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4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收录了古罗马斯多亚学派著名思想家塞涅卡的五个短篇。
内容简介
五个短篇分别是《论生命之短暂》《论心灵之安宁》《论天意》《论闲暇》《论幸福生活》。
这五个短篇几乎均为塞涅卡写给亲友的信件,他在信中劝慰亲友,主题涉及幸福、恐惧、宁静等人类情感以及在灾难面前的思考,表达了斯多亚派智者勇于直面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生活态度。
塞涅卡极善于谈心,每每从对方的处境出发,娓娓道来,层层深入,令人豁然开朗。
阅读千年前哲学家的劝诫,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斯多亚学派不惧挫折、不惧命运、顺从天命、恬淡寡欲的思想特征,学习哲人的思考与处世的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论生命之短暂
-
论心灵之安宁
-
论天意
-
论闲暇
-
论幸福生活
展开全部
每日一书:《论生命之短暂》。“我们真正活过的只是一小部分生命而已。” 在苏格拉底逝世后的一个世纪左右,也就是公元前 4 世纪末至 3 世纪初,西提乌姆的芝诺(Zeno of Citium)在雅典城邦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最初,他的追随者们被称为 “芝诺学派”(Zenonians),但由于芝诺经常在雅典公民广场西北角的 “画廊”(Stoa Poikile)散步、讲学,他们后来就被称为 “画廊处的人”(men from Stoa),学派也因此被称作我们今天所熟知的 “斯多亚派” 或 “廊下派”(Stoics)。《论生命之短暂》(De Brevitate Vitae)想要告诉我们,与其抱怨生命太短,不如学会珍惜时间。因为只有庸人们才会放纵欲望,才会为了财富、权力等外在善一生处心竭虑。他们浪费时间且不自知,到头来却还要抱怨时间不够。相反,只有热爱智慧的人,“只有潜心钻研哲学的人,才是真正悠闲自在、真正活过的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曾经明确区分了闲暇(σχολη/scholē)与消遣、放松、娱乐等之间的不同。简言之,闲暇不以快乐为目的,也不是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是为了高尚和自由,它是因其自身故的。于是,只有智慧之人,才能真正享有闲暇。“我们真正活过的只是一小部分生命而已。” 的确,剩下的都不能算生命,最多只能算是时间。罪恶从四面八方涌来,对人们展开猛烈的攻击,让他们没法看清真相,迷失在自己的欲望中,无法找回真正的自我。即便能偶然收获一丝平静,但这就像深海中的波浪在风停息后也不会真正消失一样,他们依然会在内心深处辗转反侧,欲望让他们远离了真正的安宁。对于可怜的凡人,也就是那些琐事缠身者,毫无疑问,最美好的一天总是被最先丢弃。他们虽然思维幼稚,年龄却早已不饶人,于是只能手忙脚乱、稀里糊涂地接受这一事实。他们毫无准备就和老年突然打了照面,却不知这个结果是一天一天累积而成的。他们从不考虑终将面对的死亡,从不放弃好高骛远的希望,甚至会提前将死后的事情都安排好 —— 宏大的坟墓、公众纪念仪式、葬礼上的表演、下葬时的奢侈。但事实上,这些人的葬礼只需火把和蜡烛就够了,因为他们的生命才是最短暂的。我们的判断不仅错误,还飘忽不定。那些曾经满足欲望的事物,很快就会令我们生厌。我们反复无常,一会儿要抓住这个,一会儿要抓住那个,抛弃追寻已久的东西,追寻业已抛弃的东西,在欲望和悔恨之间摇摆不定。我们总依赖别人的判断,不管应该追寻和推崇什么,只关心别人追寻和推崇什么,别人想要的总是最好的。选择人生道路时,我们不看道路本身,而是看别人留下的脚印,却不知没有一对脚印能走得回来。人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正是快乐熄灭之时。快乐的空间很小,一下就能填满,而且容易疲倦,一轮进攻之后就会精疲力竭。本性好动的事物总是更难以沉淀。那些来去匆匆,注定要在发挥作用时消逝的东西,不可能拥有任何实质,因为站在起点就能望到终点,实现目标就预示着终结。
论生命之短暂——古罗马文学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77 本(50)#《论生命之短暂》⛵️早期斯多亚主义者依然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很深,尤其受到小苏格拉底学派中的犬儒主义影响很深,他们的主要论敌是伊壁鸠鲁主义。因而,他们讨论问题的概念、方式与关切点依然与整个古希腊哲学十分密切。⛵️而中期的斯多亚主义则体现出了一种折中主义,他们主要通过吸纳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等学派的哲学内容,以应对怀疑论的威胁。最后,晚期斯多亚主义的最大特色则是他们逐渐抛弃了希腊哲学式的研究方式,而是倾向于直接利用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哲学术语进行道德劝诫。⛵️《论生命之短暂》想要告诉我们,与其抱怨生命太短,不如学会珍惜时间。因为只有庸人们才会放纵欲望,才会为了财富、权力等外在善一生处心竭虑。他们浪费时间且不自知,到头来却还要抱怨时间不够。相反,只有热爱智慧的人,“只有潜心钻研哲学的人,才是真正悠闲自在、真正活过的人”。⛵️他们认为自然或宇宙体现了一种完美的理性与智慧(这种观点的继承者则是斯宾诺莎与莱布尼茨等),并且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必然性(这与他们的论敌 —— 强调偶然性的伊壁鸠鲁学派针锋相对),因而 “以恶报善” 似乎违背了这种宇宙观。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是要安慰那些遭遇厄运的人,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维系其自然学理论的正确性。⛵️相信我,如果一个人能确保不浪费时间,那他毫无疑问是伟大、超越人类局限的智者。他将所有可支配的时间都留给了自己,做到这一点才能算真正的长寿。他不浪费任何转瞬即逝的时刻,也不允许别人霸占自己的时间。作为时间小心翼翼的守护者,在他看来,世间一切都不值得用时间交换,他也因此拥有了足够多的时间。相比之下,允许他人掌控自己生活的人,显然不会有太多时间。⛵️世上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吹嘘自己的远见卓识。那些自认为目光长远的人,总在为改善生活拼命工作。他们一直在试图管理自己的生活,目光总定位在遥远的未来。然而,拖延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它总能在一天刚到来时就将其夺走,未来的承诺剥夺了享受当下的权利。期待是生活最大的阻力,因为期待依赖于未来,却丢掉了当下。试图安排那些本应由命运决定的东西,就放弃了本应由自己决定的东西。你在眺望什么,又在为什么而努力?既然未来不可知,那不妨活在当下。⛵️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转瞬即逝,未来飘忽不定,只有过去业已定型。命运无力改变过去,任何人都不能,但这也正是琐事缠身者丢弃的:他们总是没有时间回头看。即便想要回顾过往,重温不堪的往事也不令人愉快,因此,他们不愿意回想被虚度的时光。更何况,当初那些被短暂的快乐掩盖的恶习,在回顾中却变得清晰,于是他们更没有胆量去重温过往。⛵️事实上,人类最辉煌的成就往往都是在隐退后取得的。但是,选择隐退的前提是,无论这个人在何处赋闲,他都能随时准备用自己的智慧、言语和忠告去为他人甚至是整个人类服务。并不是只有竞选公职的候选人、法庭上的辩护者或是投票决定战争与和平的执政者才有资格为国家服务,那些教会年轻人美德,让他们不被财富和奢华冲昏头脑的人 —— 即使无法制止,至少可以延缓他们的步伐(我们太缺少优秀的老师了),他们虽然归隐,但无疑也在为公共事务尽力。
- 查看全部13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