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审计原理、方法与实务,为学员奠定扎实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审计实务,阐述了审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审计原理的论述,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对于审计方法与实务的介绍,务求针对性强。 全面介绍审计学科的理论体系、知识要点与审计实务应用,系统阐述了审计准则、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审计方法、审计测试、各个审计循环的审计要点与主要内容,旨在为会计和审计专业的学员以及审计人员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审计基础,树立起依法审计与有效审计的观念。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 一、审计的定义
  • 二、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
  • 三、审计的特性
  • 四、审计学
  •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 一、审计分类方式
  • 二、审计的基本分类
  • 三、其他分类标准及其内容
  • 第三节 审计的演进
  •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 二、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三、民间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 四、内部审计的建立与发展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二章 审计主体
  • 第一节 政府审计
  • 一、国外的审计机关
  • 二、我国的审计机关
  • 三、国家审计人员
  • 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 第二节 民间审计
  • 一、民间审计的性质
  • 二、国外的民间审计组织
  • 三、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
  • 四、民间审计人员
  • 五、民间审计人员职业团体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
  • 二、国外的内部审计机构
  • 三、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
  • 四、内部审计人员
  • 五、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团体
  • 第四节 审计的法律责任
  • 一、审计法律责任的概念
  • 二、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
  • 三、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
  • 四、注册会计师避免或减少法律责任的相应对策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三章 审计职业规范体系
  • 第一节 审计执业规范
  •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规范
  • 二、政府审计执业规范
  • 三、内部审计执业规范
  • 第二节 审计职业道德
  •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
  • 二、政府审计职业道德
  • 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
  •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 一、基本要求
  • 二、经济利益
  • 三、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
  • 四、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 五、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
  • 六、收费
  • 七、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项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四章 审计过程与审计方法
  • 第一节 审计过程
  • 一、审计过程的含义
  • 二、政府审计过程
  • 三、内部审计过程
  •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
  • 第二节 审计方法
  • 一、审计方法及方法体系的含义
  • 二、审计一般方法
  • 三、审计具体方法
  • 第三节 审计抽样
  •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 第一节 审计目标
  • 一、审计目标概述
  •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
  • 第二节 审计计划
  • 一、审计计划概述
  • 二、初步业务活动
  • 三、总体审计策略
  • 四、具体审计计划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第一节 审计证据
  •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 二、审计证据种类
  •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 四、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与综合
  •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与作用
  •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与编制
  •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和保存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七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 第一节 审计风险
  •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 二、重大错报风险
  • 三、检查风险
  • 四、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 一、重要性的含义
  •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 四、评价错报的影响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八章 内部控制
  •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二节 了解和记录内部控制
  • 一、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与程序
  • 二、记录内部控制
  • 三、从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
  • 四、从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九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 第一节 风险评估
  • 一、风险评估程序
  •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第二节 风险应对
  •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 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 三、控制测试
  • 四、实质性程序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二篇 业务循环审计
  •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 一、不同行业类型的收入来源
  • 二、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 三、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 一、销售和收款的内部控制
  •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三、控制测试
  •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 一、销售与收款交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 二、销售交易的细节测试
  • 三、收款交易的细节测试
  • 第四节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 一、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
  • 二、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 三、其他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 第五节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 一、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 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 三、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十一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 一、不同行业类型的采购和费用支出
  • 二、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 三、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 一、采购和付款的内部控制
  •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三、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 四、控制测试
  •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 一、釆购与付款交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 二、采购与付款交易和相关余额的细节测试
  •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 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 二、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 三、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 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 第五节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十二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 一、不同行业类型的存货性质
  • 二、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 三、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 一、生产与存货交易的内部控制
  •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三、控制测试
  •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 一、生产与存货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 二、实质性分析程序
  • 三、生产与存货交易和相关余额的细节测试
  • 第四节 成本、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 一、成本、费用的审计目标
  • 二、成本、费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 第五节 存货的实质性程序
  • 一、存货的审计概述
  • 二、存货的实质性程序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十三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
  • 第一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
  • 一、投资与筹资循环的性质
  • 二、投资与筹资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 三、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 第二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 一、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与审计测试的关系
  • 二、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四、控制测试
  • 第三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 一、投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 二、筹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 第四节 投资业务的实质性程序
  • 一、长期股权投资审计
  • 二、投资收益审计
  • 第五节 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 一、短期借款的审计
  • 二、长期借款的审计
  • 第六节 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程序
  • 一、股本的审计
  • 二、资本公积的审计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十四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审计
  •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特点
  • 一、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性质
  • 二、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 三、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 一、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与审计测试的关系
  • 二、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
  •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四、控制测试
  • 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 一、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 二、人力资源与工薪交易细节测试
  • 第四节 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 一、审计目标
  •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十五章 货币资金审计
  •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特点
  • 一、货币资金的特点
  • 二、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
  • 三、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 一、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 二、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三篇 终结审计
  • 第十六章 完成审计工作
  • 第一节 特殊项目审计
  • 一、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 二、期后事项的审计
  • 三、或有事项的审计
  • 第二节 完成审计工作
  • 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
  • 二、汇总审计差异
  • 三、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
  • 四、评价独立性和道德问题
  • 五、获取管理层声明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十七章 审计报告
  •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 二、审计报告的类型
  •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 一、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 二、审计意见的类型
  • 三、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 四、审计报告的关键事项段
  • 五、审计报告的其他事项段
  • 第三节 编制审计报告的要求和步骤
  • 一、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 二、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 第四节 国家审计报告
  • 一、国家审计报告的种类
  • 二、国家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 三、国家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及审定程序
  • 第五节 内部审计报告
  •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及分发程序
  • 第六节 管理建议书
  • 一、管理建议书的含义和作用
  • 二、管理建议书的内容
  • 三、编制和出具管理建议书的要求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第四篇 内部控制审计
  • 第十八章 内部控制审计
  •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特征和内容
  • 二、中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
  • 一、计划审计工作
  • 二、实施审计工作
  • 三、内部控制审计评价
  • 四、完成审计工作
  •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一、总体要求
  • 二、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三、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思考题
  • 关键术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