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3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给孩子掌控力,逐渐放手,孩子才能真正长大,管好自己的学习,过好自己的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学、统计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角度,尝试对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不同养育行为背后的机制和教育现象给予解释说明,特别是对于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情绪、压力和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不能给读者直接输入内力,也不能作为问题解决的操作指南,只希望能够给有缘的读者贡献一些心法,帮助他们释放一些焦虑,获得平静。正如书中所言“你能把握和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你能把握和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 教育是非常个性化的
- 教育也是经济学现象
-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养育
- 考大学是家长的主要焦虑源
- 改变从自我做起
- 学校里没有“如何做父母”的课程
- 做家长是需要不断参悟和修持的
- “无招胜有招”,但先从“有招”开始
- 第二章 教育现象背后的心理学
- 允许,还是禁止?
- 理念、方法和理论
- 不要将教育手段和教育本身相混淆
- 教育的“内卷”现象
- 一篇微信推文引发的争议
- 是什么造成了争议?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专断、放任、权威和忽视型父母
- 第三章 教育现象背后的经济学
- 如何看待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 家庭模式的变化
- “冰箱父母”“直升机父母”及“冰壶父母”
- 家长教养方式背后的经济学动机
- 第四章 统计学与教育期望设定
- “小天使”时期:一切都那么完美
- 小学:突如其来的学业压力
- 父母角色的调整
- 两个既有认知的改变
- 均值回归
- 调整自己的教育期望
- 第五章 教育中的本和末
- 为了什么而读书?
- 学习是什么味道的?
- 需求,也是动机
- 石匠的故事
- 三个强盗的故事
- 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
- 黄金圈法则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 第六章 爱与关注
- 做园丁,还是做木匠?
- 静待花开,但不是撒手不管
- 无条件的深深的爱
- 兴趣、信心和能力的培养
- 假如通过时光旅行回到童年
- 不要让学校的压力在家里扎下根
- 第七章 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
- 认识压力
- 压力的脑机制
- 你的陪伴是支持还是压力?
- 解决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 觉察、阻断和改变
- 警惕“信息茧房”
- 控制自己的怒气
- 做笃定的父母
- 着眼未来,立足当下
- 第八章 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
- 小孩子就没有压力吗?
- 孩子的压力源
- 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睡眠
- 压力是焦虑的根源
- 增强可控感可以有效减少压力
-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支架父母”
- 构建良性亲子关系
- 第九章 如何应对手机等电子设备
- 手机的使用
- 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
-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
- 经典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
- 行为养成
- 第十章 激发学习动机
- 鸡飞狗跳的作业时间
-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 管孩子是个技术活儿
- SMART原则
- 从游戏设计里学习动机激发
- 为未来而学习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