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一本针对尼采重要著作的导读性作品,提供一个简洁、易于进入的指引。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不是概括或取代《悲剧的诞生》一书,而是帮助读者深入阅读原著。我们希望读者将原著与本书同步阅读。读者可以一边阅读尼采如迷宫一样的论证,一边参考本书的评论。本书对原著所有的章节,及其中大部分的段落都有评论。在不同章节之间,我们尽量采用交叉引用的方式,以便读者阅读。我们不仅对尼采的论证以及文本风格进行解析,同时也提供背景信息。我们不希望本书抹杀原文,理解原文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原文,体验原文的魅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1 背景
  • 尼采对《悲剧的诞生》一书的看法
  • 《悲剧的诞生》之起源与方向:几个关系
  • 2 主题概述
  • 《悲剧的诞生》作为不合时宜的沉思:危险关系
  • 《悲剧的诞生》的意图、形式和结构
  • 3 文本阅读
  • 《自我批评的尝试》
  • “是否存在有力的悲观主义?”
  • “有必要‘透过艺术的棱镜’看科学,‘透过生命的棱镜看艺术’”
  • “我应该歌颂这个‘新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谈论它”
  • “疯狂也许并不是堕落的病症?”
  • “‘透过生命的棱镜,道德的意义是什么?’‘反基督的真正的名字’是酒神”
  • “如果音乐的起源不再像德国音乐那样是浪漫主义的,那么除了酒神音乐,还能是什么样的音乐呢?”
  • “是否没有必要”期待新的艺术形式,形而上学式慰藉的艺术,即悲剧?
  • 前言: 艺术、瓦格纳和战争
  • 第1节 日神和酒神:艺术动力及“生命观”;正视新的美学科学。注:尼采与达尔文
  • 1. 美学作为科学
  • 2. 直观
  • 3. 进化
  • 4. 二元性
  • 5. 两性及繁殖
  • 第2节 前苏格拉底时代活跃在希腊的艺术动力;三种象征;亚洲和希腊文化中酒神的精神起源
  • 第3节 “谱系学”之起源:希腊“特性”中日神的心理生成。注:尼采,德国的希腊主义与荷尔德林
  • 第4节 动力之间关系的必要性:他们“互相强化”;动力的“伦理”;希腊文化的五个阶段;“阿提卡悲剧”简介
  • 第5节 “第三类”象征的历史体现:阿尔齐洛科斯,“悲剧之父”;抒情诗中两个动力的融合
  • 第6节 民歌;语言和音乐的融合
  • 第7节 合唱团是悲剧的历史核心;尼采对黑格尔的批评
  • 第8节 合唱团是悲剧最早的细胞;现代诗歌和语言理论。注:尼采的语言哲学
  • 第9节 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悲剧的双重意义
  • 第10节 作为濒死的阵痛,神话在悲剧中重生:神话时代的终结与逻辑时代的开始
  • 第11节 欧里庇得斯作为评论家而不是诗人
  • 第12节 对艺术动力的误解和压制
  • 第13节 苏格拉底——历史文化的轴心
  • 第14节 悲剧之死;现代艺术的诞生
  • 第15节 科学是有缺陷的艺术形式;苏格拉底在现代性门前
  • 第16节 现代乐剧美学。注:尼采,音乐和风格
  • 第17节 神话之死即悲剧之死
  • 第18节 苏格拉底的现代危机。注:论教化
  • 第19节 天真和敏感;早期歌剧——不匹配的元素
  • 第20节 德国教育;革命顿悟
  • 第21节 现代歌剧——作为美学范式的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 第22节 审美听众
  • 第23节 未被扰乱的德国精神之统一
  • 第24节 对世界是激进的美学现象的验证——不协和音理论
  • 第25节 论不协和人
  • 4 接受与影响
  • 当代对《悲剧的诞生》的接受
  • 《悲剧的诞生》的“来世”:几个例子
  • 心理学
  • 现代主义
  • 文化人类学
  • 进阶阅读书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它让尼采成为德国思想界的名人,也让他成为古典学者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悲剧的诞生》被追捧和批判的原因,都在于尼采用一种不够学术的方式,从 “日神精神” 和 “酒神精神” 的角度,揭示希腊悲剧的诞生和消亡过程。尼采写的,其实是一部伪装在古典学外衣之下的哲学著作。尼采探讨希腊悲剧的起源和衰落,背后有着更大的时代关怀。他不仅要批评当时的古典学者,而且要从整体上批判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还想为当时的德国找到一种新的精神力量。

      1
      评论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