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研究羌族史,结合考古学与图像学以及大量的田野调查,从羌绣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图形图案、成型工艺、地域特征五个维度展开调查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羌族重要典籍中的记载、大量存世的羌绣绣片搜集、整理,田野调查的成果及图像学研究等,深刻理解羌绣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并最终转化成数据库,从而实现对羌绣艺术的数字化保护。

本书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阐释羌绣单个图案和典型物件等视觉象征符号的图像意义,试图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情境及生态环境中探究羌族刺绣艺术形态及装饰图像潜在的观念和思想,通过羌绣这一单纯表象的非物质文化,将羌族深层次的文化内核,更为丰满、立体地展示出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羌绣图像学的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羌绣图像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羌族历史简述及羌绣源起之说
  • 一、羌族历史简述
  • 二、羌绣源起之说
  • 第二章 羌绣区域特色图像学研究
  • 一、茂县地区
  • 二、汶川地区
  • 三、理县地区
  • 四、北川地区
  • 第三章 羌绣典型图形图案图像学分析
  • 一、战争文化图形图案
  • 二、宗教文化图形图案
  • 三、农耕文化图形图案
  • 四、习俗文化图形图案
  • 第四章 羌绣典型个案图像学解析
  • 一、历史与文化
  • 二、交融与互动
  • 三、习俗与禁忌
  • 四、信仰与崇拜——以星辰飘带为例
  • 五、亲情与爱情
  • 第五章 羌绣图像学研究启示
  • 一、羌绣的现实处境
  • 二、羌绣艺术传承内容
  • 三、羌绣基于图像学基础开发的前瞻性思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要实现人类沟通这般宏大的构想,离不开集体努力,需要每位人文学者为整个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当非口头表达方式最密切代表一个共同体的心态和价值观时,研究人员必须运用特殊的诠释技能,不仅从一种标准语言切换至另一种(如普通话切换至英语),而且从一种表达形式切换至另一种(如文字符号表达切换至线性图案符号表达)。这种复杂的转化行为可能非常重要 —— 对于人们感到陌生的外来文化,也能形成令人共情的叙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文学科或人文科学这个广泛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将整个人类社会视为研究对象。理想情况下,人文学科领域的学者希望能够对世界上的任何人说:“你懂我的语言。” 或者,反过来(且更与学术宗旨相符),“我正在学说你的语言”。研究人员的目标是 —— 借助语言 —— 走进被研究文化的思维框架。理论上,这一过程会增进彼此认识,仿佛两种文化的代表都能获得站在对方立场上说话的能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