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09千字
字数
201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张治中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
内容简介
由于张治中先生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本书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几句话
- 编者说明
- 第一章 艰苦的历程
- 第一节 来源
- 故乡
- 家世
- 第二节 读书
- 入私塾
- 考秀才
- 第三节 流浪
- 吕德盛号学徒
- 流浪十二圩
- 两次安庆之行
- 扬州警察
- 加入学生军
- 第四节 进军校
- 武昌
- 保定
- 第五节 锻炼
- 投奔广东
- 多次遇险
- 宣汉事变
- 选课于上海大学
- 初试教学
- 第二章 北伐到抗日
- 第一节 北伐前后
- 从广州到武汉
- 在武汉期间
- 溪口之行
- 小游欧美
- 归国
- 第二节 十年执教
- 服务黄埔
- 由武汉分校到南京本校
- 几件不曾忘记的事
- 离开军校
- 第三节 “讨逆”
- 出镇武汉
- 陇海战役
- 提师入闽
- 第四节 首次抗日——“一·二八”淞沪之役
- 淞沪参战
- 庙行战斗
- 浏河战斗
- 葛隆镇战斗
- 慰问
- 诗意的虞山
- 追悼
- 第五节 再度抗日——“八一三”淞沪之役
- 设秘密机构于苏州“留园”
- 初步的部署和意见
- 一封敌情判断的电报
- 两篇文告
- 进军上海
- 对敌根据地的猛攻
- 对敌登陆的激战
- 一个受委屈的问题
- 转取守势和我的辞职
- 第三章 服务湖南
- 第一节 莅任
- 从上海到长沙
- 省训与施政方针
- 第二节 三大难题
- 到任后的第一件事
- 一个兄弟问题——兵役
- 治安之癌
- 第三节 春雷起蛰
- 民训的发动
- 两大方案的制订
- 向着旧存组织、制度、人事进军的前夜
- 第四节 第一度出巡
- 湘东南一次秘密的旅行
- 地方政治的人、物、事
- 第五节 转移风气
- 正义不存乎天壤之间
- 贪官之惩治
- 公路上的死伤案件
- 第六节 新县制建设之实施
- 干部之培育
- 基层建设之推进
- 第七节 五月杂话
- 发动人民抗敌自卫力量之真义
- 我们愿多听人民说话
- “省服”与“剃头匠的精神”
- 第八节 第二度出巡
- 巡程前后
- 西巡半月记
- 第九节 财政与计政
- 开源与节流
- 小事与大事
- 第十节 我与教育
- 我对于几个教育问题的见解
- 教育会议
- 第十一节 抗战准备与动员工作
- 战时政治的中心任务
- 军事整备的片断回忆
- 编组民众抗日自卫团诸问题之检讨
- 民众运动
- 第十二节 武汉弃守前后
- 抗战全局与武汉战役
- 紧急阶段中的自我检查
- 将又站在抗战的前哨
- 第十三节 长沙大火
- 火变一日记
- 火变是怎样造成的
- 事后的处置
- 第十四节 最后一页
- 长沙善后工作
- 应变方案的制订
- 呈请去任
- 告别辞
- 第四章 在抗战时期的重庆
- 第一节 参与军事机要
- 自律和申明
- 军事片段
- 协调干部
- 琐碎事务
- 一个武将——陈诚
- 一个文人——陈布雷
- 第二节 抗战中的部队政工
- 政工纲领
- 政工典范
- 政工改制
- 工作重点
- 活跃在战场上
- 工作的检讨
- 星期六聚餐晚会
- 第三节 抗战中的青年组训
- 工作纲领
- 团与党关系的确定
- 一个指示
- 团员总考核与干部政策
- 一个改进的意见
- 夏令营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建议与提案
-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 工作总检讨
- 第四节 逆耳之言
- 零星回忆
- 政治、军事及党内风气问题
- 政府、政策、制度和作风问题
- 根本错误、领导缺点和补正之道
- 第五章 新疆问题:从迪化会谈到和平解放
- 第一节 迪化会谈
- 初飞新疆
- 对解决新疆问题的研究与决定
- 会谈的第一阶段
- 伊宁方面对中央提示案之意见及所提要求
- 一个报告
- 会谈的第二阶段
- 第二节 几项重要措施
- 迪化“五五”纪念会上的讲话
- 释放被盛世才拘禁的中共党员
- 释放新疆全省政治犯
- 清还被没收的人民财产
- 免除捐税
- 告全省同胞书
- 告全体将士书
- 一次讲话
- 第三节 合作
- 新的省政府成立
- 施政纲领
- 颁布选举法
- 访问伊宁
- 国大代表
- 访问南疆
- 几个文告
- 第四节 建设计划
- 多次建议
- 两个机构的设置
- 新疆建设技术辅导团
- 几件小工程
- 第五节 实行亲苏政策
- 协助苏联运回存放猩猩峡和哈密的物资
- 中苏航空协定的签订问题
- 迪化中苏文化协会的恢复和经常活动
- “归文会”的撤销
- 关于中苏在新疆贸易和经济合作问题
- 美国军用机飞新“游览”问题
- 北塔山事件问题
- 第六节 分裂
- 伊方撤退的远因
- 伊方撤退的近因
- 一篇谈话
- 来往函件
- 第七节 兰州小住
- 求去
- 组织各种座谈会
- 视察河西
- 调换麦斯武德
- 包尔汉的报告
- 第八节 和平解放
- 来往电文
- 起义经过
- 和毛主席谈新疆问题
- 怎样改造
- 庆祝大会上
- 函谢王震将军
- 函贺陶峙岳将军
- 第九节 自我检查
- 第六章 我与共产党
- 第一节 北伐前后
- 两党合作
- 黄埔斗争
- 蒋、周关系的恶化
- 北伐到了武汉的分裂
- 出国游历
- 军校十年
- 西安事件
- 第二节 抗战期间
- 初度和谈
- 主政湖南
- 入川后——两党斗争的风雨
- 皖南事件
- 二度和谈
- 三度和谈
- 美方调停
- 和苏使谈中苏关系
- 第三节 抗战胜利以后
- 去延安迎接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 《双十协定》
- 欢宴毛泽东先生
- 二到延安
- 由新疆发寄反对内战万言书
- 马歇尔到了中国
- 政协前后——整军方案的签订
- 三到延安
- 东北停战
- 再回新疆
- 下“戡乱”令
- 机密建议
- 会见罗申
- 低气压的南京
- 兰州小住
- 西安谈话
- 南京谈话
- 孙科组阁
- 元旦文告——蒋下野
- 第四节 北平和谈
- 忽想退保西北
- 溪口盘桓
- 何应钦组阁
- 和谈腹案
- 顽固派的压力
- 再到溪口
- 飞到北平
- 一次会议
- 二次会议
- 南京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 对时局的声明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文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隶属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华文出版社以人文教育、人物传记、宗教文化、统战文化等为主要产品线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