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口学家蒋正华文集,本册是人口卷。

内容简介

蒋正华,是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原主席,人口学家,20世纪80年代初起,以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开始技术人口学的研究,编制的中国模型生命表填补了国际研究的空白,并先后从事了中国人口发展预测分析、中国人口就业与消费等多项研究工作,成为中国技术人口学科带头人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家庭生育行为转变的经济学解释理论模型
  • 一、中国生育率及家庭规模的变化
  • 二、家庭时间配置模型
  • 三、中国的情况——城市居民及农村居民
  • 四、中国社会中对孩子的需求
  • 五、收入对孩子数量需求的影响
  • 论人口自身再生产的规律与控制
  • 一、人口再生产普遍规律的适度演绎与人口控制
  • 二、人口再生产具体规律的适度分析与机制
  • 在全国计划生育基层计算机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 一、我国计划生育的巨大成绩
  • 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三、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计算机管理
  • 四、建立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利条件
  • 五、几点注意事项
  • 正确认识人口形势,科学规划发展目标
  • 一、关于“九五”人口计划的编制工作
  • 二、加强人口形势分析
  • 中国近期区域人口迁移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 一、迁移的度量及其含义分析
  • 二、计算结果与简单分析
  • 三、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四、小结
  • 实用人口学的发展前景
  • 一、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用人口学建立的基础
  • 二、怎样利用实用人口学来开拓业务
  • 三、中国发展实用人口学的前景
  • 努力巩固成绩,科学规划未来
  • 一、对1994年人口形势的认识
  • 二、编制“九五”人口计划和2010年人口规划的思路
  • 三、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 四、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加速推广计算机管理
  • 关于修订分地区“九五”人口计划的意见
  • 一、各地区“八五”人口计划完成情况
  • 二、关于修订分地区“九五”人口计划总的想法
  •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 一、导言——前所未有的挑战
  • 二、人口增长与食物供给的矛盾
  • 三、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矛盾
  • 四、人口最大容量及经济最优人口
  • 在1995年全国人口形势统计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 一、人口数量过多,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总结“八五”经验,做好“九五”工作
  • 三、加强群众观念,实行优质服务
  • 四、依靠现代技术,实现科学管理
  • 民国人口统计调查和资料的研究与评价
  • 一、引言
  • 二、民国人口调查制度
  • 三、民国历次人口调查统计及其经过
  • 四、对现有民国人口统计资料的评价
  • 巩固成绩,开拓进取,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20世纪90年代人口变动趋势
  • 三、避孕节育情况
  • 四、技术服务情况
  • 五、妇女生殖保健情况
  • 《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与演化研究专辑》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 一、对人口问题认识的发展
  • 二、资源对人口总量的制约
  • 三、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
  • 四、跨世纪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 五、结论
  •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一、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沿革
  • 二、中国养老保障的定量分析模型及其结论
  • 三、养老保险资金征集中的“双重负担”和“三重负担”问题
  • 四、目前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 五、结论
  • 中国人口普查概况、微观数据保持及应用示例
  • 一、中国人口普查简介
  • 二、人口普查微观数据资料及其使用情况
  • 三、普查微观数据应用示例:对中国当前生育水平的分析
  • 四、小结
  • 育龄妇女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
  • 一、总论
  • 二、育龄妇女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MSISW)
  • 三、MSISW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 四、结束语
  • 新世纪新阶段的人口研究和人口工作
  • 一、控制中国人口数量的成就
  • 二、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前瞻
  • 三、21世纪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
  •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协同模式研究与实现
  • 一、现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分析
  •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协同模式(CMMS)
  • 三、CMMS的操作机制
  • 四、结论
  • 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发展及政策
  • 一、低生育水平的国际比较
  • 二、中国各地区生育率的差别及长期预测
  • 三、中国人口素质与结构变化
  • 四、结论与政策
  • “五普”低龄组统计数据调整与死亡模式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 一、前言
  • 二、漏报率的计算方法
  • 三、“五普”漏报评估
  • 四、区域死亡模式差异的研究
  • 五、结论
  • 人口、发展与生态健康
  • 一、发展与健康:中国人口问题的新挑战
  • 二、生态健康: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
  • 三、以人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保健
  •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
  •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
  •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
  • 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 四、结论与意见
  • 人口问题与人工社会方法:人工人口系统的设想与应用
  • 一、引言
  • 二、基于人工社会的人口研究设想
  • 三、人工人口系统的基本框架
  • 四、复杂系统计算理论在人口问题上的应用
  • 五、展望
  • 科学决策与决策科学
  • 在2005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 《婚姻与性别歧视》序
  • 新时期人口政策思考
  • 一、中国人口现状及计划生育成绩
  • 二、影响人口决策的外部因素
  • 三、21世纪初的人口工作思考
  •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题词1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
  • 二、和谐社会建设要重视人口结构问题
  • 三、不断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给吴邦国委员长的信
  • 宏观控制中的人口问题
  • 一、稳定持续增长需要控制人口
  • 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素质因素
  • 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人口新问题及对策
  • 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首发式上的讲话
  • 一、系统研究了科学发展观
  • 二、准确把握了实际生育水平
  • 三、科学预测了未来人口发展态势与挑战
  • 四、明确了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 五、提出了实现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政策建议
  • 以人为本,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 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 一、开展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意义重大
  • 二、关于战略研究的几点建议
  • 三、切实履行好专家委员会的职责
  • 在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项目竣工验收会上的讲话
  • 一、人口问题
  • 二、信息化在人口领域的应用
  • 三、PADIS项目建设
  • 四、PADIS系统后续工作展望
  • 在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 为孤残儿童的生活增添一份爱的阳光
  • 人口与世界发展
  • 一、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了人口观念的形成
  • 二、世界与中国人口发展比较
  • 三、未来的中国人口政策
  • 人口是发展动力
  • 一、人口政策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决策
  • 二、人口数量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人口素质和科技创新
  • 三、中国当前人口政策的目的是保证人民未来的幸福
  • 长寿化和老龄化的21世纪
  • 一、老龄化发展历史
  • 二、中国人的老龄化
  • 三、长寿化与老龄化的影响
  • 在海南省儋州市地中海贫血孕前预防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上的讲话
  •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 从科学发展高度看人口问题
  • 一、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二、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四、通过综合协调发展,实现中国人口均衡
  • 五、主要结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