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费孝通1946年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整理而成,围绕“家庭三角”这一核心议题,讨论了中国乡土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其拓展,其中描述社会新陈代谢的“社会继替”“世代参差”等概念影响深远。

内容简介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为看重的著作之一。书后附录的《亲迎婚俗之研究》一文,系作者1933年在燕京大学毕业时完成的本科学位论文,主要是从社会史和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周代到汉初亲迎婚俗发展的两个阶段——风俗时代和礼教时代进行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费孝通作品精选
  • 费孝通作品精选 出版前言
  • 派与汇(代序)
  • 一 代序的话
  • 二 释派与汇
  • 三 社会思想与汇
  • 四 社会思想与派
  • 五 社会思想与社会理想
  • 六 社会思想与哲学概念
  • 七 社会思想分派的利弊
  • 八 社会理想分派的利弊
  • 九 治标的祛弊论
  • 十 论新汇的可能
  •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 生育制度的功能
  • 从性爱到生殖
  • 从生殖到抚育
  • 损己利人的生育
  • 社会完整和新陈代谢
  • 第二章 双系抚育
  • 生理抚育的单系性
  • 两性分工与合作
  •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 生物性的父母和社会性的父母
  • 结婚不是件私事
  •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 夫妇之间
  • 乱伦的禁律
  • 性和社会
  •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 “相敬如宾”
  • 变相的内婚
  • 择偶的自主
  •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 三角的稳定
  • 家庭的概念和实体
  • 婚姻是个别的契约
  •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 基本三角的区位
  • 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
  • 父居和母居
  •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 弗洛伊德的寓言
  • 社会和个人
  • 严父和慈母
  • 母权之谜
  • 女性的情结
  •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 理想和现实
  • 共生和契洽
  • “要飞的终于飞了”
  •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
  • 家庭的暂时性
  • 三角的团结
  • 温存的留恋
  • 成年仪式
  •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
  • 基本理论的重述
  • 社会容量和人口
  • 继替的亲属原则
  •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
  •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
  •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
  • 人口的控制
  • 长幼行序
  • 萁豆相煎
  • 第十五章 续绝
  • 养子
  • 过继
  • 暂时的改系
  •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
  • 亲属的建立
  • 亲属的分类
  • 亲属体系和社会结构
  • 氏族
  • 附录
  • 亲迎婚俗之研究
  • 一、亲迎婚俗之定义
  • 二、亲迎婚俗近代之地理分布
  • 三、亲迎区域之形成及其与移民之关系
  • 四、亲迎区域之地理及社会限制
  • 五、亲迎婚俗之传播
  • 六、亲迎婚俗起源之假设
  • 近代亲迎婚俗地理分布图所根据之材料
  • 一、亲迎区
  • 二、半亲迎区
  • 三、不亲迎区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殖、生育,有本质的差别

    “我们貌似很熟悉家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天都要回家。但我们对‘家庭’这个社会单位的了解还是陌生的,因为在这之前,你们当中很少有人会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家庭,以及家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 生育。” 费孝通老师的这本《生育制度》 阅读起来感觉比《乡土中国》门槛高一些。费老师在书中区分了性爱、生殖、生育制度、家庭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异。性与生育制度有关,但却并不构成生育制度的基础。性属于人的本能,而生育不是。费老在书中提出 “种族需要绵延” 才是生育制度的基础。几个概念被组建成了一个链条,第一环是性爱与生殖的连接,这两者虽然相连,但并非一事。下一环则是生殖与抚育相连接。抚育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个体在生理上成长为独立的个体(生理性抚育),另一部分则是学习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社会性抚育)。书中的好几处观点着实惊到了我,比如生育是损己利人的,婚姻的意义在于抚育孩子,而父亲存在的意义在于确立双系抚育,生孩子是社会人的天职…… 等等。这些大实话,放在现在的网上环境,估计评论区会很刺激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父母养育因为社会

      费老师解开了自己多年困扰的问题:为何本身婚姻痛苦的大人还是会逼迫孩子去完成家庭构造。是因为社会文化的督促。自从成家以后,你的身份不再是你,而是谁谁的妈,谁的爸。夫妻之间的关系却不再重要。反而现代西方思想的进入,大家都在尝试没有婚姻的状态,似乎依然可以实现自己的生活幸福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长

        建议高中毕业生必看,大学生普及知识,纳入出生证明考核,领养考核。生恩养恩同样重要,不管是财产继承还是贫穷复制,首先得家庭和谐,家族团结。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