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7千字
字数
No.16
管理
2025-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管理是一门实践的学科,“有效”是检验管理的唯一标准。
内容简介
本书源自作者2018年至2023年的管理笔记。作者是一位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管理者,从事具体管理多年,接触过各类复杂的管理难题。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记录每日的管理思考,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形成了独到的实践管理洞见。
本书集中论述了“有效管理”这个话题,同时围绕微观管理、高质量的基础管理展开,把实践管理中的手感和手艺部分提炼总结出来,呈现了不一样的管理细节。它既是一位管理实践者的成长笔记,也是展示具体、微观等管理活动的思考结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自序
- 第一章 管理的奥义
- 1.1 管理初窥
- 1.1.1 管理就是回归常识
- 1.1.2 管理就是在无序中构建秩序
- 1.1.3 管理的两个关键:实践和总结
- 1.1.4 管理是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 1.1.5 管理没有统一模式
- 1.1.6 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 1.1.7 管理的价值
- 1.1.8 做好管理的几点心得
- 1.1.9 管理的两大根基:人文精神和永恒的实践
- 1.1.10 管理是持续地改进和优化
- 1.1.11 他山之石:来自哈佛的管理理念
- 1.2 管理的真问题
- 1.2.1 管理的第一要务是选人
- 1.2.2 价值观高于一切
- 1.2.3 敬畏规则
- 1.2.4 管理水平不取决于技能,而取决于用心
- 1.2.5 如何解决管理的复杂性
- 1.2.6 真实的管理
- 1.2.7 什么是有效管理
- 1.2.8 无效管理的原因
- 1.2.9 过度管理
- 1.2.10 要杜绝的几种管理方式
- 1.2.11 管理的难点
- 1.3 管理有套路
- 1.3.1 高质量的基础管理
- 1.3.2 管理如何破局
- 1.3.3 管理活动三步法
- 1.3.4 警惕掉到事儿里
- 1.3.5 要多谈微观管理
- 1.3.6 细节见管理功夫
- 1.4 管理的反思
- 1.4.1 经验时代已过去,我们需要理论
- 1.4.2 理论与实践的三极分化
- 1.4.3 管理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 1.4.4 学习管理的基本要点
- 1.4.5 学习管理的两条最佳路径
- 1.4.6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 1.4.7 注重有效的管理经验
- 第二章 经营的法门
- 2.1 价值观与初心
- 2.1.1 不忘初心
- 2.1.2 价值观与应对变化
- 2.1.3 不要走捷径
- 2.1.4 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
- 2.1.5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 2.1.6 企业治理新方向
- 2.1.7 好企业要有内涵
- 2.2 谈战略
- 2.2.1 战略是什么
- 2.2.2 好战略
- 2.2.3 放弃的智慧
- 2.2.4 选择大于努力
- 2.2.5 真正的战略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 2.2.6 战略是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 2.2.7 真正厉害的战略
- 2.2.8 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
- 2.2.9 三大战略谬误
- 2.3 生存与发展
- 2.3.1 别被“先生存再发展”误导
- 2.3.2 学会取舍,聚焦关键
- 2.3.3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命题
- 2.3.4 企业发展的根是人
- 2.3.5 失败的基因
- 2.3.6 企业繁荣的根基
- 2.3.7 企业死亡的三类典型问题
- 2.3.8 企业发展的三个护身符
- 2.3.9 竞争壁垒
- 2.3.10 持续改进的关键
- 2.3.11 奋斗精神
- 2.3.12 如何面对逆境
- 2.3.13 大企业病普遍存在
