长幻觉” 而不自知。更大的营收、更广的市场,这些表面繁荣背后可能隐藏着价值毁灭的陷阱。本书像一位冷静的医生,精准诊断出这种常见病症。“协同效应” 是并购中最常被滥用也最易被误解的概念。书中无情地剖析了那些模糊的协同效应预测如何沦为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作者提出必须建立 “可信的协同效应”,这需要具体、可量化、有严格时间表。更重要的是,它们必须经过严格压力测试,证明其足以覆盖收购溢价并为额外风险提供补偿。这个分析过程极为务实,每一步都指向现实操作中的陷阱与对策。书中对于 “价值漏损” 的讨论,也是我之前没想到过的部分。即使协同效应真实存在,在支付收购溢价后,股东价值仍可能悄然流失。作者用清晰逻辑揭示了这个隐性杀手如何运作。并购就像一场高赌注竞赛,竞标过程本身就可能吞噬所有潜在收益。赢得交易与赢得价值,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许多管理者混淆了二者,本书则划出了明确界限。作者提出了 “价值创造假说” 这一核心框架。任何并购决策都应始于一个能够经受严格检验的假说:我们为何能成为这批资产的最佳所有者?这个假说必须具体到解释协同效应来源、实现路径及风险管控。它迫使管理者在交易前回答最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在交易后用结果来辩解。这种前瞻性思维是区分价值创造者与价值毁灭者的关键。还有,交易结束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书中用大量篇幅讨论整合管理,但视角独特 —— 整合不是独立阶段,而是价值假说的自然延伸。如果整合计划与价值创造逻辑脱节,再完美的组织调整也将徒劳。作者特别强调速度的重要性,迟缓的整合将直接转化为价值流失。这种将战略、交易结构与运营整合贯穿一体的视角,构成了全书的分析骨架。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出版板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是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翻译出版机构,先后隶属于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译出版社业务由单一出版联合国读物发展到译介出版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由出版语言翻译类著作发展到出版各类综合性书籍,逐步形成了以中译国际、中译外语、中译少儿、中译社科、中译财经为主要内容的出版格局。年出版新书500余种,输出版权160余种。 中译出版社立足于国际化定位,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和出版“走出去”战略。出版社秉承高标准与高品质的宗旨,积累了大量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翻译家、语言学家、作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优质作者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力作,为沟通中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