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6千字
字数
202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针对赋论批评形态中的赋序、赋注、赋评、赋格、赋话等进行集中研究。
内容简介
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古代文学理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本书以赋论中的赋序、赋注、赋评、赋格、赋话五种较为重要的批评形态为研究对象,以文史互证、微观宏观相结合、现象分析与理论概括相参照等方法,对赋论的渊源流变、批评形态、文献材料、理论范畴、功能价值等进行深入挖掘,以期能准确地评述赋论在中国赋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章 赋序:辨体形制与文体批评
- 第一节 赋序的类别与特征
- 第二节 赋序的结构与形态
- 第三节 赋序的功能与价值
- 第四节 赋序的兴盛与衰落
- 第二章 赋注:批评传统与诸注举隅
- 第一节 由“古赋不注”到“注”
- 第二节 续雅殷勤的李善注:以“凡例”为中心
- 第三节 互通有无的五臣注:以“题解”为要旨
- 第四节 取便参证的六臣注:以“校勘”为对象
- 第三章 赋评:论评系统与形态特征
- 第一节 评点符号与批评旨趣
- 第二节 赋作的评点文献
- 第三节 赋作的评点形态
- 第四节 赋作的评点功能
- 第五节 赋评的价值及其演进
- 第四章 赋格:读解维度与试赋津梁
- 第一节 《赋谱》撰年及相关问题考论
- 第二节 《赋谱》成书与价值
- 第三节 《赋谱》承传与影响
- 第四节 赋句:缀合织成,不可偏舍
- 第五节 赋段:赋体分段,各有所归
- 第六节 赋题:量其体势,乃裁制之
- 第七节 “解镫”起源:从生活现象到军事术语
- 第八节 “解镫”迁转:从诗格理论到赋学批评
- 第九节 “解镫”实践:试赋限韵的突围与优化
- 第十节 “解镫”理论:律赋形态与功能的多样化追求
- 第五章 赋话:别立一宗与尚律批评
- 第一节 赋话批评文献
- 第二节 破题与诠题
- 第三节 用韵与限韵
- 第四节 用笔与用事
- 第五节 对偶与辞格
- 第六节 炼字与琢句
- 第七节 制局与炼局
- 第八节 试赋沾溉下的赋话批评
- 第六章 赋论形态的辐射与赓续
- 第一节 赋论批评形态的拓展
- 第二节 赋论的价值与影响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