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了解历史上的江南。

内容简介

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入了20余篇论文。

其中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论文通过珍稀文献《幸存录》来探讨清初江南民间画师聂璜学者型的一面,对其身份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中山大学吴滔教授和鲍纯晨的论文从价格史的视角出发,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来考察明中后期南京地区的财政体制和价格系统,揭示了折征制度下官方价格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复旦大学张海英教授的论文通过剖析明清时期地方佐贰官制度,揭示明清政府对地方基层的治理实态。善后局是清朝在进行军事活动省份设立的处理特殊事务的临时机构,在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对江南的破坏后,善后局在善后及重建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南京大学罗晓翔教授的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东华大学杨茜副教授的论文通过解读明末苏州著名官僚姚希孟给儿子的家书,掀开了明末士大夫父子关系中日常而又不被我们常见的温情的一面。王刚、许文轩的论文则对杭州鼓楼这座历史建筑所凝聚的时代记忆、所体现的城市变迁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查。

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的作者既有老一辈资深学者,也有中生代新生代学者中的佼佼者,各位作者的论文新见迭出,给江南区域史的研究带来新的气息。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江南经济
  • 明代南京财政折价初探
  • 江南社会
  • 明清政府对基层管理的路径分析
  • 再论江南“宗族”与“宗族社会”
  • 科举的竞争:明代南直隶乡试中《易》经的地域分布与演变
  • 饮药沁香:明清时期的蒸露风尚与江南文化
  • 江南城市
  • 善后局与晚清江南都市行政
  • 解体与重构:明清以来杭州鼓楼的生命史
  • 被遮蔽的“局部”:辛亥革命前夕杭州商学公会的筹设与运行
  • 城市商会的竞争者:清末新政时期“商学会”在上海和天津的 建立、活动与联系
  • 江南医疗卫生
  • 近代上海租界与华界的防疫举措及其比较研究
  • 孟河医派早期的发轫与起步:以江南武进法氏医学世家为个案
  • 江南文化
  • 沙船·海轮·港城
  • 近代上海报刊广告视阈下苏州评弹的历史演进
  • 电影《茶花女》渡日事件与战时电影政治化问题研究
  • 江南文献
  • 明末宜兴蒋如奇及其《净云枝藏帖》述略
  • 姚希孟的《家书》:明末的科举焦虑与父子情感
  • 《海错图》与《幸存录》:江南民间学人聂璜的两张面孔
  • 江南与评弹文化
  • 评弹十论(下)
  • 1949年以后江南村镇地区评弹发展状况分析
  • 论苏州评话长篇书目的变迁
  • 浅析苏州评弹传承的三种形态
  • “十七年”评弹现代书目创作的 历史轨迹与现实思考
  • 论苏州评弹艺谚艺诀中的美学精神
  • 江南书评
  • 家事亦是国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