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3千字
字数
201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理解2008年金融危机真正的全球视角,帮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困扰当今世界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
内容简介
2008年的金融危机,激起了关于危机根源和如何走出危机的广泛讨论,而本书即是从全球视角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它不仅纠正了当前流行的一些错误概念,而且有力地证明了,这场危机的真正根源其实是长期严重的世界贸易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则是某些国家所采取的扭曲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的错误政策。本书不仅系统考察了这些不稳定政策背后的原因,并且预言世界经济将会陷入长期严重的混乱——中国将经历“失去的十年”,欧元区将解体,而美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的再平衡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而实现再平衡的前提是,某些国家必须改变此前长期施行的错误的国内政策,比如中国必须改变其通过人为压低资金成本来维持不可持续的投资驱动型增长;而德国则不能再以牺牲邻国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发展,否则欧元将无法走出危险的境地。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贸易失衡与全球金融危机
- 消费不足
- 贸易失衡的不同解释
- 不稳定的失衡
- 调整的手段
- 混乱的根源
- 一些会计恒等式
- 空洞的说教
- 新经济学写作
- 第二章 贸易干预的运行机理
- 贸易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
- 汇率操纵
- 出口资本意味着进口需求
- 如果中国重估人民币,将会发生什么?
- 中国境内的财富转移
- 中国需要社会安全网吗?
- 第三章 贸易干预的多种形式
- 财富变化如何影响储蓄?
- 工资增长
- 作为转移隐性后果的贸易政策
- 金融抑制
- 高利率和家庭财富
- 高利率是刺激还是减少消费?
- 汇率与利率
- 第四章 中国的失衡增长案例
- 何种类型的失衡?
- 增长奇迹并无新意
- 巴西奇迹
- 驱动增长
- 支付补贴
- 落后的局限
- 贸易的影响
- 失去的十年?
- 中国能有效控制转型吗?
- 一些更大的误解
- 第五章 失衡的另一面
- 欧洲能改变美国的储蓄率吗?
- 贸易再平衡何以实现?
- 全球化不是双边的
- 全球购物狂欢
- 失衡仍将继续
- 第六章 欧洲案例
- 危机的机理
- 一切为时已晚!
- 德国式节俭
- 迫使德国调整
- 双向调整
- 第七章 回老家去吧,外国资本!
- 资产互换
- 这是贸易,无关资本
- 贸易失衡导致债务失衡
- 经常账户困境
- 第八章 不堪重负
- 谁在购买美元?
- 付出好于获取
- 外国资金弥补经常账户赤字,而不是财政赤字
- 再平衡的天平
- 资本净流入何时才是好事?
- 我们能生活在一个没有美元的世界吗?
- 为什么不能用SDR?
- 美国人正推开特权
- 第九章 全球危机何时才能到尽头?
- 转移危机中心
- 逆转再平衡
- 一些预测
- 全球影响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