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6千字
字数
2001-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法律分析。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自从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之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抵押贷款支撑证券市场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在欧洲和亚洲,资产证券化也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
本书试图解释资产证券化具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以及会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试图提出避免这些负面效应的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总序
- 导言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法律问题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和法律问题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解释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代表性理论与其解释
- 第三节 理论的验证
- 第三章 风险隔离机制中的资产转移
- 第一节 破产申请前的资产转移
- 第二节 资产转移的重新定性
- 第三节 真实出售
- 第四章 风险隔离机制中的SPV构造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构造远离破产的SPV
- 第三节 破产财产的实质性合并
- 第五章 风险隔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风险隔离机制面临的实践挑战
- 第二节 寻求确定性的努力和建议
- 第六章 风险隔离机制的社会成本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社会成本分析
- 第二节 一个新理论的构建
- 第七章 资产证券化与中国
- 第一节 中国担保和破产制度的完善
- 第二节 风险隔离机制在中国的法律适用
- 第三节 风险隔离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