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分析改革开放30年高校师生思想变化及其规律,助力优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从历史和现实、经验和教训的维度对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成因、特点、走向以及思想变化规律的形成、机制、作用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扫描和深层次透视,全面系统地探究了改革开放30年(1978年—2008年)我国高校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规律,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及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撑和理论依据,而且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目录

  • 第一章 高校师生思想变化轨迹和规律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启示
  • 一 研究现状所具有的特色和成效
  • 二 研究现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 第四节 本课题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 一 本课题的总体框架
  • 二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三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 第五节 本课题新学术视角及新研究方法
  • 第六节 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和主要特色
  • 一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
  • 二 主要特色
  • 第二章 影响高校师生思想变化轨迹和规律的背景及主要因素
  • 第一节 影响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客观因素
  • 一 国际形势的影响
  • 二 国内形势的影响
  • 三 高教改革的影响
  • 第二节 影响高校师生思想变化轨迹与规律的主导因素
  • 一 科学理论与先进文化的武装指导
  • 二 关注师生的“生活世界”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一般轨迹和基本规律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一般轨迹
  • 一 觉醒与反思期(1978—1984年)
  • 二 怀疑与迷惘期(1985—1989年)
  • 三 思考与探索期(1990—1997年)
  • 四 理智与务实期(1998—2008年)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基本规律
  • 一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直接决定着高校师生真、善、美美好人格的建构和追求
  • 二 高校师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养成和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论为支撑的
  • 三 高校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进取精神是以唯物史观的社会动力论为基础的
  • 四 高校师生对科学人生观的认同与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集体主义原则为指导的
  • 第四章 高校师生“三观”变迁的轨迹和规律
  • 第一节 “三观”的理论视阈
  • 一 “三观”的内涵
  • 二 “三观”的相互关系
  • 三 高校师生“三观”的地位及其研究意义
  • 第二节 高校师生人生观变迁的轨迹及其特点
  • 一 第一阶段(1978—1984 年):反思与觉醒时期——从怀疑迷惘到追寻自我,重点是思考人生的意义
  • 二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激情与彷徨时期——理想人生观的现实追求与困惑,重点是思考“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 三 第三阶段(1992—2002年):理性与世俗化时期——实用主义人生观凸显,重点是思考“人怎样活得更好”
  • 四 第四阶段(2002—2008年):理智与务实期——从发展社会中发展自己,又从发展自己中发展社会,重点是思考“人怎样活得更幸福”
  • 第三节 高校师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特点
  • 一 第一阶段(1978—1984年):价值观的批判与分蘖期——价值主体意识萌动,价值观开始由单一向多维发展
  • 二 第二阶段(1984—1992年):价值观的多元分化与冲突期
  • 三 第三阶段(1992—2002 年):价值观的个体化与世俗化时期——价值观从终极性价值理性向工具性价值理性转变
  • 四 第四阶段(2002—2008年):价值观的多元整合与回归超越期
  • 第四节 高校师生价值观变迁的趋势及其预测
  • 一 高校师生价值观预测的依据
  • 二 高校师生价值观变迁的趋势
  • 第五章 高校师生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变迁的轨迹和规律
  • 第一节 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 一 政治观
  • 二 道德观
  • 三 法制观
  • 第二节 新时期高校师生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变迁的历史轨迹
  • 一 新时期高校师生政治观变迁的历史轨迹
  • 二 新时期高校师生道德观变迁的历史轨迹
  • 三 新时期高校师生法制观变迁的历史轨迹
  • 第三节 新时期高校师生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变迁规律
  • 一 新时期高校师生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变迁的特点
  • 二 新时期高校师生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变迁的规律
  • 第六章 高校师生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变迁的轨迹和规律研究
  • 一 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的概念及其学理思考
  • 二 高校师生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与实践标准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师生健康人格的变化轨迹及其典型表现
  • 一 从困惑反思到“挽回损失”进而确立远大抱负
  • 二 从物欲复苏、文化退缩到精神自由和民主开放
  • 三 从偶像崇拜到个性张扬
  • 四 由保守人格到开放人格
  • 五 从现实人格到虚拟人格再回归真实自我人格
  • 第二节 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与人格变迁的原因
  • 一 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的影响与社会文化的作用及渗透力的相互交织
  • 二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 三 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制约和直接影响作用
  • 四 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变化带来的群体影响作用
  • 五 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所注入的新元素及其提供的新兴外力作用
  • 六 人格与自我的互动所产生的内在力量
  • 第三节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人格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 一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人格特征的承传与变异
  • 二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演变及其定义
  • 三 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并承受社会转型压力的当代大学生及其人格缺陷
  • 四 走向21世纪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
  • 第七章 高校师生思想变化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主要对策
  • 第一节 高校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反思
  • 一 政治冷漠的定义
  • 二 政治冷漠的表现形式
  • 三 政治冷漠的功能或影响
  • 四 学术界对政治冷漠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二节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大学生的诚信变迁及对策
  • 一 从改革开放30年看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变迁
  • 二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分析
  •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 一 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
  • 二 大学生荣辱观的成因
  • 三 提升大学生荣辱观念的对策
  •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一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变革历程
  • 二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 附录1 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和轨迹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2 陕西师范大学课题组调研报告
  • 附录3 石河子大学课题组调研报告(学生卷)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