- 2.3.14 企业规模扩大后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
- 2.3.15 谨防小成就陷阱
- 2.3.16 变革的时机
- 2.3.17 走出舒适区
- 2.3.18 如何创新
- 2.4 夯实内功
- 2.4.1 企业的六大基础建设和两项关键辅助
- 2.4.2 如何评判一家企业是否优秀
- 2.4.3 成就企业最关键的四项能力
- 2.4.4 基因、基础、机会
- 2.4.5 管理的基本功
- 2.4.6 管理与业务
- 2.4.7 标杆管理
- 2.4.8 商业直觉
- 2.4.9 想明白、想透彻
- 2.4.10 回归常识,打破常识
- 2.4.11 解决客户痛点,找到自己的亮点
- 2.4.12 如何做品牌
- 第三章 组织的准绳
- 3.1 组织的常识
- 3.1.1 好组织的特点
- 3.1.2 组织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3.1.3 组织协作的流畅度
- 3.1.4 考查组织能力的价值标准
- 3.1.5 组织活力的前提是思想活力
- 3.1.6 毁灭组织的三种“慢性毒药”
- 3.1.7 小事大问题vs大事小问题
- 3.1.8 组织的心智模式
- 3.1.9 组织的常识
- 3.1.10 关于组织的几个要点
- 3.1.11 信息与反馈
- 3.1.12 信息流通与组织管理
- 3.1.13 重视组织能力转型
- 3.1.14 组织学习
- 3.1.15 职能部门做什么
- 3.1.16 如何实现高绩效
- 3.1.17 组织决策
- 3.2 制度的威信
- 3.2.1 没有制度的管理就是伪管理
- 3.2.2 有效的制度建设基于管理实践
- 3.2.3 如何设计出高水平的制度
- 3.2.4 制度设计五要素模型
- 3.2.5 组织流程化,流程制度化
- 3.2.6 愚蠢的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 3.2.7 制度的执行:持续校准
- 3.2.8 制度落地的体现
- 3.3 秩序之下的活力
- 3.3.1 规则和活力
- 3.3.2 思想自由与组织活力
- 3.3.3 组织的适应能力
- 3.3.4 如何避免组织惯性
- 3.3.5 组织同化与模式化
- 3.3.6 组织的两种秩序
- 3.3.7 辩证地看待秩序
- 3.3.8 思想民主
- 3.3.9 自主性
- 3.3.10 观念与效率
- 3.3.11 乌合之众
- 3.3.12 平庸之恶
- 3.4 对权力的约束
- 3.4.1 任何缺乏约束的权力都会成为阻碍进步的罪魁祸首
- 3.4.2 老板的瞎指挥
- 3.4.3 如何面对老板的瞎指挥
- 3.4.4 论老板的官僚主义
- 3.4.5 组织发展的大敌——官僚主义
- 3.4.6 健康的组织运作
- 3.4.7 权力与学习呈反比
- 3.5 团队的光芒
- 3.5.1 好团队是带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 3.5.2 如何调动团队意愿
- 3.5.3 如何检验团队工作水平
- 3.5.4 谈凝聚力
- 3.5.5 优秀团队靠机制,“奴才”团队靠控制
- 3.5.6 如何领导好团队
- 3.5.7 组织毁灭的魔咒
- 3.5.8 团队能量被虚假吞噬
- 3.5.9 一团和气的团队没有未来
- 3.5.10 重视分歧
- 3.5.11 糟糕的团队
- 3.5.12 如何培养下属
- 3.5.13 情绪劳动
- 3.5.14 投入度
- 3.6 “炸”掉人力资源部
- 3.6.1 人力资源工作究竟在做什么
- 3.6.2 “人力资源”这个提法是错的
- 3.6.3 基于人性的人力资源
- 3.6.4 他们要“炸”掉人力资源部门
- 3.7 识人用人
- 3.7.1 优秀的人和严厉之爱
- 3.7.2 优秀人才是制度和环境的产物
- 3.7.3 员工的成功才是企业真正的成功
- 3.7.4 人才培养如同雕刻
- 3.7.5 人才培养的两点原则
- 3.7.6 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 3.7.7 领导者最杰出的才能:识人用人
- 3.7.8 品格,是选拔管理者的关键
- 3.7.9 思路清晰,是选拔管理者的前提
- 3.7.10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团队最大的灾难
- 3.7.11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3.7.12 专业官僚
- 3.7.13 如何管理引进的专业人才
- 3.7.14 如何管理高层领导者
- 3.7.15 高层一定要有“闲”
- 3.7.16 招聘原则
- 3.7.17 不要对员工一味强调感恩与忠诚
- 3.7.18 不够职业化的员工
- 3.7.19 弹性冗余
- 3.8 企业文化
- 3.8.1 什么是企业文化
- 3.8.2 文化就是组织的性格
