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记录医生日常的真实见闻,记录生命关头的人间百态。

内容简介

韩国急诊医生南宫仁写下的发生在急诊室生死边界的故事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死亡的故事一如踏入医院能感受到的那般沉重穆肃,而关于生者的故事却又荒谬好笑,让人手不释卷。

身为急诊医生的南宫仁,在每日残余的休息空档将这些经历一点一滴记录下来,这些真实故事比戏剧更荒诞。难能可贵的是,曾罹患抑郁症的作者,在急诊室里看惯生死的作者,却仍怀着一腔热血和悲悯之心,通过这些故事在向读者传达着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要好好活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文
  • 关于死亡那些平凡人的故事
  • 被忧郁症“杀死”的人
  • 不幸的开端很平凡
  • 等待着的死亡与冤枉的死亡
  • 静谧的黑
  • 八月初一的杀气
  • 争分夺秒
  •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 “窃听”他人生命的最后瞬间
  • 去往天堂的老人
  • 最后的绝望
  • 血色的钉子
  • 来自十二层楼的自由
  • 被剪刀刺伤的人
  • 飘荡在虚空中的人
  • 流浪汉的新年
  • 辛苦你了
  • 铁轨上的一双腿
  • 变质的“冰桶挑战”
  • 胸腔外科的真相
  • 关于生存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 日落时分
  • 把棉被当老公的女子
  • 科长、文件与我
  • 下雨的日子
  • 哪一种“骨折”
  • 内科与外科
  • 奇妙的诊疗室
  • 急救法集训
  • 不能说出口的地方
  • 选择性听觉障碍
  • A医院的英雄
  • 宁静的上班之路
  • 世界杯足球赛十六强
  • 口齿不清的病人
  • 宁静又安稳的一天
  • 我们无法感受的孤独
  • 圣诞节·那天的日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是个大药房,死亡是颗安眠药|读《急诊室手记》

    曾罹患抑郁症的急诊室医生,讲述自己整日与生死周旋的故事。有重量,但不仅仅是悲伤。01 试图自杀的人就像预约好的快递一样被送进急诊室。到底要走入何种境地才选择预约死亡?每每想到他,那种自责就从不远处的 2018 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来,让我无所适从。初中化学老师,在那一年跳楼自杀。他叫平凡,确实是个太平凡的人。他的平凡成为青春期里学生们的谈资:上课写粉笔字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外裤里面被他提到胸前的红色运动裤头;永远睡不醒的脸上,散发着劣质的酒气;吵吵嚷嚷的教室里总是没有他的位置,不受控制的学生就像闲言碎语里他管不住的家庭...... 开学表彰大会上的优秀学生合影里,他站在一旁抠鼻的样子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被拍了进去。后来那张照片和其他合影一样,用玻璃框起来裱在靠近校门的路上,被学生笑话了一学期。那时候,我觉得没有比那更好玩儿的事。每每走到那里,脚步格外轻盈。“好像是说他的儿子有点傻,儿媳跟人跑了,媳妇又老在家抱怨他没用。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吧,就跳楼了。” 我已不能想象他被送进急诊室的场景。只觉得自己,再也无法迈开那轻盈的步子。未曾想,过去往前走的每一步,是不是对他死亡的鼓励。生活的绝望,让他从万千药方里,找到死亡这颗安眠药。而我,也只能继续找其他的方子,试图疗愈自己。02 孩子亲眼看见了父亲的死亡,却没有手足无措地哭泣,反而一手抱着妹妹,一手轻轻拍着痛哭的妈妈,对她表示着安慰。“妈妈,没关系的,妈妈。” 读这一段时,真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叔叔的去世,把我第一次摆放到生与死的竞技场。离开的一瞬间,世界是没有语言的。我像书里这个女孩一样,抱着弟弟,轻轻拍着他的后背不说话。他抽搐几下,依然没有掉眼泪。直到出完殡的晚上,对着我哭了两个小时。离开时最体面的方式是沉睡,我们不该打扰啊。生命是个大药房,那些缺憾总需要药去填补。我和弟弟的成熟,是失去带来的一种补偿吧。03 “司机先生,麻烦到 ×× 大学医院的急诊室,谢谢。”“哎哟,看起来你好像很不舒服啊,我会开快一点送你去的。” 的确是这样,大家拦出租车去医院急诊室的话,一百个人中有一百个不是患者就是患者亲友,通常很难想到是要去那里上班。而且这个血色尽失、一坐进车内立刻倒卧在后座、呼吸急促喘着气的男子,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他是名患者。回归到作者,有好几处描写都令我十分动容。作为一名急诊室医生,一边与病人的死亡赛跑,一边还要应对家属丧失理智的催促或哀求。那种压力,岂是常人可以承担?不管怎么努力,这世上还是有无法拯救的生命。“我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只是等待着诅咒与悲剧来临的人,想要剪断我那宣判无数次死亡的舌头,或者干脆把那舌头拔掉。我转头看着那凄凉的地方,漆黑又诡异的夜晚四处蔓延,世界仿佛失去了光亮,而黑夜却会永远持续下去。” 读到这一段,真是止不住泪水。正如他所说,一句 “辛苦了”,病人能给的,医生需要的,其实也正是这几个字。他们已经在为我们的生,拼尽全力。而我们,更有责任用不竭的爱,照亮每一个受苦的灵魂。
    生命是个大药房,要相信生活里苦都有解。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生与死的边缘——我读《急诊室手记》

