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于不风流处见风流的东方美学式超越与达观。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日本自古以来风流思想出现的脉络及其历史价值,阐释了近代以来在西洋影响下日本风流呈现出的新世相,并通过夏目漱石和森鸥外等日本文学大家的风流思想加以具体分析。

如夏目漱石的风流思想是西洋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思想结合之下形成的“则天去私”思想的一部分,西洋教养在其精神构造中影响深广,昭示了昭和大正时代新风流的特色。而森鸥外的风流思想更多盘踞于东洋精神之上,倾向于将一切包纳在人的浑融精神之中,具有普遍性、世界性的美等。

本书厘清“风流”的原意以及其与“风雅”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并对“风流”进入日本后,在平安时代、中世等不同时期的美学特性及发展演变加以缕析,对风流在茶道、花道等不同艺道乃至日常生活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论述,更深入作家作品,分析“风流”在文学中的不同呈现。

可以说,本书全面详尽展现了日本“风流美学”的样貌,并在与中国“风流”、西方美学的相关概念的比较中,确立了日本“风流美学”的民族特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本序 于不风流中见风流
  • 一 风流的原义
  • 二 平安时代的风流
  • 三 中世“过差”与“婆娑罗”的“风流”
  • 四 茶道的“风流”与“数奇”
  • 五 花道的风流
  • 六 香道的风流
  • 七 一休宗纯与五山禅林之“风流”
  • 八 俳谐的风雅与风流
  • 九 画论中的风流
  • 十 近世小说中的风流
  • 十一 明治大正小说中的风流
  • 十二 子规的风流
  • 十三 漱石的风流观
  • 十四 明治以后的风流论
  • 后记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难以理解

    岡崎義惠的这本《风流美学》虽意在深度挖掘日本及东方美学中的 “风流” 概念,但在阅读过程中,却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牽強附會的诠释方式。首先,该书在探讨 “风流” 这一美学概念时,试图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的引用,来构建其理论框架。然而,这些引用往往显得过于生硬,仿佛是为了论证而论证,而非真正从美学角度深入剖析。例如,在分析夏目漱石和森鸥外的风流思想时,虽然两者确实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但将其简单归结为 “风流美学” 的体现,似乎有些牵强。这种将复杂多样的文学思想强行归入单一美学范畴的做法,难免让人质疑其合理性。其次,书中对于 “风流” 这一概念的界定也显得模糊不清。风流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其内涵和外延本应具有明确的界定和清晰的逻辑。但在本书中,风流似乎被赋予了过多的含义和解释,从心性修炼到人生哲学,从艺术表现到日常生活,无所不包。这种宽泛的界定方式,虽然看似全面,实则缺乏深度和精度,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和误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