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亲历者全景化展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战后日本经济史》续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经济层面回顾整个平成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度过了50~80岁的人生,而且与上一代人共同推动了平成时代的发展。

对于昭和时代的经济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书上了解过,见过面的人屈指可数。但是,平成时代的大部分经济人物都与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并不是单纯分析数据和罗列资料,而是真实记述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上一代人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让日本社会与世界潮流融合的责任。正是因为日本与世界的差距,才让我们这代人有机会影响日本社会的发展。至少我们是拥有选举权的国民,政治层面的抉择并非与我们毫无关系。

那么,我们这代人就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完成使命了吗?”“前辈打下的基础得到发展了吗?”很遗憾,我们失败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十年,那就是日本经济被世界经济的浪潮远远甩在身后。整个平成时代,日本经济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日本人没有察觉到泡沫经济的崩溃
  •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
  • 日本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 地价和股价出现泡沫
  • 抢购海外土地
  • 开发高尔夫球场成了“炼金术”
  • 泡沫经济崩溃,整个日本还在“宿醉”中
  •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触顶
  • 日本国民对日本经济的变化毫无察觉
  • 百货商店外销业务的泡沫也在持续
  • “日本比美国强大”
  • 平成时代成了失败的时代
  • 历史性的日元升值
  • 日元升值冲击
  • 日元升值让消费者受益,企业利润持续减少
  • 日元贬值后,又因亚洲金融危机引发日元升值
  • “复合萧条论”的错误
  • “复合萧条论”认为银行惜贷是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 原因不在金融领域,而在实体经济
  • 在东京大学成立先端经济工学研究中心
  • 第二章 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中国加快推进工业化
  • 国有企业的改革
  • 新的企业诞生了
  • 见证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 日本应该如何应对工业化趋势
  • IT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 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
  • 我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 《“超”整理法》的出版
  • 对互联网的改观
  • 制造业由垂直一体化走向水平分工
  • 水平分工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 廉价电脑就是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
  • 电子产品的进口激增
  • 无法与新兴国家和地区竞争的日本制造业
  • 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
  • 像“博物馆”一样的英国复活了
  • 让英国复苏的是高端服务业
  • 美国的新产业也在不断成长
  • 看到了世界的变化
  • 墙被拆除后看到了美丽的湖泊
  • 为什么没能成为“德国的时代”
  • 受益于日元升值的海外旅行
  •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金融大崩溃
  • 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丑闻逐渐暴露
  • 伊藤万事件暴露出的黑暗势力
  • 二信组事件与大藏省官员
  • “住专处理”引发国会审议大混乱
  • 大藏省丑闻
  • 丑闻让大藏省失去权威
  • 大藏省的社会信任完全崩塌
  • 山一的破产
  • 巨额潜亏
  • 营业特金、“放飞”和“舱外游走”
  • 自主停业
  • 长银的破产
  • 特权组织的迷途
  • 持续经营导致不良债权被隐藏
  • 走投无路被国有化
  •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国民背负着重担
  • 公共资金的投入让国民背负了10万亿日元的负担
  • 免税偿还让法人税减少了39万亿日元
  • 平均一家人合计共有192万日元的负担
  • 不能忘记的事情,却被遗忘了
  • 美英金融业的大变革
  • 被当作替罪羊的人们
  • 必须找个替罪羊的日本社会
  • 第一劝业银行前会长宫崎邦次
  • 日债银行的最后一任会长洼田弘
  • 第四章 21世纪日本经济的虚假繁荣让改革渐行渐远
  • 日本经济大幅下滑,日本政府开始大规模干预汇率
  • 2003年的大规模干预汇率
  • 2004年股价回升
  • 2005年开始的日元套利交易
  • 逆时代潮流而回归日本的工厂
  • 出口导向型经济
  • 工厂开始回归国内
  • 日元贬值是“毒品”
  • 日本制造业失去了创造性
  • “小泉改革”是什么
  • 在硅谷感受了日本的落后
  • 在斯坦福大学度过的一年时光
  • 工厂从加利福尼亚州消失了
  • 面积超过山手线内侧一半的校园
  • 生活在天堂般的感觉
  • 互联网社会已经到来
  • 中国留学生剧增
  • 第五章 美国房地产泡沫和雷曼事件
  • 亲眼所见的房地产泡沫
  • 因房价泡沫而狂欢
  • 席卷整个美国的房地产泡沫
  • 是不是“泡沫”,众说纷纭
  • 只有指望房子升值,房价才能显得不那么离谱
  • 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
  • 抵押证券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 美国房价暴涨,丰田车大卖
  • 加利福尼亚州的路上满是丰田车
  • 套现再融资的“魔法”
  • 雷曼事件
  • 雷曼事件爆发
  • 美国金融危机的开端
  • 拯救贝尔斯登
  • 股价暂时回升
  • 雷曼兄弟破产,AIG获救
  • 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
  • 《紧急经济稳定法》的出台
  • 美国金融业迅速复苏
