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类型
5.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6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呼延云长篇处女作。一群人的青春往事,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内容简介
“黑暗中,她摸到了那块骨头”……
停工别墅区的地下室里,警方解救出了一个女大学生:受害者身受重创,奄奄一息,身边放着一只火柴盒——这是凶手给警方留下的唯一线索。案件接二连三,犯罪不断升级,在凶手设置的诡计面前,专案组一步步走向歧途。
林香茗、刘思缈、蕾蓉等年轻的警界精英联手行动,运用先进的刑侦技术,逐渐逼近真相。当所有人以为案件即将告破之时,死神却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原版序
-
第一章 骨头
-
第二章 刘思缈
-
第三章 白色布娃娃
-
第四章 噩梦
-
第五章 碎尸
-
第六章 中国的开膛手杰克
-
第七章 犯罪个性剖绘讲座
-
第八章 “莱特小镇”里的鬼魅
-
第九章 两个凶嫌
-
第十章 人与兽
-
第十一章 浴血
-
第十二章 奇怪的三十秒
-
第十三章 大恐慌
-
第十四章 搜查贰号公馆
-
第十五章 救命
-
第十六章 又一起凶杀案
-
第十七章 郭小芬的推理
-
第十八章 黑色星期天
-
第十九章 蓝色的河流
-
第二十章 嬗变
-
再版后记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假如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世界,那么,一个推理就能拯救一个世界!
作者呼延云,男,著名推理小说作家,被誉为 “华语推理的革命者”。2009 年出道,大学毕业后曾在《健康时报》做了十年的编辑部主任,后专心从事推理小说创作。他的作品熔本格派与社会派于一炉,擅长描写残酷现实导致人性的扭曲与畸变,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悲剧,同时展现在命运重压之下,个体的觉醒与抗争。这部小说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其实一直有一种着急的感觉。一方面着急专案组里面大家好像各怀心事,好像每个人都有所发现,却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办法汇总在一起。当然,这些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已经普及了手机,但是毕竟故事发生在 2009 年,微信还没有上架。尽管比八九十年代方便很多,却也存在着不少局限。但是这种着急的心情是没有办法排解的,明明很多事情就要点透了,却因为手机没电了就联系不上了,事情也就搁置了,线索的汇总也就延后了。另一方面,作为推理方面的担当,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醉酒状态,能看出来他是一个极其厉害的推理者,能瞬间看破很多事情。感觉只要他能清醒地思考这个案件,很快就能有所突破,可他就是一直处于醉酒的状态,不太思考案件的事情。具体到这部小说的情节上,还是相当耐看的。情节紧张的时候,让人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带入到情节当中,跟着紧张或者揪心,情节松弛的时候,往往有伴随着浓烈的悬疑气氛,笼罩在周围,仿佛置身迷雾之中,看不透也出不去。小说中融合了行为科学、刑事鉴识、法医科学等元素。利用行为科学对一号凶嫌和二号凶嫌进行的区分,不仅正确,而且起到了指南针的重要作用。通过刑事鉴识中 “现场还原” 的方式,复现了凶手的作案过程,并且在现场发现了细节和锁定了线索。而法医科学则是从尸体上,找到了不少线索,真正做到了 “让尸体说话”。通过汇总这些线索,显示给出了一个推理,一个让大家都认同的推理。就好像在其他推理小说中, 在讨论案情时,讨论出来的那个 “合情合理” 的推理,在高智商犯罪中,那个凶手制造出来的 “合情合理” 的推理。最终再通过对案件细节的推敲,给出一个建立在每一个细节、线索之上的推理,就好像名侦探,抽丝剥茧般,取出里面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取下蚕丝。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做到文中那句话,“推理的前提是怀疑一切。” 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嫌疑人中,就一定有凶手,凶手可能藏得更深。在这部小说中,我摘抄了一些段落,一个是关于题目的,“现代意义上的刑事侦缉,需要法医学、刑事鉴识科学、行为科学等共同协作来完成,当犯罪分子已经嬗变时,一个优秀的刑侦工作者决不能墨守成规,只满足于学习传统的办案手法…… 否则,道高一尺,而魔高一丈 ——” 一个是关于推理的,” 没有阴霾的时候,是看不到推理的。推理,那是智慧的闪电,那是一种梦想 —— 一种可以发现真理、破解真相的梦想啊!” 其实,在这部小说上架得到电子书的时候,我就把这部小说加入了书架,然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加入书架的电子书越来越多,阅读的速度远跟不上加入的新书数量,很多小说就这么一直放在那里。慢慢堆积到了电子书架的底部,还有好多其他类型的电子书覆盖之上,时间久了,就想不起来这些 “压箱底” 的电子书了。前段时间有了整理一下的想法,把书架拉到最下面,一本一本的筛选,建立分组,把书架上除了推理小说以外的电子书,分组归类。这样,在书架上的电子书就只剩下推理小说,这样,哪怕再把书架拉到底部,也不会用多少时间,我也终于可以看一些很早之前加入书架或者一些出版较早的小说,而不是只看一些刚刚加入书架的新书或者再版的小说。我喜欢读一个作者的作品,就习惯先只读这个作者的小说,哪怕是很早之前出版的,不那么精彩的作品。我一般会先搜索一下作者的作品目录和出版时间,然后一本一本的读。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概会一直读能找到的作者的所有电子书来读。很精彩的推理小说,推荐阅读。
反抗是一种姿态
明明是推理小说,可每次翻到最后,总是忍不住落泪,呼延云的推理总是给我这种感觉,他的文字有种唤醒痛的能力。人心是怎么变得扭曲畸形,扭曲后的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这本书就讲了这么几个人。可从来没有人会凭空嬗变,也没有人会被自己名字前面的头衔所限制,每一个人不过都是人而已。如果问我从推理中学到了什么,不再期待头衔背后对应的意义大概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就像警察和罪犯这两个词,并不完全代表正义和邪恶,背后不过也都是人,我不会再轻易的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带有这两个头衔的人身上。我记得那会在读到后面几个章节的时候,身体随着书中的讲述越来越紧绷,一边期待揭露凶手,同时心也越来越沉重,无数次觉得作者写的太好了,每段文字都写进了我心里,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情绪。随着案件的揭露,关于凶手的嬗变过程也被揭开,家庭的破碎,留学时接触到的冷漠麻木,目睹颓废的朋友,被爱情玩弄,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已经血肉模糊,在一次又一次失眠又刺痛的黑夜中,他的血一点点变冷,他决定要报复。这本书中的每个人都有伤痛,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伤痛去伤害别人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可是陷在这样的漩涡中,终究谁都逃不出去,我们还是不得不找出自己的救赎之路。或许正如作者后记中讲的那样,这是一本关于绝望和绝望中反抗的故事,一切都起始于现实生活中他自己在绝望中的咆哮和反抗。所以书中人在作者笔下变成了一个个肆意反抗者,自始至终指向的都是你应该怎样反抗自己的绝望,我想,作者是要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他反抗绝望的姿态,一次又一次,正是这种姿态给我一种真实的痛。
百转回肠
读推理小说的乐趣在于不到最后你也不知道终局是什么,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只有揣度猜测,然后是一直读下去,最后是一句没想到呀,故事是层层递进,件件嵌套,于细节之处见细微,以至于谁是最终的凶手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渺小,往往是永恒主题。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