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2千字
字数
200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丛书阐述中国哲学诠释学,包括道家、儒家、佛教及意境美学,融合现代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丛书发挥成中英、H.Beck等人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的诠释角度对中国哲学当代诠释进行阐释,除了延续中国哲学体用论、心性论、境界论等固有传统予以当代解释之外,更吸收了现代新儒家、日本京都学派、海德格、迦达默尔等哲学家之中的本体诠释学思想资源,从而在《道家诠释学》、《儒家诠释学》、《佛教诠释学》、《诠释学与意境美学》四书之中开展了儒道佛与中国美学的“中国哲学的诠释学”之四个面向。《佛教诠释学》一书从事大乘佛学之本体诠释学之创建,研究中国哲学史中的大乘佛学所蕴含的丰富的本体诠释学意涵,兼论其根源之印度之大乘佛学本体诠释学原初模型及其中国转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成中英先生序
- 自序
- 第一部分 论佛教诠释学的成立根据、意义与相关研究
- 第一章 佛教诠释学的重省——佛教诠释学的意义、相关研究与主要论题
- 第二章 当代如来藏思想的争议与佛教诠释学——印顺之后的如来藏说争议之评议
- 第二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三个环节:佛教存有学、知识论和实践论
- 第一章 天台佛学的诠释学与人间佛教的哲学反思——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一
- 第二章 禅的佛教诠释学与世界伦理——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二[1]
- 第三章 净土信仰论之诠释:世亲、昙鸾与亲鸾之迴向思想——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三
- 第三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应用
- 第一章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
- 第二章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与现代性问题——以太虚、印顺的诠释差异为线索
- 第三章 佛教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 第四章 佛教与科学——论佛教科学观与佛教心理学作为一个范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