  • 日本的经验毫无参考价值
  • 美国四大科技巨头(GAFA)稳步发展
  • 第六章 日本的“出口立国”模式彻底崩塌
  • “出口立国”模式的终结
  •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出口锐减
  • 日本经济的本质还是老样子
  •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很弱
  •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日本制造业的复苏
  • 中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
  • 对华出口显著增长
  • 影子银行
  • 逐渐依赖政府的日本制造业
  • 雇佣调整补助金和环保车减税
  • 民间企业开始依赖政府支援
  • 日本经济结构已无法改变
  • 无法“脱工业化”
  • 继续坚持旧的商业模式
  • 雷曼事件后的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宽松政策和欧元危机
  •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QE1和QE2
  • 欧洲经济泡沫及其破裂:欧元危机
  • 第七章 民主党内阁与东日本大地震
  • 身为执政党的民主党满足国民的期待了吗
  • 鸠山内阁的成立
  • “事业分类”不过是一场表演
  •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环境也不断变化
  • 东日本地区可能会成为无人地带
  • 东日本大地震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 日本偶然地活了下来
  • 日本经济受到了巨大影响
  • 贸易赤字逐渐扩大
  • 从出口大国到进口大国
  • 必须转变政策为“投资立国”
  • 欧元危机导致日元升值,日本股价下跌
  • 日元持续升值
  • 应该阻止日元升值和制造业的海外转移吗
  • 从三党协议到众议院的解散
  • 全球范围内的量化宽松竞赛
  • 我们这一代人的21世纪头10年
  • 个人发起的奖学金
  • 我的七十多岁
  • 第八章 安倍经济学和异次元货币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 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能增加货币供给量
  • 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只增加了货币基数
  • 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增加
  • 日元贬值并不是安倍经济学的产物
  • 特朗普当选导致日元贬值
  • 追加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负利率政策也没有任何效果
  • 为应对油价下跌,日本追加实施货币宽松政策
  • 政府必须客观评价宽松货币政策
  • 负利率也无法激活经济
  • 安倍经济学并没有让日本经济实现增长
  • 营业利润只是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而已
  • 工资没有上涨,消费也没有增加
  • 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口在哪里
  • 全球货币政策逐渐正常化,日本却继续放宽货币政策
  • 一旦利率上升,日本央行将面临巨额潜亏
  • 即使继续持有国债,日本央行也会产生巨额损失
  • 利率上升,财政就会崩溃
  • 关于长冈实的记忆
  • 保持官僚的中立性
  • 获得部下信赖的领导
  • 20世纪70年代受命制订中期财政计划的试行方案
  • 终于完成作业了
  • 长冈先生的朋友们
  • 第九章 日本未来应该做的事
  • 日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摆脱通货紧缩”
  • 恶化的日本经济危机
  • 经济衰退不是因为通货紧缩,而是因为没有适应变化
  • 日本面临的三大课题
  • 必须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年轻人减少,老年人增加
  • 提高出生率并不能解决问题
  • 未来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近3000万人
  • 促进老年人就业
  • 如果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将增加1000万人
  • 在人才方面需要开放
  • 必须直面移民问题
  • 如何应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
  • 社会保障支出正在不断增加
  • 日本并没有认真考虑增加社会保障的负担
  • 基于非现实假设的乐观预测
  • 社会保障的财源不仅仅是消费税
  • 人们要求明确负担结构
  • 如何应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 巨变的中国
  • 在IT领域突飞猛进
  • 中国的基础研究能力正在快速提高
  • 204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 新兴产业的出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
  • 必须要有新的产业
  • 阻止改革的力量
  • 要摆脱对政府的依赖
  • 日本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
  • 日本的各种限制阻碍了新兴技术的发展
  • 日本人应该更多地“走出去”
  • 要相信“贝叶斯方法”
  • 附录 平成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9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财政部前高官眼中的30年经济衰退

    读完了~作者算是三岛由纪夫在大藏省的半个前同事,在斯坦福担任过客座教授,在早稻田给研究生讲财经到退休。他眼中的平成时代失去的 30 年是这样事儿的~他不介意日本进一步产业空心化,鉴于日本的情况,执着于制造业本土化不是最优解。日本老龄化少子化日趋恶化,面临的不是就业率压力,而是劳动力趋于不足的压力,不需要像美国那样对制造业回流那么迫切。劳动力成本高、资源匮乏、日元汇率波动中持续走低,制造业回流对日本来说,是违反经济学常识的。野口老爷子乐观看待日元持续贬值,利于企业增加营业收入,也利于股价,日企几次营收正向波动都是在日元贬值的时候,至于是不是能增加利润,那要看本事了,丰俭由人哈~但他不认同小泉政府及安倍经济学,不应该把 2% 通胀率作为央行 kpi,日元实际购买力不断下滑,且工资增长低于通胀率。作者把货币政策比做拴狗绳,可以拉住精力旺盛的狗狗,但是不能拖着疲惫的它前行,单纯量化宽松是无效的,更不能 QE 停不下来,需要有适合的财政政策配合,甚至是伴随镇痛的结构性改革。他比较客观的看待广场协议后,是当时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支撑了日元的实际购买力,08 年次贷危机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得益于中国的产业振兴政策,增加了日本制造业的出口。