- 3.8.3 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
- 3.8.4 保持文化多样性
- 3.8.5 警惕文化的模糊性与边界
- 3.8.6 只有事实才能捍卫你的观点
- 3.8.7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 3.8.8 让企业文化成为行动而非概念
- 3.8.9 让尊重、信任、爱变成企业的文化
- 第四章 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 4.1 管理之道
- 4.1.1 对管理怀有敬畏之心
- 4.1.2 管理者存在的价值
- 4.1.3 领导之魂
- 4.1.4 让他人走向卓越
- 4.1.5 领导力是服务出来的
- 4.1.6 管理者也要具备企业家精神
- 4.1.7 把更多时间放在“人”身上
- 4.1.8 审视自我,不断蜕变
- 4.1.9 真正的领导力修炼
- 4.1.10 领导力提升就是格局放大的过程
- 4.1.11 什么是伟大的领导者
- 4.2 管理之术
- 4.2.1 管理者到底该干什么
- 4.2.2 管理者的四个基本功
- 4.2.3 管理者的“三度”
- 4.2.4 自我管理
- 4.2.5 跟进与放权
- 4.2.6 向唐僧学习
- 4.2.7 把问题界定清楚
- 4.2.8 从改变具体问题开始
- 4.2.9 把握好节奏感
- 4.2.10 上天入地
- 4.2.11 拥有思想权
- 4.2.12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 4.2.13 知识的诅咒
- 4.2.14 直觉与常识
- 4.2.15 管理者一定要掌握三大判断
- 4.2.16 管理者要养成两个重要习惯
- 4.3 思考与决策
- 4.3.1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 4.3.2 深度思考从“定义问题”开始
- 4.3.3 突破自己的思维框架
- 4.3.4 结构化地、系统地思考问题
- 4.3.5 思考是最大的捷径
- 4.3.6 管理者要注重深度思考、深度总结和深度反思
- 4.3.7 梳理自己的工作思路
- 4.3.8 决策的含金量
- 4.3.9 如何做出高质量决策
- 4.3.10 如何高效决策
- 4.3.11 决策反馈
- 4.4 学习与成长
- 4.4.1 领导力就是自我发展的学问
- 4.4.2 领导力是成为自己
- 4.4.3 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 4.4.4 避免低水平重复
- 4.4.5 别指望下属都喜欢你
- 4.4.6 优秀领导者成长有三个阶段
- 4.4.7 教是最好的学
- 4.5 可贵的品质
- 4.5.1 优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 4.5.2 信任是领导者最大的资本
- 4.5.3 勤勉
- 4.5.4 以身作则与匠人精神
- 4.5.5 论坚毅
- 4.5.6 困局,唯“狠”能破
- 4.5.7 敢于做白日梦
- 4.5.8 成功的欲望与好奇心
- 4.5.9 在危急时刻让团队看到希望的能力
- 4.5.10 敢于承认错误
- 4.5.11 明辨是非
- 4.5.12 洞察力
- 4.5.13 敏感度
- 4.5.14 情绪是第一生产力
- 4.5.15 变革的能力
- 4.5.16 有点儿爱好
- 4.6 管理者的警钟
- 4.6.1 管理者不要给组织制造麻烦
- 4.6.2 领导者为何总干蠢事
- 4.6.3 虚假繁忙与伪勤奋
- 4.6.4 不要扮演权威
- 4.6.5 警惕懈怠
- 4.6.6 自我是领导者的大忌
- 4.6.7 克服两个致命弱点
- 4.6.8 管理者需要警惕的四种状态
- 4.6.9 “管理随意化”不是无知,而是一种恶
- 4.6.10 避免“管理三化”
- 4.6.11 不要轻易下结论
- 4.6.12 防止卓越强迫症
- 第五章 管理的艺术
- 5.1 管理的功夫在管理之外
- 5.1.1 人文科学的启示
- 5.1.2 左手科学,右手人文
- 5.1.3 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 5.1.4 管理学和社会学的根基都是心理学
- 5.1.5 “人本主义”管理
- 5.1.6 来访者中心疗法
- 5.2 洞悉人性
- 5.2.1 人性是管理的起点
- 5.2.2 顺应人性,抑恶扬善
- 5.2.3 克服人性的劣根性
- 5.2.4 不当管理触发人性之恶
- 5.2.5 人情社会
- 5.2.6 谈人品
- 5.3 管理的智慧
- 5.3.1 管理是门手艺
- 5.3.2 寻找意义
- 5.3.3 无为而治
- 5.3.4 什么是摆人头
- 5.3.5 论灰度
- 5.3.6 管理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