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李兰娟院士主编作品,介绍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

内容简介

《埃博拉病毒病》将从埃博拉病毒被发现的历程开始说起,系统介绍埃博拉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救治手段、疫苗等,边述边评,有选择地展示若干有争议性的以及未解决的问题。

《埃博拉病毒病》亦将总结有关埃博拉病毒研究的新进展以及防治过程中的得失、伦理等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概述
  • 1 导言
  • 2 埃博拉病毒的发现及其思考
  • 3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对病毒防护措施的思考
  • 4 埃博拉病毒病的发病机制及新认识
  • 5 埃博拉病毒病治疗研究的现状以及涉及的伦理、利益问题
  • 第2章 病原学
  • 1 导言
  • 2 埃博拉病毒的发现
  • 3 埃博拉病毒的分类、命名及生物学特征
  • 3.1 埃博拉病毒的分类
  • 3.2 埃博拉病毒的命名
  • 3.3 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4 埃博拉病毒分子生物学
  • 4.1 埃博拉病毒的基因组
  • 4.2 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质组
  • 4.3 埃博拉病毒的侵入、复制、组装与释放
  • 第3章 流行病学
  • 1 导言
  • 2 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宿主
  • 2.1 埃博拉病毒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宿主
  • 2.2 埃博拉病毒的非灵长类动物宿主
  • 2.3 可实验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
  • 3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
  • 3.1 传染源
  • 3.2 传播类型
  • 3.3 传播途径
  • 3.4 人群易感性
  • 3.5 流行特征
  • 4 埃博拉病毒病国际流行态势
  • 4.1 地区分布
  • 4.2 时间分布
  • 4.3 人群分布
  • 4.4 流行特征
  • 4.5 影响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的因素
  • 5 与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暴发相关的生态、经济、行为因素
  • 5.1 影响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的生态因素
  • 5.2 影响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的经济因素
  • 5.3 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流行伴随的行为特点
  • 第4章 发病机制
  • 1 导言
  • 2 埃博拉病毒感染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2.1 侵入细胞机制
  • 2.2 胞内融合机制
  • 3 埃博拉病毒病的免疫学及病理学机制
  • 3.1 先天免疫损伤
  • 3.2 获得性免疫损伤
  • 3.3 血管系统损伤
  • 3.4 凝血系统损害
  • 4 用于埃博拉病毒病发病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
  • 4.1 小鼠模型
  • 4.2 豚鼠模型
  • 4.3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
  • 4.4 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5章 临床诊断与治疗
  • 1 导言
  • 2 埃博拉病毒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 2.1 常见临床表现
  • 2.2 临床分期
  • 2.3 不同临床表现出现的比例
  • 3 发生重症埃博拉病毒病以及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
  • 3.1 病毒亚型
  • 3.2 发病人群
  • 3.3 病程
  • 3.4 患者免疫功能
  • 3.5 患者所在地医疗水平
  • 4 埃博拉病毒病的实验室检查
  • 4.1 一般实验室检查
  • 4.2 病原学检查
  • 5 埃博拉病毒病的诊断
  • 5.1 诊断依据[23]
  • 6 埃博拉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 6.1 马尔堡出血热[27]
  • 6.2 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28]
  • 6.3 肾综合征出血热[29]
  • 6.4 黄热病
  • 6.5 拉沙热[30]
  • 6.6 登革出血热
  • 6.7 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
  • 6.8 伤 寒
  • 6.9 鼠 疫
  • 6.10 其 他
  • 7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 7.1 一般支持性治疗
  • 7.2 病原治疗药物与抗体
  • 7.3 临床救治探索
  • 第6章 预防
  • 1 导言
  • 2 个体防护
  • 2.1 工作人员防护
  • 2.2 家庭成员
  • 2.3 其他可能感染人员
  • 3 埃博拉病毒疫苗
  • 3.1 埃博拉病毒的结构以及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
  • 3.2 埃博拉病毒疫苗简介
  • 3.3 结 语
  • 4 国际卫生检疫
  • 4.1 国际旅行建议
  • 4.2 各国检疫措施
  • 4.3 中国检疫措施
  • 5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
  • 5.1 门(急)诊、隔离病房的设置及区域划分
  • 5.2 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医院内管理
  • 5.3 医护人员的防护方法
  • 5.4 医院环境、物品的消毒处理
  • 5.5 医疗废物的处理
  • 5.6 临床检验防护
  • 5.7 尸体处理
  • 5.8 预防、处理职业暴露
  • 6 生物安全
  • 6.1 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要求
  • 6.2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
  • 附录
  • 附录1 埃博拉出血热:旅行建议
  • 附录2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 附录3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2版)
  • 附录4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2014年第1版)
  • 附录5 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方案
  • 附录6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标本送检、接收、检测和结果报告反馈工作有关要求
  • 附录7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1版)
  • 附录8 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2版)
  • 附录9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2版)
  • 附录10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3版)
  • 附录11 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空中医疗转运指南(中文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人类对抗病毒,还是病毒报复人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各国和各地区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也预示着新发传染病的全球化。新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最广泛、最复杂、最艰巨的突发事件就是波及多国的突发新发传染病事件。这时,新发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的问题,对社会各个层面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