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2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性的“层叠”与“互嵌”现象。
内容简介
通过对龙泉司法档案民事诉讼文书的深入解读,本书梳理民国时期浙江省龙泉县立法与审判机构、传票、诉状、调查报告、庭审记录、裁断文书等方面混乱而多变的演化进程,从而首次确认在清末民初的司法实践中出现过职权主义民事审判模式,将其立法依据追溯到清末的《天津府属试办审判厅章程》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
- 图表目录
- 绪论 从龙泉司法档案发现职权主义民事审判模式
- 第一编 法规
- 第一章 清末三部刑民合一诉讼法的审判模式
- 一 清末刑民合一的诉讼法规
- 二 职权主义民事审判模式的构建
- 三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的法律地位
- 第二章 龙泉县的审判机构及诉讼规则的层叠错位
- 一 1912年的执法科时期
- 二 1913年的审检所时期
- 三 1914年的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
- 四 1916年重建审检所的影响
- 五 1922年《民事诉讼条例》施行后龙泉县的诉讼规则
- 六 1929年龙泉县法院的成立
- 七 龙泉县民事诉讼史的分期
- 第二编 诉状
- 第三章 “无异”: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清代细故审理——光绪三十四年瞿自旺案的深度描绘
- 一 清代细故审理的解释策略
- 二 诉讼规则的传统模式与地方性知识
- 三 传统诉状的叙述结构
- 四 准理、堂讯与叙供
- 五 事实认定与裁断的形成
- 第四章 民事状纸的演变
- 一 清末的状纸改革
- 二 龙泉县的传统状纸
- 三 清末浙江省的状纸变革
- 四 民国时期龙泉县状纸的演变
- 第五章 法规、知识与实践:状词书写的现代化
- 一 新式状词的知识来源
- 二 律师民事状词模式的演变
- 三 1929年以前龙泉县民事状词的缓慢演变
- 四 1929年以后龙泉县民事状词的表述
- 第六章 非典型民事状词研究
- 一 1934年练公白的糅合式状词
- 二 1914年李镜蓉的层套式状词
- 三 从非典型状词反思现代性理论
- 第三编 传票
- 第七章 信牌、差票制度研究
- 一 宋代的催勾体制
- 二 蒙元的信牌制度
- 三 从明《大诰》到《大明律》
- 四 明代嘉定县的信牌改革
- 五 清代的差票制度
- 六 信牌改革失败的原因
- 第八章 晚清的“屡票不案”现象
- 一 清代的传票制度
- 二 传讯的运作机制及其失效
- 三 差役得贿不办与县官批紧法宽
- 四 当事人明诉暗避
- 第九章 现代传讯制度建立的曲折历程
- 一 1912年至1915年传票的沿袭与变异
- 二 专用传票的出现及送达、收费问题
- 三 过渡时期传讯制度引发的混乱
- 第四编 调查与审讯文书
- 第十章 秘密调查兴衰史
- 一 秘密调查之发端
- 二 秘密调查的滥用
- 三 秘密调查的隐秘化
- 四 秘密调查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十一章 供词变形记
- 一 堂讯与招供
- 二 供词形式的讯问笔录
- 三 书面审理与取辩票
- 四 以证据认定事实
- 第十二章 从讯问到言词辩论
- 一 暧昧的讯问笔录
- 二 “扶行”的言词辩论
- 三 庭审记录的“拟现代性”
- 第五编 裁断文书
- 第十三章 裁断文书双轨制的形成
- 一 作为裁断文书的传统堂谕
- 二 堂谕与判决双轨制的形成
- 三 双轨制时期裁断文书的制作
- 第十四章 双轨制时期裁断文书的诉讼观念
- 一 样本堂谕
- 二 判词
- 三 判决
- 四 演变的三个阶段
- 兼论 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层叠、互嵌
- 一 近代中国现代性时间观念的形成
- 二 民事诉讼规则中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
- 三 现代性图景的重建
- 附录一 天津府属试办审判厅章程理由书
- 附录二 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浙江省龙泉县审判官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感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