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4千字
字数
2018-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理解儒释道,把握中华思想变迁之脉络。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儒释道三教的历史根源与发展,为理解三教的历史功能提供有力的阐释,亦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发展、思想变迁、社会进程及中国人的生命观。
作者认为,道教、佛教虽然术不同,但宗旨一样,视生命为神圣,是一种生命宗教,而儒教更多地讨论政治起源、政治结构和政治道德,是一种政治宗教。生命宗教和政治宗教代表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宗教和政治,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关于儒教之功能
- 二、关于道教之功能
- 三、关于佛教之功能
- 四、关于三教功能之关系
- 五、所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 第一章 儒教论
- 第一节 儒教的雏形
- 反思与转型
- 天神信仰
- 阴阳五行
- 君权神授
- 天道王道
- 祥瑞灾异
- 儒教初成
- 第二节 儒教的确立
- 儒教确立
- 儒教纲领
- 关于《白虎通义》
- 第三节 儒教经学
- 经与经学
- 谶纬经学
- 经学之争
- 第四节 儒教的特征
- 学术特征
- 政治特征
- 第五节 儒教的圣众
- 儒教的孔子
- 儒教的皇帝
- 儒教的博士
- 儒教的臣民
- 第二章 道教论
- 第一节 大众符箓道教
- 《太平经》
-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 第二节 名士亦儒亦道
- 危机与转变
- 嵇康故事
- 名士精神世界
- 第三节 士大夫外丹道教
- 儒教理念
- 现实困境
- 反思人生
- 神仙信仰
- 修道成仙
- 道教与儒教
- 第三章 佛教论
- 第一节 传入与接受
- 最初之传入
- 《理惑论》之佛教
- 两晋士人与佛教
- 第二节 初期净土佛教
- 《冥祥记》与净土佛教
- 慧远之净土修行
- 谭鸾之净土学说
- 第三节 初期涅槃佛教
- 士人之佛学
- 僧人之习禅
- 智顗之涅槃佛教
- 第四章 三教关系论
- 第一节 东晋孙绰
- 儒教信仰
- 道家信仰
- 佛教信仰
- 三教关系
- 第二节 萧梁武帝
- 儒教
- 道教与佛教
- 政教兼宗
- 第三节 北朝刘昼
- 儒教思想
- 道家思想
- 第四节 《颜氏家训》
- 儒教品格
- 道佛品格
- 结语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