但时过境迁,作者建议日本应该从 “出口立国”,向 “投资立国” 转型,并加强新兴产业的布局。日本创新乏力是个更让他担忧的严重问题,创新企业、专利数量等方面,也从全球第二的位置不断滑落。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应鼓励私营企业在市场中探索。同时通过增加就业愿意,提升老年人、女性就业率,鼓励年轻人留学,移民政策放宽等手段,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发挥资源禀赋,好好画漫画吧,努力发展旅游、文娱行业吧 -~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本书看到了日本美国在金融危机下,国家分别做出的采取的手段。(美国效率为一个月,日本第八年才采取金融手段)。日本人过于相信政府和思想保守,没有提前做好产业创新和认知升级,更没有一套快速应对危机的措施和长期布局图。    这本书对于当下的我国很有学习参考的意义,通过本书也看到了我国在时代产业创新,人才储备,国家政策扶持和开放政策等方面做的规划。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保持开放,时刻保持迭代更新系统能力,从全局去看,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差异可能不大,主要差异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视野,核心价值体系,还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节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23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六)经济 - 经济史《失去的三十年》(168)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经济的领域开始,选择经济史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五本是《失去的三十年》,亲历者全景化展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战后日本经济史》续作。本书主要从经济层面回顾整个平成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度过了 50~80 岁的人生,而且与上一代人共同推动了平成时代的发展。对于昭和时代的经济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书上了解过,见过面的人屈指可数。但是,平成时代的大部分经济人物都与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并不是单纯分析数据和罗列资料,而是真实记述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上一代人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让日本社会与世界潮流融合的责任。正是因为日本与世界的差距,才让我们这代人有机会影响日本社会的发展。至少我们是拥有选举权的国民,政治层面的抉择并非与我们毫无关系。2、精彩内容:日本经济落后于世界并不是因为努力过了但没能跟上时代,而是因为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日本并没有感知到,所以才落后了。日本并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世界瞬息万变,要想保住原来的位置,就要不断前行,一刻也不能停下。然而日本却一直止步不前,因此也没能保住原来的位置。“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 成了日本国民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得不说,平成时代确实是这样一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是检讨我们这代人为何失败的报告,是一本反省自我的书。日本从这种萎靡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得益于两大原因:第一就是中国政府实行的大规模经济政策,第二就是日本政府实施的制造业救济政策。这些政策也导致日本的民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就连普通国民都认为,这种强烈的依赖性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此外,日本的经济结构也没能得到调整和改变。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房价开始异常上涨。公示地价开始明显上涨是从 1986 年开始的。根据 1987 年 1 月的公示地价,东京圈的地价上涨了 23.8%,到了 1988 年 1 月,土地价格上涨率高达 65.3%。在以东京为圆心的 60 公里半径范围内,拥有 5 亿日元以上土地资产的人超过 100 万,而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刚想买房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地狱一般的世界。1990 年,东京圈的公寓价格是人均年收入的 10 倍以上,东京都中心位置的房价更是逼近人均年收入的 20 倍。无论是地价的上涨还是股价的上涨,都不过是泡沫而已。但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比起这个,在投机竞争中不落后才是更重要的。就这样,全国上下上演了一场疯狂的闹剧。以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国民本可以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但是经济泡沫引起的资源分配不均,让日本国民还没享受到富裕的生活就跌落谷底。从东京一所名为 “东京朱莉安娜” 的迪斯科舞厅,就能看出当时的日本国民还沉醉在泡沫经济中。“东京朱莉安娜” 一直被说成是泡沫经济时期的象征,所以,直到现在很多日本人都认为这个迪斯科舞厅的全盛时期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但事实上,舞厅正式营业的时间是 1991 年 5 月,当时距离日本股价的首次全面下跌已经过了一年半。整个世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在日本被 “泡沫” 掩盖住了。等到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各种问题一下子都凸显出来了。即便如此,很多日本人依然沉浸在 80 年代的经济泡沫中,没有认识到日本已经有着很严重的问题。整个日本都处于松散的状态中。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