      周末,我到医院急诊做核酸,准备打个条形码,发现急诊科特别多小朋友就诊。这边是一个小朋友烫伤,火急火燎让分诊护士叫医生。那边是一个小女孩不断呕吐,孩子不肯抽血,家长想要随便点,儿科医生想要说服家长做个检查才好诊断。还有小男孩一只眼睛昨晚被蒜泥弄到,在小诊所处理后两只眼睛都睁不开了,父母拉着护士让她快点叫眼科医生急诊。更紧张的是一个怀抱的婴儿在父母的紧抱之下,一个护士正要把枕头扎进他的脚板,他的哭声喊声响彻整个科室。我站在其中,有一种兵荒马乱的感觉。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还要把各种医疗救护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要治病救人,还要应对各式各样的病人及其家属。这个时候我就想起这本书《急诊室手记》,我们以前医院的同事大力推荐过。作者叫南宫仁,是韩国 "网红" 急诊医生。他的 "红" 就是他写了很多急诊科几年发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集结成了这本书。在书里,我们可以借由作者的笔调见证了 36 个让人无可奈何的故事。等待死亡的老人、没有钱治病的普通人、把棉被当老公的女子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平凡人的故事,但是却把平凡人的生存现状展现的淋漓尽致。故事很薄,大概十分钟就可以读完,但是人生却很厚,你还需要很多的经历。这些故事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这本书也展示了一个急诊医生的思考和责任。我想起,我在医院的一个经历。那一次,市里一栋在建的大楼突然塌方,很多建筑工人被压在下面。消防马上行动,把工人救了出来。其中有一批工人送到我们医院抢救,急诊医护人员全部出动,二线人员都来支援。我在急救室里,看到一边是有人被抢救成功,一边是有人则被宣告死亡。我那个时候是做宣传工作,相机在我手上。所以急诊科主任,让我把抢救无效的工人拍起来,照片给外面的家属认认。因为当时时间太紧急了,根本来不及确认工人们的具体身份。而急诊室外,堆积着工人家属,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的家人如何了。一开始,我对于遗体是很害怕的,只敢远远的拍一张。急诊科主任看了,把我拉到遗体旁边,让我对着脸拍下来。我根本不忍直视。那个主任跟我说,好好拍,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也便以家属辨认,这个对他们很重要。那个时候,我才认识到这个临时任务的责任。我想这也是急诊医护人员日常的责任感 —— 对病人负责,为家属负责。当我把遗照拿给工人家属看的时候,有些认出来的,痛哭不已;有些没找到的,则是暂时舒了一口气。我听到一个家属哭喊着:早上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吃早餐,怎么才几个小时,他就这样了,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这段经历,我对 "无常" 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我们读完这本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感叹和反思。如果急诊医护人员的家属读了这些故事会怎样呢?书里的结尾就说了作者的母亲看了这些文章的感受。他的母亲说,她是无尽的担心,感觉自己儿子每天都在生死的边缘徘徊。因为里面也有好多医患之间的矛盾,每次也是挺危险。这个结尾也让我深思。在疫情之下,我觉得大家都可以看看这本书,看看生,看看死,看看向死而生,看看在生与死摆渡的急诊医护人员。而最让我觉得敬佩的时候,作者南宫仁曾经想过自杀,最后他不仅活下来,还救了很多人。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医者辛苦,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作者以轻松诙谐的手法讲述了许多事实,笑过还是觉得沉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时代华语国际

        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以图书策划、发行为主业,拥有高端时政、大众学术、经管励志、文学文艺、时尚生活、心理自助、人物传记、少儿等八大版块的综合性产品结构,成为产品结构最完整的民营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