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4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收录多篇论文,探讨社会科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应用,强调孤立案例无科学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社会科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认为,如果没有比较,一个孤立的案例的研究结果就没有丝毫科学性可言。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社会科学比较研究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比较法在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同时也对其他学者和学术团体对比较法的应用实例进行了探讨。在这些论文中,作者们针对各自的主题,审视比较法实施者的特征,分析、解读比较对象的含义,讨论比较法在具体研究中的具体操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编者按
- 没有比较就没有反思
- 第一部分 比较的原则
- 中世纪的全球化?论西方发展的早期动力
- 如何看待欧洲问题?——欧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 中世纪动态发展和美洲的殖民
- 在矛盾中发展:基督教会发展的若干特征
- 基督教的普世原则
- 打破宗族统治
- 没有个人主义性质的个体
- 时间的历史化和抽象时间的产生
- 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掌握
- 精神与物质的矛盾结合
- 结构主义与宗教
- 宗教与比较
- 不可忽视的残存
- 一个关于传承的问题
- 传承与象征主义
- 公正与命运
- 第二部分 比较的方法
- 比较不可比较的事物:人类与灵长类动物比较研究的可借鉴之处及局限
- 为什么要比较人和猿?
- 比较什么?
- 比较谁的行为?
- 如何比较?
- 开放性结论
- 法律、历史以及比较法
- 中世纪:法律比较研究的开端
- 现代法学课题
- 迁徙的法律
- 移植
- 科技文化遗产的比较历史研究
- 伦敦艺术协会的仓储库
- 科技的制度化:从启蒙运动到大革命
- 法国里昂的创造发明的收集和存储方式与当地的手工制造业
- 比较与文化交流:以翻译为例
- 世界图书市场的结构:宏观层面
- 比较国家内部的场域:中观层面
- 代理人的参与度及其策略:微观层面
- 第三部分 比较的行动
- 看
- 图像是一种阐述和表达
- 拍摄者也是演出的一部分
- 韩国的社会科学:如何将比较法应用于具有双重性的研究对象
- 区域研究:比较,交叉,解构
- 比较·翻译·放手
- 比较·对立·理论化
- 朝鲜半岛与朝韩两国:如何比较从一国分裂出的两个国家?
- 朝韩两国,四种话语表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比较研究法?
- 研究“阳光政策”的学术话语表达中是不是运用了比较法?
- 比较的方式:从印度的视角看知识的兼容性
- 可比较的知识
- 不同知识体系共存的世界
- 相互(不)兼容的各种宇宙观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