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读梁启超其人其文其事,还原政治文化激荡中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内容简介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呼吸;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一支兴奋剂。

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本书汇聚了几乎所有关于梁启超的长言短语,共收录近十余年来研治梁启超的随笔、书评、序跋、论文等二十三篇,内分五辑。

由文及人,由人及事,由事及史,由史及论,既有对梁启超生平与著述、事功的总体评述,包括时人与后人、师友与家人的感性印象;也有对梁启超剧曲创作、文类概念与文学史研究的专深探讨或考辨,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这位近现代政治、学术大家的历史面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结缘梁启超(代序)
  • 辑一
  • 梁启超曲论与剧作探微
  • 一、剧作考实
  • 二、“戏曲为优美文学之一种”
  • 三、“以中国戏演外国事”
  • 四、“在俗剧中开一新天地”
  • 梁启超的文类概念辨析
  • 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 二、“诗本为表情之具”
  • 三、“情感之文美术性含得格外多”
  • 梁启超文艺观刍议
  • 一、文化史视角
  • 二、“文学救国”论
  • 三、“情感中心”说
  • 梁启超的文学史研究
  • 一、改良群治与有益人生
  • 二、科学精神
  • 三、文化视角
  • 四、历史意识
  •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材源考
  • 一、《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的原材料
  • 二、以来往信件为主的年谱编纂体例
  • 三、作为史料底本的《〈申报〉康梁事迹汇抄》
  • 辑二
  • 清学的有用与无用——读梁启超的学术史二种
  • 考据与图表的现代功用——读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 梁启超与《和文汉读法》
  • 近代传记的新变
  • 谁是《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的作者
  • 也说梁启超的“盗用”
  • 共和国民必读书——《国民浅训》百年纪念
  • 十年一剑?——《〈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序
  • 辑三
  • 学者梁启超
  • 以觉世始 以传世终——梁启超与二十世纪中国
  • 著论求为百世师——说梁启超的“善变”
  • 作为史学家的梁启超——“梁启超史学著作精校系列”总序
  • 寂寞身后事——时人眼中的梁启超
  • 梁启超的家庭形象——读吴荔明著《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 梁启超与吴其昌——吴其昌著《梁启超》前言
  • 辑四
  • 寻找梁启超澳洲文踪
  • 一、缘起
  • 二、墨尔本
  • 三、悉尼
  • 四、北京
  • 五、布里斯班
  • 菊砚端砚尽关情
  • 登陆塘沽——梁启超流亡归来
  • 来自巴黎的警报——“五四”期间的梁启超
  • 梁启超墓园的故事
  • 一、梁启超墓与母亲树
  • 二、先行安葬的李端蕙夫人
  • 三、墓园的购建经过
  • 四、提前到来的梁启超葬礼
  • 五、墓园的兴衰与逝者的命运
  • 初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形容梁启超这五年,我想应该是 “矛盾” 与 “变化”。他的事业、他的信仰、他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似乎一直在变化,一直在矛盾中摇摆,恰如康有为批评他的那句话 “流质易变”。但是在所有的这些变化背后,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坚持:努力找到一种最快的道路让这个国家进入现代。只不过时代的复杂超过他的想象,所以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没有办法找到一条坚定的道路。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章与性情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30 本(203)#《文章与性情》🚢中国古来就有 “文如其人” 的说法,仿佛这是一个文学评论的通则,天生为批评对象所具有,就像一个人的胎记一般,与生俱来。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不易达致的很高境界,虽经努力,亦未必可以企及。对于政治家与学者,尤其如此。但此语移用于梁启超的文章,却极为贴切。梁启超恰好兼有政治家和学者两重身份,其一生以 1917 年底辞去财政总长之职为分界,区划为政界与学界两段生涯。尽管作为政党领袖与大学导师必须面对不同的大众,梁启超却能够始终如一地坦露胸襟。无论所写为何种文字,作者的个性总是分明可见。🚢余自先世数百年,栖于山谷。族之伯叔兄弟,且耕且读,不问世事,如桃源中人。余生九年,乃始游他县,生十七年,乃始游他省,犹了了然无大志,梦梦然不知有天下事。余盖完全无缺不带杂质之乡人也。曾几何时,为十九世纪世界大风潮之势力所簸荡、所冲激、所驱遣,乃使我不得不为国人焉,浸假将使我不得不为世界人焉。🚢我想歌也无益,哭也无益,笑也无益,骂也无益。你看从前法国路易第十四的时候,那人心风俗,不是和中国今日一样吗?幸亏有一个文人,叫做福禄特尔,做了许多小说戏本,竟把一国的人,从睡梦中唤起来了。想俺一介书生,无权无勇,又无学问,可以著书传世。不如把俺眼中所看着那几桩事情,俺心中所想着那几片道理,编成一部小小传奇。等那大人先生,儿童走卒,茶前酒后,作一消遣,总比读那《西厢记》《牡丹亭》,强得些些。这就算尽我自己面分的国民责任罢了。🚢“以风格论,诚当尔尔”,故推演说:“三代文学,优于两汉;两汉文学,优于三唐;三唐文学,优于近世:此几如铁案,不能移动矣。” 但若 “以体裁论”,梁启超则认为 “固有未尽然者”。原因是:🚢凡一切事物,其程度愈低级者则愈简单,愈高等者则愈复杂,此公例也。故我之诗界,滥觞于三百篇,限以四言,其体裁为最简单;渐进为五言,渐进为七言,稍复杂矣;渐进为长短句,愈复杂矣;长短句而有一定之腔一定之谱,若宋人之词者,则愈复杂矣;由宋词而更进为元曲,其复杂乃达于极点。🚢在各类学问中,梁启超无疑对历史最感兴趣。自称一生治学 “无恒” 的梁氏,对史学的钟爱却始终不衰。自 1901 年撰写《中国史叙论》,为计划中的鸿篇巨制《中国通史》做准备,此后治史的活动虽时或间断,但这一志向从未放弃。晚年总结一生的学术活动,他也预言:假如我将来于学术上稍有成就,一定在史学方面。🚢凡辨别古人作品之真伪及其年代,有两种方法:一曰考证的,二曰直觉的。考证的者,将该作品本身和周围之实质的资料搜集齐备,看他字句间有无可疑之点,他的来历出处如何,前人对于他的观察如何,…… 等等,参伍错综而下判断。直觉的者,专从作品本身字法句法章法之体裁结构及其神韵气息上观察,拿来和同时代确实的作品比较,推定其是否产于此时代。譬诸侦探案件,考证的方法是搜齐人证物证,步步踏实,毫不杂以主观;直觉的方法则如利用野蛮人或狗之特别嗅觉去侦查奇案,虽像是狠杳茫狠危险,但有时亦收奇效。

        1
        1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