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6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梳理程序正义的学术脉络,构建源于中国本土实践的程序正义理论。
内容简介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实质上就是指裁判过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义。在我们这样一个普遍倾向于看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社会,不仅在法律共同体领域,还应包括更大的公民范围,都有必要重新认识程序,树立程序思维,通过寻求程序的力量,扭转实体本位、程序虚无的趋势。实体和程序双管齐下,法律权威的恢复或可期待。
那么,程序为何重要?程序有着怎样的价值?程序正义价值如何独立于实体结果?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本书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回答。
本书主要认为,程序正义观念起源于自然正义和正当法律程序;存在绝对工具主义、相对工具主义、程序本位主义、经济效益主义四种程序价值理论模式的分野;程序正义价值有其独立性和构成要素;程序正义可分为对抗性的程序正义和协商性的程序正义等。
程序正义的理论虽然抽象且颇具思辨性,但在作者深入浅出、简洁流畅的文笔之下,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可以作为研习程序正义理论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出版说明
- 第二版序言
- 初版序言
- 第一部分 程序正义的学术史
- 第一章 程序正义理论的兴起
- 第二章 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
- 第三章 萨默斯的“程序价值”理论
- 第四章 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
- 第五章 贝勒斯的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
- 第六章 主观的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正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 第二部分 程序正义的理论
- 第七章 作为法律价值的程序正义
- 第八章 程序正义的自主性价值(Ⅰ)——程序正义的非工具价值
- 第九章 程序正义的自主性价值(Ⅱ)——程序正义对裁判结果的塑造作用
- 第十章 协商性的程序正义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