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0
1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财政部前高官眼中的30年经济衰退

    读完了~作者算是三岛由纪夫在大藏省的半个前同事,在斯坦福担任过客座教授,在早稻田给研究生讲财经到退休。他眼中的平成时代失去的 30 年是这样事儿的~他不介意日本进一步产业空心化,鉴于日本的情况,执着于制造业本土化不是最优解。日本老龄化少子化日趋恶化,面临的不是就业率压力,而是劳动力趋于不足的压力,不需要像美国那样对制造业回流那么迫切。劳动力成本高、资源匮乏、日元汇率波动中持续走低,制造业回流对日本来说,是违反经济学常识的。野口老爷子乐观看待日元持续贬值,利于企业增加营业收入,也利于股价,日企几次营收正向波动都是在日元贬值的时候,至于是不是能增加利润,那要看本事了,丰俭由人哈~但他不认同小泉政府及安倍经济学,不应该把 2% 通胀率作为央行 kpi,日元实际购买力不断下滑,且工资增长低于通胀率。作者把货币政策比做拴狗绳,可以拉住精力旺盛的狗狗,但是不能拖着疲惫的它前行,单纯量化宽松是无效的,更不能 QE 停不下来,需要有适合的财政政策配合,甚至是伴随镇痛的结构性改革。他比较客观的看待广场协议后,是当时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支撑了日元的实际购买力,08 年次贷危机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得益于中国的产业振兴政策,增加了日本制造业的出口。但时过境迁,作者建议日本应该从 “出口立国”,向 “投资立国” 转型,并加强新兴产业的布局。日本创新乏力是个更让他担忧的严重问题,创新企业、专利数量等方面,也从全球第二的位置不断滑落。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应鼓励私营企业在市场中探索。同时通过增加就业愿意,提升老年人、女性就业率,鼓励年轻人留学,移民政策放宽等手段,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发挥资源禀赋,好好画漫画吧,努力发展旅游、文娱行业吧 -~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本书看到了日本美国在金融危机下,国家分别做出的采取的手段。(美国效率为一个月,日本第八年才采取金融手段)。日本人过于相信政府和思想保守,没有提前做好产业创新和认知升级,更没有一套快速应对危机的措施和长期布局图。    这本书对于当下的我国很有学习参考的意义,通过本书也看到了我国在时代产业创新,人才储备,国家政策扶持和开放政策等方面做的规划。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保持开放,时刻保持迭代更新系统能力,从全局去看,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差异可能不大,主要差异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视野,核心价值体系,还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节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23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六)经济 - 经济史《失去的三十年》(168)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经济的领域开始,选择经济史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五本是《失去的三十年》,亲历者全景化展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战后日本经济史》续作。本书主要从经济层面回顾整个平成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度过了 50~80 岁的人生,而且与上一代人共同推动了平成时代的发展。对于昭和时代的经济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书上了解过,见过面的人屈指可数。但是,平成时代的大部分经济人物都与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并不是单纯分析数据和罗列资料,而是真实记述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上一代人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让日本社会与世界潮流融合的责任。正是因为日本与世界的差距,才让我们这代人有机会影响日本社会的发展。至少我们是拥有选举权的国民,政治层面的抉择并非与我们毫无关系。2、精彩内容:日本经济落后于世界并不是因为努力过了但没能跟上时代,而是因为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日本并没有感知到,所以才落后了。日本并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世界瞬息万变,要想保住原来的位置,就要不断前行,一刻也不能停下。然而日本却一直止步不前,因此也没能保住原来的位置。“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 成了日本国民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得不说,平成时代确实是这样一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是检讨我们这代人为何失败的报告,是一本反省自我的书。日本从这种萎靡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得益于两大原因:第一就是中国政府实行的大规模经济政策,第二就是日本政府实施的制造业救济政策。这些政策也导致日本的民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就连普通国民都认为,这种强烈的依赖性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此外,日本的经济结构也没能得到调整和改变。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房价开始异常上涨。公示地价开始明显上涨是从 1986 年开始的。根据 1987 年 1 月的公示地价,东京圈的地价上涨了 23.8%,到了 1988 年 1 月,土地价格上涨率高达 65.3%。在以东京为圆心的 60 公里半径范围内,拥有 5 亿日元以上土地资产的人超过 100 万,而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刚想买房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地狱一般的世界。1990 年,东京圈的公寓价格是人均年收入的 10 倍以上,东京都中心位置的房价更是逼近人均年收入的 20 倍。无论是地价的上涨还是股价的上涨,都不过是泡沫而已。但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比起这个,在投机竞争中不落后才是更重要的。就这样,全国上下上演了一场疯狂的闹剧。以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国民本可以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但是经济泡沫引起的资源分配不均,让日本国民还没享受到富裕的生活就跌落谷底。从东京一所名为 “东京朱莉安娜” 的迪斯科舞厅,就能看出当时的日本国民还沉醉在泡沫经济中。“东京朱莉安娜” 一直被说成是泡沫经济时期的象征,所以,直到现在很多日本人都认为这个迪斯科舞厅的全盛时期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但事实上,舞厅正式营业的时间是 1991 年 5 月,当时距离日本股价的首次全面下跌已经过了一年半。整个世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在日本被 “泡沫” 掩盖住了。等到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各种问题一下子都凸显出来了。即便如此,很多日本人依然沉浸在 80 年代的经济泡沫中,没有认识到日本已经有着很严重的问题。整个日本都处于松散的状态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纯经济角度分析一下日本经济问题

