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见老漂的力量,透视中国城市化的隐秘逻辑。

内容简介

“老漂”指从外地来到其子女所在城市,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的老人,是青年家庭的摆渡人。本书基于对诸多老漂家庭的深度访谈,生动呈现了老漂家庭中的矛盾和关系调适,从家庭社会学视角描述和解释了老漂家庭的育儿生活和家庭关系。

书中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普通人如何扮演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角色。尝试回答:为什么老漂是青年家庭的刚需?老漂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有哪些新特征?中年人如何在“做父母”“做儿女”和“做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由此透视中国家庭的现代转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引言 我的妈妈是老漂[1]
  • 一 老漂时代的来临
  • 老漂称呼的由来
  • 老漂现象与家庭转型
  • 走近老漂与走进老漂家庭
  • 二 城市青年的育儿生活
  • 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 从带孩子到育儿
  • 老年人的抚育话语:带孩子
  • 年轻人的抚育话语:育儿
  • 育儿呈精细化趋势
  • 第一,注重婴幼儿精细喂养。
  • 第二,注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
  • 第三,注重对孩子兴趣和技艺的培养。
  • 做好妈妈和做好爸爸
  • 做好妈妈
  • 做好爸爸
  • 三 夫妻合作育儿的难处
  • 0~3岁孩子照料难题
  • 接送孩子不容易
  • 过于理想化的协作育儿
  • 何以解困,唯有老漂
  • 四 成为老漂不容易
  • 抉择
  • 经济难题
  • 心甘情不愿
  • 五 难相处的婆媳关系
  • 小事也是大事
  • 饮食之争
  • 消费矛盾
  • 抚育矛盾
  • 谁的家谁做主
  • 负气返乡的婆婆
  • 儿媳妇离家出走
  • 强势的婆婆
  • 在感恩与埋怨之间
  • 关系新常态
  • 第一,强生活面向。
  • 第二,生活空间狭小。
  • 第三,强经营性。
  • 第四,颠倒的主客关系。
  • 第五,婆婆的斗争意识。
  • 第六,负面情绪共振。
  • 六 亲子关系新状态
  • 难得团聚
  • 夹板气
  • 母女像婆媳
  • 历史遗留问题
  • 中年叛逆期
  • 七 老漂的委曲求全
  • 气上心头
  • 自我消化
  • 憋出病来
  • 新家庭政治
  • 第一,老漂家庭的发展目标。
  • 第二,老漂家庭中的权力秩序。
  • 第三,老漂家庭中的伦理秩序。
  • 第四,老漂家庭政治的特征
  • 八 老漂眼中的带娃生活
  • 每个人都要走的长征路
  • 老人就是不花钱的保姆
  • 带孩子是一份工作
  • 带孩子就是卡时间和磨时光
  • 老漂生活像坐牢
  • 九 老漂的群体肖像
  • 城市老漂与农村老漂
  • 单漂与双漂
  • 男漂与女漂
  • 十 老漂的社交与休闲
  • 人以群分
  • 老乡见老乡
  • 有人说说话
  • 浅交
  • 休闲活动
  • 捡垃圾
  • 十一 应对老漂养老之忧
  • 儿女的家未必是父母的家
  • 扎根养老
  • 返乡自养
  • 与家乡保持联系
  • 还没到养老的时候
  • 统筹一老一小
  • 十二 走出育儿生活之困
  • 育儿生活之困
  • 如何做儿女
  • 中年人的新活法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了不起的父母

    “老漂” 这个悄然兴起的社会群体,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父母或未来的自己。他们从故乡奔赴子女所在的城市,成为带娃做饭的 “免费保姆”,却很少被真正理解和关注。陈辉教授的这本《银发摆渡人》就是基于大量的深度访谈,以敏锐的社会学视角揭开了这一群体的真实生活。本书让 “老漂族” 进入学术视野,并赋予他们 “银发摆渡人” 这一充满敬意的身份。他们不是城市化的悲情配角,而是 “历史见证者和助推者”。作者陈辉在书中清晰勾勒了老漂群体的双重特征:既是漂泊者,也是摆渡人。他们离开熟悉的家乡,适应陌生的城市,只为完成一个明确的阶段性任务 —— 帮助子女照顾孙辈。任务完成后,大多数人将返回故乡。这种流动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波逐流,而是一个从熟悉到陌生、再返回熟悉的循环过程。老漂们 “撑着船,努力将子女们送到对岸”,船上有中国人生儿育女的理想,也有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待。农村老漂面临的适应成本尤为巨大。他们不仅要适应城市的语言、习惯、出行方式,还要接受从 “拥有教化权力” 到 “需要再社会化” 的地位转变。这种文化震荡足够惊心动魄,但他们依然勇敢地完成了自我摆渡,进而摆渡他人。老漂族在家庭中的角色充满矛盾。他们虽是不可或缺的高质量劳动力,替代了 “高价却未必可靠的保姆”,但绝大多数并不能当家做主。传统的家庭权力关系在此被颠覆。在一个现代家庭中,“学会做老人” 比 “学会做子女” 更具有挑战性。婆媳矛盾这一传统家庭政治的主轴,在老漂家庭中呈现出新特征。已经 “熬成婆” 的老年人,在家庭角色中却可能继续处于被支配的处境。代际的差异让老年人在作息习惯、消费观念、育儿方式等具体生活中不断地碰撞。而面对分歧,大多数老漂选择 “委曲求全”。他们调适心态,告诉自己 “多做事、少管事”。一些老漂甚至出钱贴补子女家庭生活,成为 “带薪保姆”。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国家庭本位的文化韧性。作者透过老漂现象,揭示了中国城市化的 “隐蔽” 机制。中国的城市化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城市化组成的,家庭韧性是城市化又快又稳的微观基础。老漂族积极乐观、勇于变革的精神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他们任劳任怨、自我牺牲的品质则是城市化的稳定机制。正是这种特殊的 “代际合力” 机制,支持着年轻人在城市安家立业,让中国城市化在规模大、速度快的同时保持了社会稳定。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的太实际了,自己根据情况早做好准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婆媳矛盾 + 育儿冲突,一本书读懂三代人的情感拉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