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温故脚底的历史,知新眼前的未来。一起来看宏大的深时,留下渺小的足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地球的故事,可读性极强,非常有助于一个外行读者对地质学的理解。书中“深时”的概念,延伸到地球存在的亿万年到现在的地质变化和进化生命的许多阶段,而且还伸向未来。作者帮助读者发现脚下那些美丽的岩石和它们的神奇之处。

它不是连贯的地质学教材,而是将很多吸引人的内容穿插其中的非虚构类科普作品,其中就有火山、恐龙、地震、化石等,并从宏观的角度领略改变世界的伟大理论:板块构造。这一突破与进化论或量子物理学一样重要,但比两者都要年轻得多。

展望未来的世界,只有我们的踪迹会留下,而在很深的时间里,一切都是暂时的。骨头变成石头,沙成山,海洋变成了城市,而生命还在继续。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一 剑桥希思路的深邃时间
  • 石与冰
  • 二 第48903C16号盒
  • 三 浅时
  • 四 时间领主
  • 五 山中恶魔
  • 六 消失的海洋
  • 七 炙热的土地
  • 八 拍卖商
  • 动植物
  • 九 菊石
  • 十 第一片森林
  • 十一 谈到恐龙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 十二 给深时着色
  • 造景
  • 十三 城市地质学
  • 十四 寻找人类世
  • 十五 “此地不是荣耀之地”
  • 十六 海滩上
  • 致谢
  • 延伸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0000年什么也不是

    很久不翻自然科学的书,突然翻开真是虽然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第一次接触深邃时间的概念,10 年、20 年、100 年都是人类时间,人类时间之于人类举足轻重,之于地球沧海一粟,10000 年前也可以称之为现在。读完这样一本书,的确意识到了人类渺小又脆弱,但也从另一个视角里感受到人因拥有意识而伟大,不论是这些选择探寻深时的地质学家,古生物研究者,化石贩子,还是死在火山喷发时刻的科学家,或者是那些乡土重迁选择不离开而死于碎屑流的人,这些行动放在大的深时背景里有何意义呢,放在深时里人跟恐龙,菊石,草木,猫狗,蟑螂,细菌没啥区别,躲不过死,跑不过意外,总归尘归尘土归土,也会进到岩层里,但人却能在自己的时间里,看见几千万年、几亿万年前,也尝试给 10 万年后留下些什么,人的生命力本身就具有意义,成为深时里的一瞬,拥有活在一瞬的机会,真是令人兴奋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深邃时间里,沙砾层沉积的 200 万年并不长。最早的脊椎动物生活在 5 亿年前。光合作用可能在 30 亿年前就开始了。面对这种百万年、亿万年,大脑都罢工了,不愿意认真去想 —— 也许这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在英国,人的平均期待寿命是 81 岁;美国短一点点,79 岁;日本略长一点,84 岁。超过五代 —— 自身加上前两代、后两代的生活 —— 我们就很难感同身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质学家和其他人看世界的方式略有不同。他们同时生活在两种时间里:一种是人类时间,另一种则是更大更超然的尺度 —— 深邃时间。如果人类时间是以秒、分、时、年来计量,深邃时间的计量单位则是百万年、千万年、亿万年。仅仅是想想这个尺度,就让人眩晕。而生活在其中,是向深远处望去,是让思绪进入异样的空间。在深邃时间里,曾几何时不只是指上周、去年、过去 10 年,而是 100 万年前、5000 万年前。那些跨越了成百上千万年的连绵不断的曾经,正是你生存在此时此地的原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