          常言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虽然认同这个观点,但是没有详实数据支撑,个人并不能理解别人家的经难念在哪里。因此对其他国家的经济状态认知,往往呈现的一个知识盲区状态。今天这本《失去的三十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日本经济的一些独特性问题。书中横向对比了中国、美国部分地区和英国如何做产业转型,比如英国在保持学术高地同时,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美国的底特律也在转型,而中国的篇幅最多,因为作者认为日本经济复苏两个原因分别是日本企业对制造业的支持,以及 2008 年后中国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而后者是最重要的。作者认为,虽然日本颁布了支持制造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确让局面转好,但是没有改变日本经济结构,更阻碍了新企业的诞生。而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了日本对华出口激增。书中透露了一些内容,让人感觉挺意外的,比如中国早已习惯了不同厂家分工合作,而日本竟然还在固守垂直一体化,将自身局限在旧式产业结构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书中将日本政府怼了一遍,将部分政策怼了一遍,但个人觉得分析工具略有片面,缺少了经济视角以外的内容,头脑风暴一下:是否和日本的文化习俗相关,比如终身雇佣制(虽然这一点在瓦解中)、比如人情社会(相比之下似乎中国受到的困扰更少),甚至阴谋论一点,是否有政治因素参与?(个人觉得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不足以解释日本种种自困行为)。可惜这些角度的分析,书中自始至终没有提及,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让人有种带着脚镣去反思的荒诞感。总结来说,作者认为日本未来有以下几个挑战:1、观念上要理解经济衰退并非因为通货紧缩,而是因为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未能适应新变化,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劳动力不足和社保支出,3、要应对外界变化,尤其是中国。我个人觉得,如果日本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是否又会来一次《广场协议》?这一点不想明白,所有的分析都是隔靴搔痒。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了失去的二十年,看了失去的三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分析日本消失的二十年是因为,日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优势不在时,终身雇佣制度导致的社会固化,年轻人躺平,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失去的三十年,分析原因是在于,日本经济结构没有与时俱进,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产业结构没有升级主要的原因,作者没有深入分析,一笔带过,指出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这两本书,读下来,整体感觉,两位作者都有意无意的点出,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原因,但是都没有深入分析。不管是雇佣制度还是产业结构升级,背后的跟因估计是一样的。对我们的启发是:1. 我们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视角,当下的竞争不仅局限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国家,而是全球化的竞争。优势是保持不住了,优势是新长出来的。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动态的眼光看问题,要流动起来,不要固化。3. 不进则退,当下的竞争中,没有进步,就是退步。不可能留在原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经常在网上看到评论日本失去了三十年,从这本书较为全面了解了日本问什么失去了三十年,面临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虽然不是中国,也只是过去几十年的事,看着依旧后脊发凉。越是近期,越是可参考。作者写作大胆剖析,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听说中的日本

                  之前听说过日本失去的 30 年,不过没什么太大的体感;花了一点儿时间读了这本书儿日本经济现在是,用海外资产的投资收益弥补国内贸易逆差,现在看起来还不错日本政府应对经济的措施,注重短期利益,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汇率的调整或者关注汇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记述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上一代人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让日本社会与世界潮流融合的责任。正是因为日本与世界的差距,才让我们这代人有机会影响日本社会的发展。至少我们是拥有选举权的国民,政治层面的抉择并非与我们毫无关系。那么,我们这代人就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完成使命了吗?”“前辈打下的基础得到发展了吗?” 很遗憾,我们失败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十年,那就是日本经济被世界经济的浪潮远远甩在身后。整个平成时代,日本经济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日本经济落后于世界并不是因为努力过了但没能跟上时代,而是因为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日本并没有感知到,所以才落后了。日本并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世界瞬息万变,要想保住原来的位置,就要不断前行,一刻也不能停下。然而日本却一直止步不前,因此也没能保住原来的位置。这也验证了美国生物学家范・瓦伦的红皇后假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过,一个新的故事已经开始。…… 这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是他逐渐熟悉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的、新的现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一部新的小说题材,可是我们现在的这部小说到此结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迅速了解日本过去三十年的不发展

                        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向我们揭示了 1989-2019 这三十年间,日本经历的经济大事件,分析了为什么称为 “失去的三十年”。很多内容读起来,不由得让人反思:我们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夹带了个人的很多私活,当然也有一些论断还是值得记录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不值得读

                            酷爱以史为鉴的人们,不要被书名迷惑,无所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今我们已没有石头可以摸着过河,我们自己就是投石问路的石头,给后面的人些许启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写得比较浅层次,很多问题仅描述了事件而没有从逻辑上陈述原因… 但是,对于了解日本迷失的三十年还是有所益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己知彼

                                  学习了解日本的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参照当下中国的发展。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