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9千字
字数
200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法官庭审话语的研究,为司法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内容简介
张清的《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法官在庭审中的审判话语,以口头语言为研究载体。《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主要运用语言学的话语分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用学的目的原则等研究方法,以25场真实的庭审语料为实证材料,在详细分析和描述法官庭审话语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官庭审话语的规范化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
-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 国外法律语言学的研究状况
- 一、法律语言与法律语言学
- 二、国外法律语言学的形成
- 三、国外法律语言学研究的现状
- 第二节 国内法律语言学的研究状况
- 一、我国法律语言研究的兴起
- 二、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现状
- 三、我国法庭话语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研究——本研究概述
- 一、我国的审判制度及审判程序概述
- 二、法官的角色定位
- 三、法官语言的研究
- 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 五、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六、语料说明
- 第二章法官庭审话语分析
- 第一节 法官庭审会话结构分析
- 一、话轮转换规则
- 二、相邻语对
- 三、法庭话语结构
- 第二节 法官庭审话题及话语分类
- 一、法官庭审话题分析
- 二、法官庭审话语分类
- 第三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量化分析
- 一、语料分析说明
- 二、审判语料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一、法庭话语的特点
- 二、法官话语的特点
- 第三章法官庭审话语的言语行为分析
-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与法庭话语
- 一、叙事句和施事句的划分
- 二、言语行为
- 三、施事行为的分类
- 四、言语行为理论与法律语言
- 五、言语行为理论与法庭话语
- 第二节 法官的庭审言语行为分类
- 一、问话类
- 二、宣告类/ 裁决类
- 三、行使职权类/ 指令类
- 四、阐述类/ 表态行为类/ 表达类
- 第三节 法庭宣判的言语行为分析
- 一、法庭宣判是施事话语
- 二、法庭宣判的不适切情形
- 三、法庭宣判是说话行为
- 四、法庭宣判是施事行为
- 五、法庭宣判是取效行为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法官庭审话语的目的分析
- 第一节 法官庭审话语与目的原则
- 一、目的的定义
- 二、目的原则
- 第二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目的意义
- 第三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目的关系
- 一、目的一致
- 二、目的冲突
- 三、目的中性
- 第四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目的结构
- 第五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目的语篇
- 一、法官庭审话语语篇与目的
- 二、法官话语语篇连贯分析
- 第六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目的策略
- 一、问答目的策略
- 二、话语权操控目的策略
- 三、预设目的策略
- 四、重复目的策略
- 第七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目的实现
- 一、法官话语与权力
- 二、打断与目的实现
- 第八节 小结
- 第五章法官庭审话语的规范化
- 第一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大众化
- 一、“简明语言运动”的启示
- 二、法官庭审话语的大众化与司法公正
- 第二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规范化
- 一、程序性话语的规范
- 二、实体性话语的规范
- 第三节 法官庭审话语的规范化与司法公正
- 一、加强控辩对抗和法官中立性
- 二、注重庭审策略,促进司法公正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结语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二节 可能的启示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四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