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报告以36个重点城市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城市管理水平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对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首府)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全国36个重点城市进行了城市管理水平评价。

这些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南宁、海口、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27个省会城市,以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报告以这36个重点城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完备的指标体系。

研究报告建立的指标体系沿袭上一年的指标构成,共有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社会、经济、环境、科技创新、基础设施,5个指标体系构建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内容设置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课题研究继承并科学运用与完善了往年蓝皮书构建的三级指标体系。

全书采用统一的研究方法,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遵循了定量性、综合性、替代性、具体性、时间性、客观性等原则。

目录

  • 版权信息
  • 城市管理蓝皮书编委会
  • 《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20)》
  • 主编简介
  • 摘要
  • Ⅰ 总报告
  • B.1 新时代城市管理转型之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 前言
  • 一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顶层决策
  • 二 重点城市管理水平的排名与评价分析
  • 三 重点城市管理发展转型的多变量特征
  • 四 提高城市管理的治理转型战略路径
  • Ⅱ 分报告
  • B.2 中国重点城市社会管理评价报告
  • 一 城市社会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 重点城市社会管理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三 城市分类视域中的社会管理水平对比分析
  • 四 重点城市社会管理综合评价年度对比
  • 五 重点城市社会管理发展水平分析
  • 六 重点城市社会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 B.3 中国重点城市经济管理评价报告
  • 一 城市经济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 重点城市经济管理评价结果
  • 三 区域城市经济管理水平评价与分析
  • 四 典型超大城市经济管理水平评价与分析
  • 五 直辖市经济管理水平评价与分析
  • 六 提升城市政府经济管理水平的建议
  • B.4 中国重点城市环境管理评价报告
  • 一 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 重点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排名与评价
  • 三 重点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横向比较分析
  • 四 重点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五 重点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分析结论及提升建议
  • B.5 中国重点城市科技创新管理评价报告
  • 一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 二 城市创新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三 城市创新管理评价指标结果
  • 四 城市创新管理区域评价与分析
  • 五 城市创新管理总体评价与分析
  • 六 典型创新中心城市的个案分析
  • 七 城市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 B.6 中国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评价报告
  • 一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 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得分与排名
  • 三 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横向比较分析
  • 四 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五 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分析结论及提升建议
  • Ⅲ 北京专项报告
  • B.7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 一 城市副中心的承载和带动作用
  •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
  • 三 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瓶颈
  • 四 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 五 助推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 六 结束语
  • B.8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环境建设管理及运行保障研究
  • 一 城市副中心环境管理顶层设计
  • 二 城市副中心的环境建设现状
  • 三 国内外城市副中心环境管理案例
  • 四 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环境管理与运行保障水平的建议
  • B.9 北京文化产业管理评价及发展战略
  • 一 文化产业的特征
  • 二 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 三 直辖市文化产业管理水平分析
  • 四 北京文化产业管理战略分析
  • 五 北京文化产业管理评价及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Contents
  • 法律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这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化底蕴

      一是继续保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在于众多的头部文化企业,它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保证市场主体生存是重点,维持良好的产业链是保障。二是进一步激活要素市场。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完善资本市场满足企业发展和创业需求,通过腾笼换鸟实现文化产业的迅速引进和土地成本的降低,更要通过降低门槛实现各级各类人才的供给。三是积极推动文化消费。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扩大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必须,推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拉动消费回升。四是充分发挥北京传统文化的积淀等优势,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为 “十四五” 文化产业的战略提升提供经验和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此书让我很长见识,很开眼界!

        此书发布于 2020 年 8 月,但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为 2016 年至 2018 年采集的数据,不过这也很能说明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了,方便读者从数据方面宏观地了解国内有代表性的 36 个城市。此书适合宏观解读城市,适合有明确目标的查找城市基本数据。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此书的数据研究方法和数据围度已经很让我开眼界了。如果您也是非专业人士,想了解一下自己所在的或者感兴趣的城市,此书值得一读,适合泛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