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0千字
字数
2013-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一个新的心理疗法,过上有活力的人生。
内容简介
接受与实现疗法(ACT)是一种全新的、有科学基础的心理疗法,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痛苦,什么是心理健康。要是痛苦本来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逃避或是忍受痛苦会使你备受折磨。甚至还会毁了你生活的质量,你该怎么办?
在书中,你会学会:了解为何人类语言的本质就会产生折磨;逃离回避的陷阱;培养积极的心态来接受痛苦;使用正念,活在当下;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过上有活力的;有意义的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引言
- 1 人类的痛苦
- 人类的痛苦是普遍的
- 带来痛苦的问题
- 再看那些产生痛苦的问题
- 过有价值观的生活:不妨为另一种选择
- 2 为何语言会带来痛苦 (与John T. Blackledge合著)
- 人类语言的本质
- 并非什么全新的观点
- 即便人类的婴儿也能这么做
- 人类语言能力的优势
- 为什么语言会产生痛苦
- 压抑自己的想法
- 对思维来说是怎样的,对情绪来说也是
- 行为倾向和思维陷阱
- 你在做什么
- 逃避带来的问题——是双倍的
- 逃避感受
- 为应对策略工作表评分
- 思维列车
- 3 逃避的力量 (与Julieann Pankey and Kathleen M. Palm合著)
- 我们为什么会做无用功
- 逃避感受也可能不起作用
- 中国指套
- 那么,你该怎么办?
- 责任和反应的能力
- 继续前进
- 4 放轻松 (与John T. Blackledge and Michael Ritter合著)
- 越是不想,就越是会发生
- 接受心态和积极态度
- 为何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 积极心态和忧虑
- “用积极的态度来改变”的问题
- 5 思维的麻烦 (与Jason Lillis合著)
- 思维的产物
- 唾液的好处
- 为什么思维会有这样的影响力
- 逃避感受和认知融合
- 思维造成痛苦
- 记录痛苦日记
- 审视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从自己的想法来看问题
- 思维列车
- 6 拥有想法与陷入这个想法 (与John T. Blackledge and Jason Lillis合著)
- 去除认知融合:将你的思维与其所指分离
- 思维的固定特征
- 按照其本来的面目给个人体验贴上标签
- 留意自己来来去去的想法
- 客观看待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 不同的声音
- 描述和评估
- 再多几个去除融合的技巧
- 创造属于自己的去除认知融合的办法
- 什么时候去除融合
- 7 如果我不是我的所思,那么我又是谁?
- 考虑一下你的自我概念化
- 自我的三个意义
- 概念化的自我
- 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自我
- 观察的自我
- 做观察的自我
- 国际象棋的隐喻
- 做你自己,不要做做不到的你
- 和当下发生联系
- 如何练习
- 准备工作
- 留意身体感受
- 去除隐含评价的融合
- 采取下一步行动
- 8 集中注意力
- 每日实践
- 实践内容
- 专心致志地进食
- 冥想
- 集中注意力在上下文中的意义
- 9 积极心态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与Michael Ritter and John T. Blackledge合著)
- 需要接受什么?
- 积极心态的目标
- 积极心态不是什么
- 积极心态不是渴求
- 积极心态没有条件限制
- 积极心态不是“尝试”
- 积极心态不是信念
- 积极心态不是自我欺骗
- 积极心态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 10 积极心态:学习如何跳跃
- 积极心态的范围
- 跳起来
- 使用你的技巧,并学习一些新技巧
- 分解问题
- 11 什么是价值观?
- 选择人生道路的价值观
- 方向
- 选择
- 价值观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 价值观不是目标
- 价值观不是情感
- 痛苦和价值观
- 价值观不是结果
- 价值观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的道路
- 价值观不是未来
- 价值观和失败
- 价值观总是完美的
- 12 选择你的价值观
- 你所侍奉的主人
- 向前迈进一步:10个有价值的领域
- 婚姻/夫妻/亲密关系
-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
- 家庭关系(除了亲密关系和养育关系之外)
- 友谊(社会关系)
- 事业(职业)
- 教育/培训/个人成长和发展
- 娱乐/休闲
- 精神
- 公民责任
- 健康/身体安乐
- 分级并检测你的价值观
- 下决心采取行动
- 13 下决心采取行动 (与Jason Lillis and Michael Twohig合著)
- 迈出大胆的脚步
- 画出路线图:设定目标
- 设立目标
- 行走着的行走:为了达到目标的行动
- 障碍
- 不同旅程,多张地图
- 创建有效行动的模式
- 为你所构建的更广泛行为模式承担责任
- 打破僵化的、不适合你的模式
- 因为你这么说
- 从你自己还未准备好处理的事情中去除融合
- 分享
- 保持对自己价值观的警惕
- 负疚感,谅解,以及修复
- 究竟是谁的生活?
- 结论 选择过有价值的生活 (与David Chantry合著)
- 附录 ACT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信息
- 理论和基本原则
- 结果
- 关于本书
- 行为治疗
- 行为训练
- 将该书作为专业心理干预的辅助手段
展开全部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